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6《未有天才之前》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选修6《未有天才之前》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1 18: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未有天才之前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鲁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杂文集:
《华盖 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 鲁迅前期杂感收集在《坟》 。 《坟》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坟》中部分杂感,锋芒直指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坟》中杂感艺术特色鲜明——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收放自如。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论文和杂感23篇及题记、后记各1篇。 《坟》解题:鲁迅的这篇演讲为何定名为“未有天才之前”?题目是文章中心吗? 吸引听众,这是演讲艺术、说话艺术的特色和要求;如果直接用论点做题目可能感觉无味。本文的题目好,好就好在这个题目能使人思考----未有天才之前会有什么?
题目引起文章要讨论的重点,不是文章的中心。1.对照注释,通读全文,以“未有天才之前,先要有 。”为中心句概括文章中心,并概括每段要点。 2.理清文章思路,弄明白文章结构。 本篇演讲词的结构是比较典型的演讲结构法: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进行具体论证,结尾发出倡导。 开头几句是客套话,第2~3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产生的民众。天才需要民众,正如花木应该有好的泥土,拿破仑也应有好士兵一样。
第4~9段是论证部分,演讲者条分缕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扼杀与阻碍天才产生的种种现象,如“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的批评”等,论述了做“泥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10~12段演讲者发出倡导,希望大家都能甘做“泥土”,为天才的产生做一点贡献。这样的结构方式简洁明晰,逻辑严密,有助于在短短的听讲时间中,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整理思路:没有天才,需要天才。要有天才,先有民众。反面批判:顽固守旧,盲目排外,恶意批 评,扼杀、阻碍天才。正面立论:要有天才,先作“泥土”
怎样做泥土:
脱离旧套 收纳新潮
理解包容 脚踏实地
思考:这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 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以拿破仑为例,进行类比论证(不同领域);
以花木和土为例,进行比喻论证(不同性质),
说明:
天才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要求天才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 鲁迅:
“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既要整理旧文化,也要搞活新艺术。 用“新旧马褂”的例子说明继承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弛马, 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 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鲁迅的主张是:要宽容幼稚的作品 要善意的对待他人喻证法:
用生动的比喻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即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艰深为浅显、
化枯燥为生动。
比喻论证
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明天才也有幼稚的时候,用“在嫩苗的地上驰马”比喻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径,都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吸引力。这篇演讲词在立意上有什么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新颖。面对当时文艺界关于天才的呼声和争论,演讲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必先有泥土,才可能产生天才”的观点,呼吁大家甘做泥土,为天才的培育做点基础性工作。在当时,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催人警醒、启人深思的。因为它从根本上揭示出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时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演讲针砭当时思想狭隘、
排斥异流、恶意批评、浮躁喧嚣
的文艺界状况,由此号召民众要
做具有泥土精神的人。 鲁迅先生为什么
要进行这次演讲?作者阐述了泥土的哪些精神?收纳新潮 脱离旧套
做小事业 埋头苦干
坚忍不拔
号召民众
做具有泥土精神的人。 这篇演讲词为什么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演讲词不但说理透彻,而且具有杂文的情感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演讲者的观点,充分展现了鲁迅一贯的既犀利深刻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鲁迅名言1、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我们的感悟: 每个国家都有几个大师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鲁迅作品常读常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