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刺客列传(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刺客列传(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3: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刺客列传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 “顾”“乘” 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实词积累1.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也不顾(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顾惜)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是)
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8.顾玩(仔细端详)
9.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之所出耳(只是)
10.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句式积累被动句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父母宗祖皆被戮没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合作探究如果你是一个编剧,把《荆轲刺秦王》分成几场戏?这几场戏中怎样刻画了几个什么样的人物?
序幕 交代背景
第一场 荆轲临危受命
第二场 私见樊於期
过渡 交代准备信物、利器、助手
第三场 怒叱太子
第四场 易水送别
第五场 贿赂蒙嘉
第六场 廷刺秦王问题探讨荆轲刺秦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的形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中“尽”写出了秦军的强大,也应证了先前太子丹的判断。临危授命荆轲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言出必行的侠义精神。
“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勇而多谋、城府很深、胆识超人
太子丹
“恐惧”“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急燥、软弱、善良第10小节中,荆轲刺秦的谋划,体现了他怎么样的性格?
荆轲的谋划主要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的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级和督亢地图为信物来骗取秦王的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谋略。私见樊於期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动之以情
2、“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晓之以理
3、“愿得将军之首……揕其胸” ——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告之以谋荆轲
侠肝义胆
果敢勇决
擅长辞令
老于心计“偏袒扼腕而进言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樊於期
义勇刚烈
热肚直肠怒叱太子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先遣秦武阳”
——惊恐,焦急;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荆轲:“怒”“叱”“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刚直不阿,秉性刚烈。易水送别公元227年,深秋,清晨,易水河畔……易水送别背景:
“萧萧易水寒”“白衣冠”“垂泪涕泣”“变徵之声” ——生离死别得凄凉悲怆
活动:
“慷慨羽声”“瞋目”“发尽上指冠”“终已不顾”
——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悲壮廷 刺 秦 王“廷刺秦王”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计见秦王
顾笑武阳
秦廷搏击
倚柱笑骂
遇难去世文本链接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廷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前
秦王惶急:惊、起、绝、拔、操、急、走、拔、击、复击、目眩
群臣惊愕:左右惊呼、“尽失其度”
荆轲:取、奉、发、把、持、逐、引、倚、笑、踞、骂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英雄虎胆、视死如归“廷刺秦王”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廷刺秦王” 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文字表现艺术和内容表达要求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品艺术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主要人物荆轲,还是次要人物田光、樊於期、高渐离以及鞠武、太子丹,甚至秦舞阳、秦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荆轲的侠肝义胆、深沉刚毅、果敢机智,田光的智深勇沉,樊於期的豪爽慷慨,秦王的贪残怯弱,秦舞阳的外勇内怯,太子丹的焦虑仁慈,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刺秦为什么失败?
目标不决断
仓促出阵
秦王生疑
武器太短
左右忠心护主拓展延伸刺客的定义?刺客到底有什么特点,引起了太史公的如此重视? 刺客的特点: 轻身
侠义
酬知遇之恩
重情义伦理
好名太史公这么重视刺客,想表达什么? 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结束语 现除《史记》 之外, 再无正史设立《刺客列传》。《刺客列传》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无愧为“史家之绝唱”! 在本篇中,太史公杰出的文学创作和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些刺客形象跃然纸上,光照千古。无愧为“无韵之离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