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第五节 音节
【知识点】
1.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2.普通话音节有自己的特点。
3.普通话音节的声韵配合有一定的规律。
4.普通话音节有一定的拼写规则。第五节 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分析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类型
 韵母
例字 声母 声调
 韵头 韵腹 韵尾
牛nióu n I o u 阳平
归ɡuēi g u e I 阴平
论luèn l u e n 去声
烟iān I a n 阴平
威uēi u e I 阴平
约üē ü e 阴平
衣ī i 阴平(二)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必须有韵腹和声调,而声母、韵头和韵腹可以没有。
 2.每个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至少1个音素,这个音素绝大多数是元音
 3.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元音,至少1个,最多3个。3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4.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在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非常固定,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和末尾。
二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
 三、音节的拼合规则
(一)y、w的用法
 1.凡齐齿呼韵母除了i、in、ing要在前面加y外,其余的一律把元音i改为y,如yɑo you。
 2. 凡是合口呼韵母,在零声母中,除了u前要加w外,其余一律把u改为w,如wan、wei等。
 3.凡是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一律在ü前面加y,并将ü上两点省略。如yun、yue等。
 
(二) iou、uei、uen的省写
 当这3个韵母前加上声母自成音节时,中间的元音省略不写。例如:q-iou qiu(秋)
d-uei dui(堆)
 当这3个韵母构成零声母音节时,只将i改成y,u改成w,,中间的o、e不省略。
 (三)ü上两点的省略。
 ü 行韵母与j、q、x相拼时, ü上两点要省略,与n、l相拼时不省略。
第六节 音变
 一、轻声
 (一)什么是轻声
北京话中有些词语的音节改变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这样的语音变化叫做轻声,读轻声的音节叫做轻声音节。
 例如:玻璃、桌子、舌头、聪明、喜欢
 (二)轻声的调值
 1.当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非上声时,其调值是31。例如:
 阴平+轻声:天上 星星 聪明 妈妈
 阳平+轻声:萝卜 明白 名堂 学生
 去声+轻声:态度 漂亮 困难 豆腐
 
 2.当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后一个音节的调值44。例如:
 马虎 耳朵 奶奶 养活
 (三)常读轻声的音节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例如:吃吧、走吗、去呢、跑啊。
 2.结构助词“的、地、得”。例如:我的书、慢慢地走、跑得很快。
 3.动态助词“了、着、过”。例如:走了、看着、去过。
 4.名词的后缀“们、子、头”。例如:你们、房子、石头。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例如:桌上、地下、院里。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例如:看看、说说、问问。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例如:找我、请你、麻烦他。
(四)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例如:
 老子/老子 东西/东西
 2.区别词性,例如:
 对头/对头 地道/地道 大意/大意 
 
 二、变调
 (一)什么是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二)变调的类型
 1.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前上变35
 水果 了解 理想 管理 领导 演讲 厂长 
 党委 语感
 (2)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上声变21
 语音 每天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语言 祖国 海洋 改良 草虫 语流
 语料 语病 语句 土地 巩固 鼓励
 
(3)上声+轻声,调值一般是21。例如:
 斧头 老婆 椅子 嫂子 毯子 胆子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去声字变半去,调值为53。例如:
 电话 降落 互助 竞赛 致谢
 3.“一”、“不”的变调。
 (1)作序数,词尾和单念时,读原调,“一”读阴平,“不”读去声。例如:
 一、二、三 一九一一年一月一日 一班 第一 统一
 不! 我不! 绝不! 
 (2)去声前变阳平。例如:
 一律 一致 一倍 一再 一概
 不断 不会 不幸 不善 不妙
 
 
 (3)非去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例如:
 阴平前:一端 一心 一批 不安 不吃 不公
 阳平前:一时 一同 一直 不停 不来 不行
 上声前:一体 一把 一起 不好 不想 不敢
 4.形容词的变调
 (1)AA式形容词的变调
 叠音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原声调是非阴平的,一般变为阴平平,调值为55。例如:
 大大 红红 满满 远远 白白
 (2)ABB式、AABB式的变调
 叠音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音音节的声调是非阴平时,变为阴平调,调值为55。例如:
 ABB式:喜洋洋 明晃晃 火辣辣 慢腾腾
 AABB式:哭哭啼啼 清清楚楚 客客气气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元音er与它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音变现象。
 汉语拼音规定,用-r表示儿化,就是在儿化音节的后面加上个-r。例如“花儿”要拼作huar,“一点儿”拼作yidianr。
(二)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性。例如:
 头/头儿 信/信儿 
 2. 区别词性。例如:
 盖/盖儿 尖/尖儿
 3.表示温和、喜爱的感彩。例如:
 小猫儿 小狗儿 女孩儿 好玩儿 有趣儿
 4.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
 小勺儿 小蝶儿 门缝儿 一会儿 没事儿
 四、“啊”的音变
 (一)什么是“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单独念时读ɑ[A],用在句末时,由于受前一个音节中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音变。这种音变就叫“啊”音变。
 
 (二)“啊”音变的规律
 1.ia(呀)——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ü
 她呀 哥哥呀 说呀 车呀 鸡呀 鸭鸭 
 2.ua(哇)——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包括ao、iao)
 好哇 巧哇 小白兔哇
 3.na(哪)——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
 人哪 天哪 好心哪
 4.nga(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
 唱啊(nga) 冲啊(nga)
 5.ra(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舌尖后单元音和儿化
 事啊(ra) 树枝啊(ra)
 花儿啊(ra) 事儿啊(ra)
 6.[z]a(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