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专题导语: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和发展,直到辛弃疾“横空出世”在南宋词坛上。辛词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本专题所选的四首词均能体现这一特色。
学习本专题,要达成以下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把握辛词的思想内容。
2.初步了解辛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多样化艺术手法。
学习本专题,特别要关注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贯的人生追求和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以及这些内容在词作中的反映;还要把握住辛词中强烈的悲愤激情及其表达方式。只有在这两者基础上才能加深对辛词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对辛词的鉴赏水平。
菩 萨 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 http: / / www.21cnjy.com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亲历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生活,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原起义军蜂起。辛弃疾聚众两千,隶属耿京为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京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说张安国叛杀耿京,便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为此,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时年二十三岁。
二、诗词故事
鹅湖之会
陈亮是南宋抗战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身为布衣,却多次上书议政,力主抗战,反对求和,被当权者忌恨为“狂怪”。公元1188年冬日,陈亮不远数百里,从浙东来到江西上饶之带湖拜访辛弃疾。留住十天,并同游今日江西铅山县东北之鹅湖。雪花纷飞,两人的思绪与豪兴也纷飞,纵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亦快哉。别后两人互作词唱和。这一千古美聚被称为“鹅湖之会”。
三、文题背景
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子舞队名。据苏鹗《杜阳杂编》载:“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大举南侵,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一路进兵江西,紧追隆裕太后。据《乾隆赣县志》记载:隆裕太后由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至皂口弃舟登岸,以农夫肩舆而行,逃至虔州(今赣州)。时金兵追击至皂口,“不及而还”,沿途百姓遭受杀掠,境况十分悲惨。四十多年后,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理军政),路经皂口登郁孤台,抚今追昔,慷慨生悲,遂书此词于造口壁上。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行人/。西北/望/长,可怜/无数/。
青山/遮不/,毕竟/东流/。江晚/正/愁,山深/闻鹧。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此词为登临怀古之作。通篇触景生情,既愤 ( http: / / www.21cnjy.com )慨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又抒发了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之感慨。上片中的“泪”字,道出了悲凉,“可怜”流露出怨愤。下片中的“毕竟东流去”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末两句则抒发苦闷心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你还在等待那片阳光的到来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又有谁人知哓?你只愿等待皇上的金口一开,便披坚执锐,厉兵秣马,为国杀敌。你还在俯望着那清江水吗?眼睁睁地看着金兵入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你,空有一番武艺却无处施展,只能叹息着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你还在倾听着对岸深山的鹧鸪声吗?这鹧鸪想必了解你的心情,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为你的壮志未酬而抱屈。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请从《菩萨蛮》(郁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下清江水)中勾画出写山和水的词语,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你如何理解“借水怨山”([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这一说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到了鹧鸪声,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梳理这首词中一波三折、沉郁顿挫的情感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煕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复杂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文本赏读
1.《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对于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廷耻辱的历史和作者对主和派的谴责都没有直接说出(前者是不忍说,后者是不便说),而是使用了曲折的笔法,“借水怨山”——利用“水”和“山”象征人事。词人笔下的“水”,混合着爱国志士忧时之泪的赣江水,要冲破重重障碍,一往无前地奔向大海,它是百折不挠的抗战派力量的化身。而其笔下的“山”,则象征着抗金复国大业所面临的种种阻挠和阻力。词中共用了三个“山”字。“可怜无数山”既表明对中原的怀想,又可以理解为恢复中原有重重阻碍。“青山遮不住”,以高山不能阻止流水,比喻主和派终难阻止抗敌复国力量的发展。“山深闻鹧鸪”,借深山鹧鸪鸟的啼声,巧妙地道出对主和派的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
2.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山河沦陷,百姓涂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廷腐败,奸佞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啼鸣,巧妙地借鸟鸣传达对主和派的愤恨,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愿望,表达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
3.这首词尺水兴波,跌宕起伏,呈现出“抑——扬——抑”的情感波折。
文本拓展
(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夜夜”表明非止一夜,“听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词句表现词人被贬独游时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水 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但朝廷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的实际才干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主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他内心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在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
二、诗词故事
辛弃疾虚心求知音
辛弃疾很喜欢自己写的《永遇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古江山),在宴会上总爱唱它,而且每次唱完以后,都兴致勃勃地请其朋友们提一些意见。一天,岳飞之孙岳珂在听唱完后向辛弃疾提出了用典太多的问题。它细细地琢磨了一下,很有道理。于是,端起一杯酒对岳珂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1174年)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此词为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地。
建康,江苏南京古称。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赏心亭位于建康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尽观览之胜。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稼轩写此词时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期沉沦下僚,才志难伸,遂借登临之际赋此词,一吐胸中块垒。感情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不管登过多少高山,不管拍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栏杆,他总以为自己登临的意图无人知晓。在那个山河破碎、故土沦陷的时代,他只求带兵作战,重整旧河山,收复失地。然而,还是与向金国进贡求和的基本国策不合,他被冷落在山水间,作几首抒抒胸臆、泄泄愤怒的豪放词,以此“揾英雄泪”。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诵读这首词,根据背景,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探 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一“醉”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文本赏读
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会,登临意”句,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层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控诉了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第四层意思,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2.①A.景物烘托:夕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③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是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3.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4.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先用张季鹰之典。既写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辞官回乡。接着,再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矢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以上两典连用,衔接极其自然。不学季鹰秋风思归,鄙弃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身复国壮志。最后用桓温之典直述心声。桓温北伐时见过去种的柳树已十分粗大,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此写出了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至此,三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也把全词主旨作了具体说明,使人对其“登临意”有了深切的了解。
文本拓展
(1)①花态度:指一般花的鲜艳娇嫩。②雪精神:指梅傲雪耐寒的神韵。
(2)醉非酒醉,而是心醉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之久,爱梅之意之深。
青 玉 案 元 夕
一、词人名片
公元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但他又一次受到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1205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1207年秋天溘然长逝。
二、诗词故事
稼轩居士的由来
辛弃疾南渡赋闲20年,基本上在江西上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湖和铅山飘泉过着闲居生活。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三、文题背景
1.这首词约写于辛弃疾遭谗落职退居上饶期间。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
2.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第三种境界,便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东风/夜放/花/千。更/吹落,星/如。宝马/雕车/香/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蛾儿/雪柳/黄金/,笑语/盈盈/暗香/。众里/寻他/千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下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 http: / / www.21cnjy.com )珊处”句写的是经过千百次的寻找,终于发现了“她”的喜悦,是全词的重心所在,可以根据对感情的理解,作有别于之前的朗读处理。如在“回首”后作个较长的停顿,然后轻轻地、充满深情地读出“那/人”,最后一句读得更慢些。
这首词主要塑造了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形象。上片写元夕热闹的场面。下片“蓦然回首”的一瞬间,写出了发现她的惊喜之情。梁启超认为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词中的“她”应是作者遭受投闲置散的冷落而不趋众、不媚世的人格写照。
二、悟读,诗情画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以什么样的标准,它都是中国最经典的情话之一。苦苦找寻的惘然,失而复得的惊喜。辛弃疾用一阕《青玉案》证明了自己生命中深藏不泯的柔情,感动了他生命中的女子,也打动了千年以后的人们。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诵读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想一想,词中的“那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通过背景渲染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怀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境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玉案 元夕
文本赏读
1.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词人自己人格的写照。对这个形象,词人是把她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
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蛾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2.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反衬了“那人”的冷寂。
3.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暗香”均是借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4.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中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事业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文本拓展
(1)“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惟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
丑 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为人豪爽,尚气节,具备出将入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才武略,而一生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其词多咏恢复之志,长于议论,感愤淋漓,承读苏轼的豪旷词风,拓展出南宋豪放词派的新境界。辛词风格多样,豪纵雄放之外,或清丽妩媚,或苍凉沉郁。其词内容博大深厚,艺术造诣之高超、创作个性之鲜明皆超出前人,为宋代最杰出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二、诗词故事
辛弃疾的执政才干
辛弃疾在任湖南安抚使期间,曾创办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怎么办?辛弃疾自有办法,他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二十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三、文题背景
丑奴儿,词牌名,采桑子的别名。博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有博山寺、雨岩等名胜。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常闲游博山,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是他在博山道中一墙壁上题写的。全词抒发了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抒发的苦闷。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爱上/层,为赋/新词/强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欲说/还,却道/“天凉/好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出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宜对比读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轻松洒脱,实含不尽沉重抑塞,这是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不得抒发的曲折表达。
二、悟读,诗情画境
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蓄了太深的忧愁苦闷,他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一首《丑奴儿》道尽“天凉好个秋”!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写“愁”,上、下片用了三个“愁”字。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在词中反复出现,结合具体语境分别说说它们表达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文本赏读
1.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词中“欲说还休”实际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曾在《论盗贼札子》中提到自己的处境,说“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正是“欲说还休”句的注脚。可见“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的生活处境。从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说,作者在词末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这首词外表虽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2.反衬(对比)。揭示了历经岁月的打磨,饱尝生活的忧患,才真正懂得人生的苦乐这一哲理。
3.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叠句),强化和深化了感情。词的上片说,年轻时不懂得真正的愁,却硬要摆出一副愁态来。因此,“爱上层楼”的反复,有表达年轻人故作姿态的意味。下片说,人到中年,便真正懂得“愁”是什么,即便真“愁”也因为具有某种承受力而不愁了。因此,“欲说还休”的反复,有表达默默承受、从容坚忍的意味。
文本拓展
(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
(2)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表达了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专题整合
归纳提升
小 令
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抒情方式
一、理论讲解
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性极强。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
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
(二)间接抒情
具体情况见下表: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把诗人自身所要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情景交融 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常常以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借常见之物来传微妙之情。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
就一首诗词而言,往往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表达的是一种悲秋怀人的情感。上片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下片怀人,细雨惊梦,彻夜吹笙,盘旋曲折。直到结尾才引满而发,直笔言情。该词景语与情语相生。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极为重要。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二、真题剖析
(2009·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理解诗的形象,要抓住诗中描写形象的诗句,理解形象的特征,再赏析形象在诗中的表达含义。“正见空江明月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一个“正”字表现作者漂泊城下面对空旷开阔江面时的孤寂。“夜深江月弄清辉”中一个“弄”字将月拟人化,呈现出一片静谧的美景。“水上人歌月下归”写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不免让作者产生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一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思归的无奈情绪的凄凉,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三、技法规律
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注]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1)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空间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辛弃疾词现存600余首,数量居宋代词人之首。这些词篇,多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主题,更多的是抒发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自己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发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可用于“爱国情怀”、“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与现实”、“文学才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话题的写作中。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一位英气勃勃的爱国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用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当时社会人群普遍关心的抗战救亡的重大课题,表达了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操,以及反击侵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可以概括他言行、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温哥华为何要设“沈殿霞日”
香港演艺界著名人士沈殿霞女士不幸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后,她生前定居地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苏利文2月26日宣布,将6月1日(沈殿霞生日)定为“沈殿霞日”,以纪念沈殿霞为温哥华社区所作的贡献。沈殿霞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演艺明星,但在加拿大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华裔移民。一个普通人为何能得到一个外国城市专设纪念日的殊荣?
在美国、加拿大,许多只有几万、十几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的小城市非常热衷于设立这类纪念日,所纪念的也许只是个一生忠于职守的邮差、一个舍身救人的消防员或一个默默做了一辈子义工的老人。沈殿霞在温哥华被纪念,并非因为其在华人演艺圈的赫赫盛名,而是由于她在当地居住期间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尤其积极投身各项慈善筹款活动。
除了沈殿霞,华人或华裔被某些外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设立纪念日的例子并不少。如易建联刚到美国就收到“易建联日”这份特殊的礼物,这显然并非因为其球技,而是因为他的到来给当地原本单薄的华人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相比之下,在人文性和社区性的层面,中国许多地方在设立纪念日上存在诸多不足。
活学 中国也有纪念普通人的良好范例,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江之纪念黄道婆,灌县之纪念李冰父子,3月5日雷锋纪念日更是深入人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原本对“普通人之伟大”所作的纪念,最终往往演变成形式主义和偶像崇拜。黄道婆被请进了祠堂,李冰父子更变成二郎神之类荒诞不经的神话,对雷锋的纪念日也同样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过于沉重的特殊含义。
巧用 “平凡与自豪”、“公益”、“纪念”、“错位”、“偶像崇拜”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而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江水吗?这江当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乃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下一派败落不堪的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二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找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余”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起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或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专题整合
即讲即练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默然神伤的情绪。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依恋之情和关切勉励之意。
专题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cén) 悲怆(chuànɡ)
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
B.讳言(huì) 螺髻(jí)
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
C.菁华(jīnɡ) 口讷(nè)
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
D.揾泪(wèn) 骁勇(xiāo)
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
B.毕竟东流去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遍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境界的?请分别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
(2)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3)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
(5)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8)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简析“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本词的抒情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遣 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其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其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 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②,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 ①吴音:此处指江西上饶一带的口音,这里古属吴国。②媚好:绵软好听。
(1)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学者俞平伯先生评此词,认为它极“客观”。请结合作品谈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客观”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读者普遍认为这首词最为出色、传神的描写,当属“相媚好”、“无赖”两笔,请结合作品分析这两处描写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验高考
11.(20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01·上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受重宠。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居所的专用名词。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帝宠幸,但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闲愁最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9·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表达
14.有人说,精彩是可以预约的,只要准备充分,就能展开美丽的图景;有人说,精彩是无法预约的,只要大胆向前,随时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
请以“预约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专题检测
1.A [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2.B [毕竟:终归。]
3.B [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
5.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清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
解析 要求是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关键是“语意连贯”。
6.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界,要志存高远。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境界为求学与奋斗之境界,要坚韧勤奋。对事业、对理想,要执著追求,忘我奋斗,为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是求学与收获之境界,功到自然成。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7.(1)青山遮不住 山深闻鹧鸪 (2)水随天去秋无际
(3)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4)栏干拍遍 登临意 (5)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6)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7)东风夜放花千树 (8)而今识尽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
8.(1)揶揄沙鸥是诙谐,更是自嘲。岁月滞留,壮志未酬,化为烟雨一般无际的愁思。这里对沙鸥的“笑”,其实是作者感情的挣扎,而非心灵的解脱。
(2)①拟人。比喻写景,更显生动而富有气势,青山想向高人倾诉,如万马奔腾,接连而来。
②融情入景,以烟雨之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怅惘。
③诙谐幽默中蕴含愤懑,“拍手笑沙鸥”,“笑”中有词人愁,英雄泪。
9.(1)“且”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苦。
(2)辛词中这两句,含意极其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过着退隐生活。壮志难酬,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古书中的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照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啊!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10.(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老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口之家的乡村生活图画:溪边茅屋,老夫妻亲密醉语,三小儿劳作休闲,一派和谐、恬淡、悠闲、自然的生活情态。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野趣的审美品味。
(2)“客观”即真实。这首词的“真实”表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的行为状态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老人饮酒私语,孩子劳动干活。尤其是孩子的行为,符合生活分工的实际情况。大儿子是家中主要劳力,干些力气活;二儿子做些辅助性的事,如修补编织;小儿子只知玩耍,甚至边吃边玩。这些细节描写细腻、亲切,以白描手法写出,客观真实。
(3)“相媚好”是写老夫妻喝了酒窃 ( http: / / www.21cnjy.com )窃私语的醉态。“媚”本来不用于老年人,现将其用来表现老夫妻说家常的情态,更显亲切、清新、自然。“无赖”是写小儿子卧在溪头的姿态。“无赖”本来带有贬义色彩,现指小孩子调皮、不干正事,正显示了一种亲昵的感情。这两处描写,将人物立体化,在塑造形象上有栩栩如生的效果。
11.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 起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便觉伤感无限。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被迫隐退,被迫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却很浑厚。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下片前三句中“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作者用反问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12.(1)稼轩 (2)B (3)主和派(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13.(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 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 “愁风雨”的“桃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词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词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14.写作提示
题中的两个词语:(1)“预约”:事先约定。(2)“精彩”:优美、出色。
行文重点:重在“预约”一词。怎样预约(突出“求”的过程),无法预约(突出“逢”之前的千转百回)。
辩证见思维:可以只写一方面,将一方面写出深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此为文章第一境界;也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呈现两种精彩(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真实,此为文章第二境界;面对可以预约与法预约的两种状况,写出人生的思考与态度(比如执着、取舍、淡定、静观等等)来,此为文章第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