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语文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 六 无题 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语文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 六 无题 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2:48:28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李商隐引子——仰望唐诗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
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作者简介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大唐三李”之一,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胧诗的代表。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李商隐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 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关于作者诗以“无题”命篇——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李商隐
(812-858)无题之意
无题,表明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类诗往往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意旨隐晦,一般难于准确理解,故而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读者可在朦胧含蓄之中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以“无题”命名的诗最早见于《诗经》及一些民歌作品中。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 李商隐在他的这首《无题》诗中,虽含感伤痛苦却遮不住那颗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心灵。
一、读诗1、初读感知(吟读、朗读、译读、说读……)2、听读(注意所提示的字的读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解析注释
1.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2.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
3.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4.东风:春风
5.残:凋零
6.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7.镜:照镜,用作动词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
10.殷勤:情谊深厚。
11.看:探望 诗歌蕴意
相见时难,相别也难,难舍难分,东风无力,百花残谢,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只有化成灰烛泪才能滴干。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晚上长吟不寐,又担心对方为寒气所袭。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有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整体把握全诗情绪—相思的感伤凄苦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二、整体感知三、研读赏析1、识体: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引导探究(1)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出它所写的内容?别(2)首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相见难别亦难——相见机会难得——相别难舍难分情深意厚 (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未见时的苦苦思念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思考:“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写景句对于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烘托离愁别绪(更增离愁)(4)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双关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烛泪流干”吗?
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比喻新奇又美妙)(5)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执勤为探看。
——强作宽慰之语
好在蓬山距此没有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捎信、探望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3、小结: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悉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听乐品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四、再读、背诵四、扩展延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明确:
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歌颂无私奉献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不应避而不谈。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它就像那挂在枝上的苹果,没到季节别轻意去采摘,让它挂在那儿,每一天你都有一份希望。
切记:没到季节的采摘只会咽下青涩的苦果!
留住它 ,珍惜它,到了季节它会醇香四溢美丽无边!心愿心语:人间,因爱而美丽;爱情,因执着而珍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课件18张PPT。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一、走近诗人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四、无题诗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知识积累: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⑴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艺 术 特 色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小结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 “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