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整合+专题检测: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整合+专题检测: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5 15: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导语:盛唐诗歌就时间上说,是指开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较短。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铁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气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诗歌安排了三个专题(包括后面的李杜专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作。学习本专题,要以“王孟”和“高岑”诗歌为重点,要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要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要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学习本专题,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要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诗的意境;还可以以“写”促“读”,通过扩写、改写及写小赏析文、评论文形式巩固阅读成果。
望 月 怀 远
一、诗人名片
张九龄(678~74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而终。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二、诗词故事
张九龄开山
因受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张九龄被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已离开官场,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岭南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开凿工程十分艰巨。此举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
三、文题背景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被贬谪到荆州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所作。开元二十五年,因李林甫陷害,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这不只是张九龄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由开明到昏聩的显著分界线,甚至还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开端。张九龄离开长安,带走了盛世的平和安详,也带走了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如王维)的激情。张九龄在荆州只呆了两三年,便郁郁而终。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为怀人诗。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后面几联语浅而情深,宜用深情语调款款读出。
二、悟读,诗情画境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衣,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寄远方的亲友,倒不如复回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题“望月怀远”,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曾称《望月怀远》“是五律中《离骚》”,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兰______________;桂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________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文本赏读
1.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醒)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相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2.“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也象征了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3.第一种理解:同意。从张九龄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遭遇和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意来看,它不是一般的情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强烈地抒发了他在政治上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种理解:不同意。此诗表达了主人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情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文本拓展
(1)(兰)草迎春,生机勃勃 (桂)花在秋,皎洁清雅
(2)指的是那些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3)比兴 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通达。
送魏万之京
一、诗人名片
李颀(?~约753),赵郡(今河南赵县)人,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考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
李颀的诗歌成就主要在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和赠别诗方面。能写各种体裁的诗,尤以七言歌行和律诗见长。
二、诗词故事
魏万——李白的铁杆粉丝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754),因慕李白名,一睹李白风采,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扬州)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临别时专门为他写了一首长诗。
三、文题背景
魏万,是李颀的晚辈朋友。这首诗是李颀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朝闻/游子/唱/离,昨夜/微霜/初渡/。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首送别诗,首联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霜”意象透露离别的伤感,后两联推想别后情景,“愁”字情语及寒天萧瑟之景,很伤感。尾联以长者口吻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二、悟读,诗情画境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面对云山之景,也只有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怅,前路茫茫,黯然神伤。凉秋的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人生也是这样啊!何不把握这宝贵的时光,成就一番事业?毕竟年华易老,时不我待。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的前两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鉴赏这首诗的尾联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 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楚妃:琴曲名。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
(1)诗人借听琴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颀有多首描写音乐的诗,可与白居易、李贺等人的作品相媲美。本诗写琴歌未作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烘托。请结合全诗举两例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万之京
文本赏读
1.这首诗的前两联渲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和送别时的伤感氛围。“微霜”、“鸿雁”点出时令正是深秋时节,大雁哀叫着南飞;“游子”、“离歌”点出正是送别之时,友人即将远行。秋夜微霜,挚友离别,正因如此,“鸿雁”的叫声才“不堪听”。
2.“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跎”,诗人以长者的语气,给魏万以亲切的嘱咐。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也不能放任自己沉迷其中;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3.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起来写的。如首联,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自“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尾联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过来人对后来者的警诫。语句凝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本拓展
(1)琴歌的动听感人,作者听琴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勾起了因怀乡而产生的辞官归隐的思想感情。(注意末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千余里”说明路远,因而怀乡,“云山”含隐居之意。)
(2)例一:如未奏琴前,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外月明星稀、乌鹊纷飞、寒霜侵木、冷风吹衣的秋夜之凄清来烘托室内华烛齐放的欢快气氛。例二:奏琴时,写万物皆静,四座无言,直弹到夜淡星欲稀,从侧面烘托出琴歌的悦耳动人。例三:奏琴结束后,诗人竟闻琴怀乡,期望归隐,使对琴歌美妙的烘托达到极致。
与诸子登岘山
一、诗人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向玄宗推荐孟浩然,但孟浩然却因与友人饮酒而未去见玄宗。二十五年,张九龄任荆州长史,以孟浩然为从事,因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并相与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襄阳,与之饮酒唱和。当时孟浩然疾疹发背刚愈,因食鲜而复发,不治身亡。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年辈较早的一个,其人品和诗风深得时人的赞赏和倾慕。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于此可见一斑。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多是山水旅游,风格清爽自然,为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二、诗词故事
孟浩然诗罪唐玄宗
孟浩然在长安时,应邀到王维家中做客。二人席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诗唱和,读兴正浓,忽报唐玄宗驾到。那时,孟浩然只是布衣之身,不敢面见皇上,可时间紧迫,无法避开,只得躲到床下。结果还是被玄宗叫了出来。玄宗很高兴,让他读读自己的新作。孟浩然便把《岁暮归南山》背诵给玄宗听。不料,其中一句“不才明主弃”触怒了唐玄宗。玄宗冷冷地说:“我哪里遗弃过你呢?是你自己不求上进,为什么反而写出这样的诗来埋怨我呢?既然如此,你还是回你的南山故乡去吧。”说完,拂袖而去。
就这样,孟浩然怀着怨愤和悔恨,怀着对功名利禄的绝望,离开了长安城,终身不仕,成为唐代诗坛中少有的布衣诗人。
三、文题背景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到此山置酒吟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泪”。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
(“//”表停顿时间更长些,“·”表重音)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伤”,奠定了该诗的情调。虽说孟诗“语淡”,但“味终不薄”。尤其读尾联,通过重读“尚”、“泪”字及拖长音节来读出浓浓的感伤自己无法建功立业之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远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三、品读,鉴赏评析
1.古人作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谈谈第二联和第一联的承接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颔联在写景抒情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尾联“尚”字的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诗的首联开门见山,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两联作者描写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①,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②标。
注 ①利涉:意为宜于远航。②赤城:为东南名山天台山的山峰名。
(1)这首诗从内容上写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联系诗歌内容具体说说该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诸子登岘山
文本赏读
1.“江山留胜迹”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承“今”字。
2.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水落石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3.“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①羊祜距今已过四百余年,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山上,其中人事变迁,朝代更替,变化多么巨大!②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碑俱传;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然令人更加伤感。
4.当诗人慨叹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今”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读着“尚在”的“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了。
文本拓展
1.(1)整首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2)描写了一位高卧林泉、风流自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隐逸诗人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逸,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2.(1)一、二两联描绘了现实中拂晓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客商熙来攘往的景象,这是实写;后两联描绘了想像中天台石桥胜迹和赤城尖顶璀璨的美丽景象,这是虚写。
(2)①想像和联想(虚实结合):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前出现的霞光而联想到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是赤城山石发出的异彩,表现了诗人陶然神往的心情。②悬念迭出:“看”字了结首句“望”引起的东南名山的猜想的悬念,“疑”字显然又引起大约是“赤城”新的悬念,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传神地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
山 居 秋 暝
一、诗人名片
王维(701?~761)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后因故被贬济州司功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时,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谙佛学,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其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
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汲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 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诗词故事
王维名字的由来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母崔氏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这对“事母崔氏以孝闻”的王维影响颇大,也“笃志奉佛”。他仰慕一位佛教史上有名的居士——维摩诘。维摩诘是天竺毗耶离城的大富豪,一方面享受世俗之乐,一方面“奉持沙门清净律行”,受到释迦牟尼的敬重。王维对他异常钦敬,连名带字搬用,名维字摩诘。后人称他为“诗佛”、“口吐莲花的诗人”。
三、文题背景
1.王右丞体
指唐代王维的诗歌风格。王维是唐代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他前期写过不少豪迈的诗歌,但主要成就是后期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的山水诗善于表现大自然的恬静之美。他善于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构成独特的意境,往往像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画。王诗语言清新洗练,意境雄浑高远,善兼众体,尤工七律、五绝。但他后期诗中表露出佛家寂灭思想和出世的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2.写作背景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愈发礼佛参禅,对仕途产生了厌恶情绪,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诗人山居隐逸的乐趣的。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王维的田园诗是属于“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净”的,这首诗就有静谧、明净的诗境,诗人沉浸于这美好的诗境中。读时,可用轻轻的语调,读出诗人喜爱、陶醉的感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山居秋日的薄暮里,山雨初霁。一轮皓月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青松静影斑驳,清泉流于石上,叮咚作响。竹林喧笑,渔舟唱晚。如此优美的景致,如此淳朴的民风,正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环境,又怎愿离去,忍受那官场的纷纷扰扰?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是如何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空”、“静”之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是一首山水名篇。人们评价它“诗中有画”。你认为哪一联最具有这个特点?为什么?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正常的词序是怎样的?为何要这样颠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的那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宋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文本赏读
1.诗人为了表达其对山居“空、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美的喜爱之情,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作者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与神奇音响有机结合、水乳交融;我们不仅可以见到松枝疏影间泻下的如水月光,还能听到从竹林里传来的浣女的喧笑和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山中明明有人的活动,但诗人偏偏说是“空山”,将视觉不能感受得到的形象通过听觉表现出来。明月照、清泉流、浣女喧、渔舟动等,都是移动的景物,作者正是选取了这些山中特有的动景来表现山居的寂静。
2.颔联、颈联都具有诗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的特点。颔联写出明月高照,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的图景,给人幽静明净之感。颈联写出竹林喧闹,那是一群洗衣归来的少女的欢歌笑语;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捕鱼的小船顺流而下了。描画出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表现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正常词序是:浣女归喧竹,渔舟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莲动。之所以颠倒词序,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它体现了在夜色中先闻其声、先见其动,后见其形其人的追寻的过程;把“竹喧”、“莲动”置于句首,还有一种制造悬念的表达效果。
文本拓展
1.“诗眼”分别是“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1)劲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2)言“忽过”,言“还归”,则说将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间“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速,生动而又逼真。
燕 歌 行
一、诗人名片
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二、诗词故事
旗亭画壁
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饮诵赋诗、郊游论文。一次,三人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戏班子唱戏。王昌龄提议看戏班子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他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戏班子里最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三、文题背景
《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该诗共28句,描述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共分四层,各层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
第一层: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第二层: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
第三层: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
第四层:死斗的结局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清人宋宗元说高適《燕歌行》中的“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语不堪多读”。除第一层宜读得雄壮有力外,以下各层均有“沉痛”语,如“战士……犹歌舞”、“铁衣……少妇……空回首”等诗句,表现了边塞兵士的凄情惨状。读来,语调宜格外沉痛。
二、悟读,诗情画境
是什么地方,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的景象?是什么地方,有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一边是歌舞场,一边是生死地。谁该谴责,谁该叹息?死生只一瞬间,生命之宝贵,究竟是追求欢乐,还是拼死卫国?是与非,对与错,历史自有评判,公道自在人心!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中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歌行》第三层写士兵痛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与诗歌的主旨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①
高 適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 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曛:昏暗。
(1)赠别诗一般都写得缠绵悲伤,这首诗却写得别具一格,其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高適的《燕歌行》与下面的《塞上听吹笛》对比阅读,看看两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
塞上听吹笛
高 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歌行
文本赏读
1.用了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2.本诗句写了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景象,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3.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困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写征夫想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的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沦”!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这是深化主题不可缺少的一层。
4.(1)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的战士与沉迷歌舞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
(2)作用:最后四句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壮啊!升华了全诗的主旨。
5.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適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文本拓展
1.(1)这首诗一反送别诗的哀愁伤感,代之以充满豪情的安慰,体现出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景物描写是苍茫雄浑的,大雪纷飞,日落黄昏,只见遥空断雁,恰与离别情景相吻合。
2.(1)在《燕歌行》一诗中,诗人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对比的手法和排偶的句式,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只作客观描述,一同摆在读者面前,起到了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2)《塞上听吹笛》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又构成一种虚景,并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前两句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诗人名片
岑参(约715~770),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陵(今属湖北)人。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自天宝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6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二、诗词故事
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请他题词、赋诗。岑参发现在他写完诗后,挤在士兵中的一个男孩随口吟了出来。他询问缘故。这个回鹘族放羊娃告诉他,他的爷爷早年流落到这里,用回鹘文教他读《论语》。岑参没吱声,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不料,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找到岑参,恳请他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很喜爱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收下了,并把小孩的原名也更改为“岑鹘”。就这样,岑鹘随岑参参军入伍,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岑鹘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为军队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
三、文题背景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作《走马川行奉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大夫出师西征》,作于天宝十三年(754)九月,是岑参奉送封常清出师平叛的一首祝颂诗。当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常清奉命西征,岑参写此诗送行。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豪迈的气概,通过对西北边地艰险环境的生动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征战的爱国豪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该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声调激越豪壮,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特点。
君不,走马川/行/雪海,平沙/茫茫/黄入/。
轮台/九月/风/夜,一川/碎石/大/如,随风/满地/石/乱。
匈奴/草黄/马正/,金山/西见/烟尘/,汉家/大将/西出/。
将军/金甲/夜/不,半夜/军行/戈/相,风头/如刀/面/如。
马毛/带雪/汗气/,五花/连钱/旋作/,幕中/草檄/砚水/。
虏骑/闻之/应/胆,料知/短兵/不敢/,车师/西门/伫/献。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勇敢、坚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必胜的信念和乐观奔放的感情。所以,朗读时应激情澎湃,豪迈有力,犹如一支战斗进行曲。
二、悟读,诗情画境
走马川、雪海边,向前眺望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外的雪夜里,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气候环境之恶劣令人望而生畏,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该诗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这一特点非常突出。诵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找出其中的“奇语”,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本诗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试分析两首诗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文本赏读
1.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西域环境的险恶,表现行军的艰苦。
第二部分(七至九句):写敌人侵犯,封常清出征。
第三部分(十至十五句):描绘封常清冒雪出征,一路不畏苦寒的情景。
第四部分(最后三句):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
2.如“平沙茫茫黄入天”,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象。“轮台……石乱走”,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强劲与狂暴。“将军……面如割”,生动地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和天气的恶劣。“马毛……砚水凝”,通过细节的描写显现了边塞天气的寒冷和将士们的豪迈之情。
3.(1)本诗是吊古之作,着力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梁园的萧条,三、四句却别开生面,添了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深沉伤痛,反衬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飞沙走石、厉风寒雪的恶劣环境,反衬出将士们坚强豪迈的战斗精神。诗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却从出师军容的豪迈中烘托出战斗必胜的气氛。
文本拓展
(1)“吞”、“醉”。“吞”,表现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地怒放的情态。这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2)用典、借代。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理。
专题整合
归纳提升
近(今)体诗
中国古典诗歌按发展源流可分为诗、词、散曲三种。在“古诗”中又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古体诗与今(近)体诗。这里,重点介绍近体诗。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它有四项基本要求:
1.句数、字数有规定。律诗为八句,或五言或七言;绝句为四句,或五言或七言。
2.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一般要求押平声韵,中间不得换韵。
3.各字的平仄有规定。所谓平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古代汉字的声调,平声大概等同于今天普通话字音的一、二声调,仄声大概等同于今天普通话字音的三、四声调。近体诗每句各字的平仄、上下句中各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如五言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虽然今天写近体诗不必严格遵照这些要求,但是读诗者了解这些要求会更好地体会近体诗的声韵之美。
4.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另外,近体诗的结构也很讲究,一般要求起、承、转、合。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近体诗称做“戴着镣铐跳舞”。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待以后专题专门讲。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分,主要从上述四方面进行。另外,从时间上亦可区分。隋唐以前的诗均叫古体诗,隋唐以后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股发展。
近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
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盛唐时期除出现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这两派诗人虽然没有提出各自的创作主张,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到诗体,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风格多恬静淡雅,以近体诗居多,尤其是五言律诗。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王维精通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诗作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意气风发,后期诗作多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易把握的禅理。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在他的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的生活逐渐关注,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反而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边塞诗派多以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及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反映战争生活的艰苦,抒发为国立功、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及不满现实的情绪。诗体以乐府歌行及五、七绝句居多。
高適和岑参是边塞诗人中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代表性的作家,后世合称“高岑”。高適的诗歌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不光有才气,还有实际的政治才干。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8世纪50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像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
细节的艺术魅力
一、理论讲解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不像叙事性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诗歌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塑造诗歌形象的重要方法,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形象的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本专题诗歌中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细节描写十分典型,细节描写属于高考古诗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一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
一首诗歌,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会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并将其作为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涵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在古典诗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节描写有着奇妙的艺术表现力。往往能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让人见一叶可知天下秋。抓细节的分析,在诗歌鉴赏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优秀的诗作中都有典型且蕴涵丰富的细节描写,分析它可准确把握诗歌的意旨。
二、真题剖析
(2004·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作者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三、技法规律
鉴赏分析细节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分析它是如何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的;
2.从作品的整体来考察,从它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角度分析。
如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柴门小童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注],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空间
1.岭南文化史上,闪耀着一个令人景仰的名字,大唐“开元盛世”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诗情致深婉,又包含了积极求取人生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的热情,具有动人的生机,成为盛唐气象的先驱,对扭转初唐浮靡虚饰的宫廷诗风起了重要作用。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
张九龄贬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一切离开官场,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岭南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开凿工程十分艰巨。张九龄此举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
应用指南 该材料可应用于“忧国忧民”、“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坚强”、“乐观面对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话题的作文中。张九龄贤明正直,不辞劳苦,敢于谏诤,忧国忧民,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虽贬职仍心系黎民苍生,可歌可泣,为时人所敬仰。
2.高適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適的性格,落拓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喜言王霸大略,衮衮不厌,属于心胸豁达、擅长纵横论辩的一类。他是一个十分切于实际,不务虚名,精明能干,不肯妄自菲薄的人。借助安史之乱的契机,“义而知变”,扶摇直上。他自己有一句话:“时平位下,世乱节高。”天下昏乱,忠臣乃见。高適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以功名自许,一年之中,连迁左拾遗、监察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大夫数职,转眼之间,就做到了淮南节度使。自唐以来,诗人显达至节度使者,唯高適一人而已。
应用指南 该材料可应用于“有为”、“机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与成就”、“气节”、“实践”等话题的作文中。高適注重人生实践,务实尚节,善抓机遇,积极有为。
在嘲笑中升值
1995年8月以前,域名是免费注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在那一年,TimLee为自己注册了一个域名,当时他还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朋友们的嘲笑。他们不明白Tim要一个域名有什么用。当时Tim只想挣到足够的钱,用于付学费和房租,他差一点把它以不到一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到了1996年,Tim平均每周要接到两个电话,都是想买这个域名的,这中间就有家航空公司。但是他没有答应任何人。最后,通过纽约一位律师,Tim将这个域名以300万美元的现金转让给一家著名的消费品生产商。当时也有不少人嘲笑这家公司:七个字母加一个圆点,八个字符而已!花这么多钱真是疯了。可后来,这家公司让这个域名的价格升到3 800万美元。我们看到,从一文不值到价值数千万,这一过程是在嘲笑中完成的。
活学 相信自己,面对别人的嘲笑,我们勇敢地抬起头;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会收获我们自己的希望。
巧用 “面对嘲笑”、“坚持自己的思想”、“不要因嘲笑而改变自己”
青春盛唐
李泽厚
著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曾经相当敏锐地论说了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荒漠”。诗歌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呵!特别是后者,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多再三赞不绝口:“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实,这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的顶峰,经由以王勃为典型代表的“初唐四杰”就要向更高的盛唐峰巅攀登了。它更实在,更成熟,开始走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间。“四杰”之后,迎来了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展现了盛唐之音的鲜花怒放。它首先是由陈子昂著名的四句诗喊出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一腔孤愤的,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它豪壮而并不悲痛。同样,像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婉。这就是盛唐之音。
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氛围中,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由所谓田园诗派写出。像王维的《鸟鸣涧》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忠实、客观、简洁,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专题整合
即讲即练
1.作者用“疑”、“急”两个刹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动作细节,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使诗歌中透着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村生活气息。
2.“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 ( http: / / www.21cnjy.com )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孤坐的“影”陪伴着抱膝孤坐的“身”,形影相吊。这一细节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首先从题目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诗歌是作者在邯郸驿馆的思家之作。其次回答赏析诗句的题目的原则是要始终扣住诗句来回答问题。对诗句中的名词要关注,将其作为意象来把握其中的关系,自然地引申出对作者心情的评价。
专题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赠送(zhènɡ) 御苑(yuàn)
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
B.浣女(huàn) 喟叹(kuì)
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
C.瀚海(hàn) 蓟北(qì)
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
D.胡骑(jì) 胆慑(shè)
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喜爱
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向晚:傍晚
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旋:回转
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伫:久立等待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4.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联是(  )
A.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从①~⑥的诗句中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________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______的风雪酷寒;这里有________的慷慨悲壮,有________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②“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③“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A.⑤②③④ B.②①③⑤
C.③②④⑥ D.④③①⑥
6.文学常识填空。
(1)盛唐山水诗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代表。
(2)《望月怀远》选自________。
(3)《燕歌行》的作者________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____________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____________。
7.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__________,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3)鸿雁不堪愁里听,________________。(李颀《送魏万之京》)
(4)________________,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5)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6)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7)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________________,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適《燕歌行》)
(10)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二、阅读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②前。
注 ①接舆:春秋时的隐士。②五柳:指陶渊明。
(1)“寒山转苍翠”中的“转”字在写景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
注 吐谷浑:此指敌军首领。
(1)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从诗句隐含的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你能确定“后军”(相对于“前军”而言)出发是在什么时间吗?是黄昏吗?全诗所写的内容大致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①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②。
注 ①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②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1)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1)本诗首句历来为诗家称赞,请予以简要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收束句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验高考
12.(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注]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8·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04·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它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表达(两题任选一题)
16.阅读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将它改写为一首新诗。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7.将王维的《山居秋暝》改写成600~800字的散文。要求:①想像合理,②具有意境。
专题检测
1.B [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C [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C [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A
5.D [根据诗句可知①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描写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③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④描述北方广阔草原上的雄奇景观,⑤叙述送别的场面,⑥抒发思乡的愁绪。再结合题干的语境选出①③④⑥,后排列顺序可得出D项正确。]
6.(1)王维 孟浩然 (2)《全唐诗》 (3)高適 岑参 “高岑”
7.(1)天涯共此时 (2)灭烛怜光满 (3)云山况是客中过 (4)莫见长安行乐处 (5)明月松间照 (6)莲动下渔舟
(7)往来成古今 (8)水落鱼梁浅 (9)男儿本自重横行
(10)至今犹忆李将军
8.(1)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
(2)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9.(1)全诗所写的情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如下:这是一支后续部队,奉命出征时,正是狂风咆哮,卷起一片黄沙,连日光也几乎被遮住。部队的旗帜为了减少阻力,只好半卷。但刚出发不多时,即接到新的命令,说前锋部队昨天夜间与敌人交战,已大获全胜,连敌人首领也被活捉了。从以上情况来看,“后军”出发的时间应在上午,不是黄昏。(第一句的“日色昏”并非黄昏,而是风沙所致。)
(2)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从正面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用侧面烘托,诗歌对前锋部队与敌作战的情景几乎一字不提,只从后续部队的出征和得到捷报来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
10.(1)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的大江上漂来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2)“泪”,这里是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的朋友来倾诉。
11.(1)①“走马西来欲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②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③“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④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2)①收束句融情入景,给人以充分的想像;②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③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12.(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 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醉别江楼橘柚香”写送别魏二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清秋的日子。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江风引雨入舟凉”,送友人上船时,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
“忆君遥在潇湘月”,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领起,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13.(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 《军城早秋》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 ( http: / / www.21cnjy.com )64),正值唐军与吐蕃军交战之际。严武作为全军的统帅,胸怀全局,腹有良谋,对敌我双方了如指掌,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却能一气呵成,气魄宏大,简练紧凑,给人以力量和勇气。首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里的“秋风入汉关”,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此刻西山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