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 浣溪沙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选修《 浣溪沙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7 13: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在我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们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晏殊的一首《浣溪沙》。记得李白有诗《黄鹤楼》,其中有一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变迁、人生没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经贵为一国宰相的晏殊笔下,会留给我们一些怎样的思考呢?浣溪沙——晏殊晏殊(991~1055)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人。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主要作品有《珠玉词》。作者简介《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què ),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传诵名句。 词作简介(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字词解释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到的是欢乐吗?赏 析 “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地点依然是亭台。可好景不常,欢聚难再。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时光的易逝。赏 析 “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设问句,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赏 析赏 析 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赏 析(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
你们知道作者的写作背景吗?作者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句子。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整首词作者书写了:花的凋落,春的消逝,
暗喻:时光的流逝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2、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作点分析吗?。《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虽然这是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是,由于作者对此怀有独到的体会,有新颖的构思,有属对 工巧的名句,所以这首词也因之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了。
整体中心 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其内容为悼惜春残,感伤年华。小 结主 旨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比 较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课后感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