www.
项羽本纪 教学设计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史记》的艺术特色
2.项羽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课时安排 二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布置课前预习:标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 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
一 引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史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有五部分组成: 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 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
1、 从课文节选的几个部分和编者所加的几个标题看,太史公的《项羽本纪》是怎样给项王作传的?
记载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记的是整个历程的几个阶段。
三 解读文本,认识人物
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讨论。
(一) 少怀壮志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
(二) 叱咤风云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 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 总结
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传记的写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传主的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在动笔前必须对传主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司马迁穷尽其一生的精力来写作《史记》,在资料的准备上做足了工夫。只有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能恰当地将传主真实而全面地呈现出来。虽时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通过司马迁的文字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 根据早读印象,复述各部分,要求:
1.大方自然,不怯场 2.表述清晰流畅 3.不单纯是翻译,用自己的语言 4.绘声绘色,不是平铺直叙
二 评价人物
1。 你如何看待项羽?(结合课后思考 探究 练习一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小组讨论)
2。 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结合课后思考 探究 练习二进行)
3.提前安排学生观看《西楚霸王》)你认为影片在情节设置上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员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神,够不够到位?
三 作业设计:
1.根据以下片段,分析项羽及刘邦的性格:
(1)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惧观,籍曰:“彼可去而代之也。”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 刘邦:胸有城府
(2)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项羽:凶狠暴戾
(3)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惧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惧壮面受命怀王,约为史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急噪 刘邦:老奸巨滑
(4)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身陷绝境,仍不悔悟,未能正确认识自身错误
2.阅读《史记 高祖本纪》,谈谈对刘邦的认识。
补充:重点词句
1.一人敌:抵抗一个人。敌,抵抗,抵挡。有成语“寡不敌众”
2.奇:以……为奇,意动用法
3.惮:畏惧,害怕
4.谕以所为起大事:“以所谓起大事谕(之)”,谕,告诉,使人知道
5.举:发动
6.丁壮苦军旅:即“丁壮苦(于)军旅,“于”表被动
7.徒以吾两人身:徒,只,仅仅;以,因为
8.下梁地:下,攻下,攻克
9.下梁王:下,屈尊,降低身份,可引申为“归顺”
10.驰走:驰,使劲赶马
11.自度:揣测、揣度
12.所当者:当,挡住、抵挡
13.地方:土地方圆
14.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名作动
15。东渡乌江:东,向东,名作状
16.独不愧于心乎:独,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