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 陈庆德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七专题是“展苞初放的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代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一篇是教学篇,一排内是自读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作者冯延巳词风,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南唐派”的词,“南唐派”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是“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下面我们学那位宰相冯延巳的一首《鹊踏枝》。
二、朗读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三、理解
1、教师简介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 ( http: / / www.21cnjy.com )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羸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2、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 谁道是那愁情抛了又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久久不能离开。每到那春天,惆怅还是依旧袭来。每天在花下饮酒浇愁,可身体却因酒而坏。镜中的容貌也一天天地瘦来。走上河畔,堤岸杨柳依依,满地碧绿青草在。问心中的愁绪啊,为什么年年在心头徘徊?独自站在桥上,冷风飕飕,只钻袖怀。一轮新月已经升到树梢,可怜人啊,归回步子才迈。)(陈庆德翻译)
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
(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是“闲情”二字,这里的“闲情”就是“闲愁”。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课文后附)
( 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似有雕塑造型。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树梢上已升起一轮弯弯的新月,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有一种凄清之美。)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课文后附)
( 这首词还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下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五、背诵、作业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 陈庆德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七专题是“展苞初放的唐五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一篇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作者李璟词风,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南唐词派”李璟的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二、朗读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三、理解
1、 切入
(1)对于陌生的作者和陌生的诗词,我们理解时可以从哪些地方切入?
(题目,注解,可以理解的词句。)
(2)这首词可以抓哪些词句?可以理出词有怎样的基本内容?有怎样的色调?有怎样的基本情感?
(可以看注解,要抓的词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堪看”“多少泪”“无限恨”“倚阑干”。基本内容:深秋的季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残”“愁”“恨”是情感的词眼,基本情感即是:深情思念,内心凄凉,闲愁哀怨。)
2、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
( 荷花凋谢,荷叶残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风在河塘上吹起让人发愁的水波。时光流逝,在等待中一天天憔悴,让人不忍目睹。梦里见到了边塞服役的丈夫,闺中醒来看到的是潺潺细雨,越觉遥远的路途。小楼上吹完最后一曲,玉笙传出深深寒意把心浸透,多少眼泪,多少哀怨,倚着栏杆,不知向谁倾诉。)(陈庆德翻译)
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 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她思念远方的丈夫,孤单寂寞凄凉。)
2、为什么人们特别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
( 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 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还可以是“残”。
分析“愁”和“恨”:深秋之时,看落花残叶,触景生愁,梦中情景与眼前现实,愁上加愁,“愁”“恨”交加。
分析“残”:“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
五、背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