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夏本纪第二课时
温 故浩浩怀山襄陵。
鲧为人负命毁族。
摄行天子之政。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身为度,称以出。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重点词语1、行山表木。
2、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薄衣食。卑宫室。
5、陂九泽,度九山。
6、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词类活用
中华水之患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痛。中华文明与水相生,也与水相战。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在历史上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3年有一次决口,每100年有一次大改道。
???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淹死100多万人。公元1642年(明崇祯15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62处。
黄河水患洪袭浪噬淹城独当齐
心人堤众志中华文明史,
就是世世代代与滔天洪水斗争的历史。守护
鲧禹治水人类抗洪的史诗
鲧治水1、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2、尧:鲧为人负命毁族
3、四岳: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一、阅读第二节1、思考:鲧是一个怎样的人?治水结局如何?(以原文原话回答)结局: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鲧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1、才能出众,超出同侪
2、为人不齿,负命毁族治水失败
流放至死
背负骂名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2、“负命毁族”——《山海经》中《鲧禹治水》传说:堵!鲧治水方法:1、洪水滔天,怀山襄陵;
2、九年而水不息;
3、居外十三年。3、据原文,鲧治水,面对的是怎样的洪水?水之大之猛水患持续
时间之长1、水太猛、法不当、力不及。
2、四岳举荐不当、帝尧择人不明。4、结合课文思考:你觉得鲧治水失败原因是什么?鲧治水失败:可悲、可叹!1、交代禹治水的背景。
2、衬托治水之艰难,以刻画禹治水的不易与功绩。
3、刻画禹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
5、第二段文字写鲧治水失败作用何在?1、四岳皆曰:伯禹可成美尧之功。
2、舜:嗟,然!
二、阅读3、4节,思考: 1、众人与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大禹的?禹为人敏给克勤;
其德不违,
其仁可亲,
其言可信;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亹亹穆穆,为纲为纪。智——敏给
力——克勤德——不违仁——可亲言——可信完美典范
、万世楷模有德有能
深得人心定高山大川
开九州
通九道
陂九泽 三、阅读第五节1、概括大禹治水的措施,总结大禹治水方法。疏1、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2、陆行、水行、
泥行、山行;
左、右、四时。2、第五节说大禹治水过“劳身焦思”,请找出具体表现,并据此总结大禹治水的精神公而忘私殚精竭虑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1、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2、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3、薄衣食,致孝于鬼神3、治家敬祖爱家仁孝重情,勇于牺牲
公而忘私
伟大精神。1、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2、予众庶难得之食
3、调有余,均诸侯
4、相地宜所有以贡
5、相山川之便利4、治民教民
救民
均民
便民
利民治民精神公平正直、为民兴利
体恤民生的伟大精神与杰出的治国才干。治民措施谦逊礼让、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四、阅读第八节,思考大禹辞让帝位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一、仁厚诚信,道德高尚;
二、敬祖爱家,仁孝重情;
三、公而忘私,毫不利己;
四、身体力行,吃苦在前;
五、公平正直,做事在理;
六、爱民恤民,为民兴利;
七、谦逊礼让,淡泊名利。总结大禹的精神品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探究1、:大禹治水,以“疏”为法宝;大禹治民,以“仁爱”为神器。由鲧禹治水和大禹治民,你想到了什么?治国如治水,堵和压只会激化矛盾,动摇根基;只有以仁爱为核心,教民、爱民,善于疏导,才能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治。他为帝王树立一个榜样,给天下人一个德仁兼备、勤政爱民的君王楷模。
为治国治民提供经验和教训,给后世提供正确的治国方略。
探究2:司马迁为鲧禹作纪的目的《史记》创作宗旨:
是非三千年之中,
以为天下仪表。 熟读本文,以“堵和疏”为话题写议论文提纲。
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至少设立三个分论点,分论点间呈递进关系。作业:
谢谢指导!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句子翻译翻译:比较起来,与他同辈的人中没有谁比他
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让他试试。翻译: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事吧。翻译: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惩罚)是正确的。女其往视尔事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