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专题 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
1.《论权威(节选)》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2.《论权威(节选)》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使用了哪些论据?作者为什么用这些论据?
3.《〈师说〉解》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针对这些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4.阅读“换种视角看问题”中的幽默小故事,回答:为什么开始警察没有查获老头走私的证据?最终警察又是利用什么样的思维解开疑惑的?
5.文中“失败是成功之母”和“三个砌砖工人”两个例子,给你带来哪些思考问题的角度?
议论文就是阐明事理、表达观点、主张的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它们是议论文的三个基点。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
(一)论点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提炼十分重要。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论点要鲜明。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2.论点要正确。首先要符合客观现实、科学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人生伦常。不仅如此,论点的正确还在于它有利于我们论证的展开,能充分运用手头现有的材料。此外,还要注意语法、逻辑、用词造句准确。
事例说明: “只要拥有才华,就不会被暂时的寒冷所遮蔽,终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同。”如果这句话能成立,世上就没有怀才不遇的人了,就没有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慨叹了。
3.论点要有针对性。申论的论点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具有社会时效性,同时注意申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人如果卖不掉豆子,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以后再卖豆芽。如果豆芽也卖不出去,就干脆让它长大,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出,就再让它长大,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还是卖不出去,那就索性将其移植到地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变成成千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或抄袭。
审题角度:
学会变通:面对绝境的时候,不悲观,但不钻牛角尖,而应另辟蹊径,从看似毫无希望的新起点走向成功,即“穷则变,变则通”。
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帝在关上一扇门后,通常会敞开另一扇门,而你改变心态、脚踏实地的选择正是通向另一扇门的金钥匙。
如果注意到写作的时效性,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引发联系社会现象的思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200万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或待业状态,其中也不乏名校毕业生。我们可以找出一百个抱怨的理由,就业竞争残酷,所学专业知识严重滞后,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但是,不可否认,缺乏灵活变通的心态、好高骛远是造成毕业生处处碰壁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有这样的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岗工人没有“铁饭碗”,还有“瓷饭碗”;甚至取一叶绿荷,只要我们用它能把饭盛来,目的就达到了。也许那最无奈的“荷叶碗”,盛来的饭会更具有特色呢,或许我们最终捧到了“金饭碗”。
4.论点要新颖。发人之未发,要有自己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新颖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题新颖,即评论的问题能够触及新的矛盾,或者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在与错误及片面的观点交锋中鲜明地提出精辟的见解,表现出真理的光辉。论说中有新的论据,并能以这些新的论据作为依托,引发议论;选取新的议论角度,诸如舆论的非热点、容易被忽视或者被掩盖的矛盾侧面、对解决矛盾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等。
事例说明:校园悲剧一次次上演,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倒下,倒在了他们素不相识的歹徒的刀下。殷红的鲜血灼烧着我们的眼睛,也灼烧着我们的心。当社会各界将关爱抚慰送给失去孩子的父母和受伤的孩子时,当媒体再一次长篇累牍地追究一个个性格扭曲之人的异常行为时,我们是否思考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何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人性的丧失源于内心的绝望,悲剧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灵魂之灯、心灵之灯的熄灭。……给处于困惑的心灵注入阳光,是个人的行为,更是所有公民的责任,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给心灵注入阳光》)
5.论点要深刻。不能就事论事,只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面现象,看不到本质和规律;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立论要有针对性,要反映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论据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论据为论点服务,要能够支撑论点,论据的类型:一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等;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充分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要能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论据要典型。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个别人的个别情况,偶然发生的事情和巧合,都不是恰当的论据。
第二,论据要真实。生编硬造、道听途说的事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论据,虚假的数据、未经科学证明的理论不能作为论据,违背社会道德、违背法律法规的事不能作为论据。
第三,论据要与论点相统一,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要围绕论点选择论据。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答案:
要点导读
1.提示:19世纪7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枯宁鼓吹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权威,主张个人无限自由。恩格斯针对这一观点,驳斥了无政府主义的这一行为,提出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需要权威。
2.提示:用了纺织厂的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铁路的运行和海上航行三个例子。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需要“联合活动、互相依赖”,这三个例子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是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事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纺织、铁路、航海都是具体的事物,人们见证了它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提示:作者提出:①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学习,做教师的要首先做学生;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③师亦无常道;④学生不能因为教师某一方面存在短处就不向教师学习。
譬如针对“学生不能因为教师某一方面存在短处就不向教师学习”,有的学生提出,教师的身上不能存在硬伤,即使是学问方面的不足,也有个实效的问题。
4.提示:警察知道老头在走私,但只是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老头的包裹。老头正是利用了警察的惯性思维,逃避过境的。警察最终能解开疑惑,是因为警察也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警察是不会直接问嫌疑犯人的),直接去问老头,并许诺不抓老头。
5.提示:“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应从当事者不同的位置关系来思考问题。
“三个砌砖工人”的例子则告诉我们,要从不同当事者来考虑问题,因为不同人的文化、生活需求不一样,他们对所从事的事的要求也就不同。
(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第一则材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材料讲的是对祖国的忧戚与深爱;第三则材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这三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角度。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于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
这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要思考生活。“爱”有“小爱”与“大爱”;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才会有深度。
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们在审题时,“忧”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必须统筹兼顾,写作时两者也必须并重,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两者在篇幅上完全可以有主次之分。另外,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题目,“忧”与“爱”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写好本题的关键是在构思时要化大为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题小做。本题的题眼是“忧”,忧的内涵也很丰富,如忧愁、忧愤、忧患、忧劳、忧虑、忧戚、忧伤等等。首先要给“忧”定位,是何种类型的,其次要考虑“忧”什么。把“忧与爱”化小,化实,化具体,文章就好写了。
忧与爱
生命的大海里有两股洋流——忧与爱,交汇不止,翻腾不息。
忧因爱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贫积弱的北宋年间,冗官冗兵的局面使百姓困苦不堪而流离失所,范仲淹用他那发自内心的最深沉的爱,无力却又努力挣扎着,道出天下之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正如清朝的蒋士铨所言:“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母亲的担忧,只源于母爱之本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百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待兴。在美国敌视的国际环境下,钱学森毅然决然地登上回国的邮轮,跨越茫茫大洋,只为心中那份对祖国深切的爱。爱之深切,忧之深重,他一头扎入祖国的科学和国防事业中,潜心研究原子弹和氢弹。中国人终于听到了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惊天动地的一响。
爱因忧烈。
屈原一袭长袍站在汨罗江畔,滔滔不绝的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诉说着楚国江河日下的统治危亡,奸臣贼子的猖狂。可此时的他,有着辅佐君王的才华,却遭小人排挤而无法施展;有着对楚王忠心不二的情谊,却遭小人离间而彻底破碎;有着一腔爱国热血,却无处挥洒。于是,他毅然投入汨罗江,忧与爱化作滚滚江水而去,壮哉!烈哉!
一代佳人苏小小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却不被阮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所接受。这欲罢不能的爱将她推入了无尽的忧伤,囿于其中,无法自拔。她姣好的面容在忧伤中憔悴,在忧伤中殆尽,以致香消玉殒。她的爱因忧伤而壮烈。
“最美司机”吴斌在被突如其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铁片击中后,他身负重伤,却强忍疼痛安全停车,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不幸牺牲。这种爱,难道不因对人民的担忧而壮烈吗?
生命不是一潭毫无生命力的死水,而是由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爱交汇在一起的大海,它波涛汹涌,浪花激荡。假如生命的大海平静得连一丝涟漪都看不见,那么忧从何来,爱从何来?
忧因爱生,爱因忧烈,爱与忧交织交融,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份曼妙,多了一层色彩。
总评: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忧与爱的关系,忧由爱生,爱因忧烈,爱与忧同在。
在材料运用上,文章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材,既有“小我”又有“大我”,既有“家愁”又有“国忧”,给人以厚重的感觉。
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构成一体。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