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语文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二 与诸子登岘山 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语文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二 与诸子登岘山 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2:43:19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孟浩然 孟浩然(689一740),字浩然,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虽隐居山林,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因山上有名胜古迹思考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萧条、悲凉、邈远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孟诗特点) 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问题探讨 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 好?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
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名家点评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唐诗鉴赏辞典》)(二)怀古诗的特征:(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 京口北固亭、赤壁、乌衣巷、武侯祠、寺庙、后庭花等(3)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借代,借古讽今等(4)主要情感:叹朝代兴亡变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慨岁月沧桑巨变,人世变化无常,而诗人自己壮志难酬;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告诫统治者以前车为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是一首咏史伤时的诗,诗人表达的深沉感喟令后人为之扼腕叹息。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喟呢?(1)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行径的辛辣讽刺。
(2)对昔盛今衰、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慨叹。
(3)荒淫必然亡国的警策。四读诗歌,比较鉴赏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
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
1.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
《山居秋暝》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慨,先虚后实,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
2.以《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为例说说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 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两人的诗都有清淡的特色,但王诗在清淡中更多些秀丽,而孟诗在清淡中更多些素雅古朴,语言以平淡质朴胜。总结: 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课件17张PPT。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1)岘(xiàn)山:在湖北省襄阳境内汉水西岸,是襄阳的名胜之地。(2)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3)代谢:交替、转换的意思。 (4)往来:指岁月推移,如日往月来。(5)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6)我辈:我们。辈:等,类。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复登临:又来登临。这是对羊祜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7)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8)梦泽:指云梦泽。深:是说云梦泽因天寒水涸而隐下去了。(9)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在此山与友人置酒言咏。尝慨然太息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及羊祜卒,襄阳百姓建碑于岘山,见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鱼梁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邃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颔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颈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诗人把视线移到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 。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 。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尾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羊祜政绩卓著,为国建立了功业,所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就要“读罢泪沾襟”了。
首联:凭空落笔 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 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 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 由人及己 结合颈联中的“浅”与“深”的含义,分析此联表现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浅”指水,由于水位低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所以愈觉水之清浅;| “深”指梦泽,由于天气寒冷,一片苍茫,更令人感到云梦泽的深邃浩荡。|这两句描写了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伤感。 《与诸子登蚬山》内容赏析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颔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颈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尾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1.古人作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你说说第二联与第一联的承接关系。
答:“江山留胜迹”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承“今”字;“复”字承“人事代谢”,而“留”字暗承“江山不朽”。 2.结合颈联中的“浅”与“深”的含义,分析此联表现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浅”指水,由于水位低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所以愈觉水之清浅; “深”指梦泽,由于天气寒冷,一片苍茫,更令人感到云梦泽的深邃浩荡。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这两句景物描写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伤感。 3.注解里说羊公碑又叫“堕泪碑”,为什么叫堕泪碑?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泪沾襟”?
答:羊公碑又叫“堕泪碑”原因是:(1)晋代的羊祜,在镇守荆襄时常到岘山上置酒歌咏,慨叹自己以后“湮没无闻”,无限伤感;(2)羊祜勤政为民,颇有政绩,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人们为其建庙立碑,想其流风遗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所以晋代的杜预就称其为“堕泪碑”。
诗人“泪沾襟”一则是应“堕泪碑”之故实;其次是联想到自己本有仕进的愿望,却以隐沦终了,自伤不能如羊祜那样建功立业,与江山同不朽。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个平凡的真理,本诗是怎样处处扣住这一主题来写的?
答:第二联紧承第一联,点明“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写登山所见之景,烘托感伤之情。第四联将布衣之身的自己与建功立业的羊祜比较,古今对比,不禁泪湿衣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