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2.2《夏本纪》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2.2《夏本纪》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3 21: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静诗歌鉴赏 嶓(bō)冢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嶓冢 ,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2、后两句诗对你有何启发,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悟。运用了夸张与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历史功绩的高度赞颂。虽然禹已经逝去“万年”,但“至今”百姓仍享其利,治水之举泽被后世,永远被人们铭记心中。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这一生,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公而忘私,公而忘家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艰难困苦就是人生成功的摇篮。让理想的翅膀带你过尽千帆,让理想的呼唤伴你闯过生活的难关,永保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才会永驻青春。只有直面痛苦,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关于夏关于夏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本篇仅节录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
司马迁以极其虔诚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州,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鲧gǔn:禹的父亲
颛zhuān顼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殛jí:流放于远方
稽qǐ首:叩头跪拜 契xiè:商朝始祖
皋陶yáo:大法官
亹wěi亹:勤勉的样子 穆穆:肃静的样子
傅fū:通“敷”,分布 傅土:平治九州水土
沟淢xù:同“洫”,田间水道 沟淢:田间沟渠 乘檋jú:一种登山鞋 穿屐底有齿的鞋
陂bēi:堤防,堤岸 九州湖泽修造了堤岸
度duó:测量,勘测 度量了九州山岳的高低走向
祗zhī:恭敬,修敬 台yí:我,自称
东渐jiān:流入 渐jiān:沾染。欧风东渐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如果)渐(沾染)之滫( xi ǔ,淘米水,泔水,引申为污水、臭水 ),君子不近,小人不服(佩带)。
——《荀子 劝学》 锡:赠给
为嗣sì:继承人
辞辟bì:通“避”,躲开
姓姒sì氏疏通全文 §1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曾大父:即曾祖父。 读§1 ,列一列禹的谱系。黄帝----昌意----颛顼----鲧----禹(文命)出身高贵、家世显赫 §2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 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登:升,提升。 摄行:代理执行。 殛:流放远方 诛:惩罚。是:对,正确。 §2文字写鲧作用何在?§2文字主要是写鲧被举荐治水而“功用不成”。主要作用有三:
1、衬托治水之艰难,以刻画禹治水的不易与功绩。
2、交代禹治水的背景。
3、刻画禹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 §3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成美:使成、使美,即发扬光大。
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作副词。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三)用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四)助词,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4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敏给jǐ: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律:音律。 度:尺度。 称以出:教令都经过权衡称量之后方才发出。 亹(wě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读读§3、4 ,从文中找几个词概括一下夏禹的高尚品质。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高尚品质:
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仁孝、精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
侧面:通过四岳“皆曰”推荐,帝舜的肯定。
第四段是正面描写。 §5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 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定:指测定。 伤:为……悲伤。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 陂(bēi):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 众庶:庶民,平民。 卑湿:低湿之地 均:使均衡。相:察看,考察。 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1.伯乐学相马
(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
(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宰相,丞相,相国)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互相)
6.杂然相许
纷纷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焉
(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起) 朗读第五段
小结本节
高尚品质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
公而忘私,毫不利己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榉
身体力行,吃苦在前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左准绳,右规矩
公平正直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为民除害,为民兴利 §6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zhī台yí德先,不距朕行。”九州攸同:九州成为统一了。攸,就。同,同一 四奥:四方之内 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是开 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致慎财赋:对于交纳贡品、赋税认真谨慎。 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 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距,通“拒” §7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朔:北方。 暨:及,到 讫:同“迄”,至,到。 治:安定 §8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嗣:帝位继承人。 辟:同“避”。 躲避 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课文结构
一(§1)概述禹的家世——出身高贵,家世显赫。
二(§2—7)概述大禹治水历史事实。四层
一层(§2—3)禹临危受命治水,侧面表现禹的声望。
二层(§4)评价禹的性格品质。
三层(§5)叙述大禹治水的情状,凸显大禹身先士卒、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四层(§6—7)禹平定洪水、统一九州,舜赐信物于禹、宣告治水成功。
三(§8)禹即天子位、建立夏后。 阅读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思考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思考 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特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他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高尚品质。 大禹治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前仆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拼搏精神,在失败中寻求经验,亳不气馁,万众同心,最终达到的是“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的太平盛世。这表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明的稳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儒家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海洋一样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一种集体主义,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遗愿,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尊师重道,忠义孝顺等优良品德和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随堂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女平水土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四奥既居
九州涤原
众土交正
于是帝锡禹玄圭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陂九泽,度九山词类活用形作使动,使…减少
形作使动,使…低矮
形作使动,使…光大
为动,为…感到痛心
名作动,筑堤防特殊句式1、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2、舜登用
3、禹者,黄帝之玄
孙而帝颛须之孙也。
4、可种卑湿状语后置
被动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其: 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女其往视尔事矣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以: 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虚词掌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