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河流》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森林与河流》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1 18: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森林与河流
一、字音辨读
1. 着色(zhuó)    2.潺潺(chán)    3.湍急(tuān)
4. 静谧(mì) 5.汩汩(ɡǔ) 6.残骸(hái)
7. 瞳孔(tónɡ) 8.惬意(qiè) 9.啃噬(shì)
10.树桠(yā) 11.苔藓(xiǎn) 12.璀璨(cà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词语辨析
1.占领·占据
例句
2.衍生·派生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2.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3.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4.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一、走近作者
庞培,1962年出生,当代诗人,散文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漫游。散文著作有《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黑暗中的晕眩》、《旅馆》、《帕米尔花》等。现居江苏江阴。
二、相关背景
本文节选自庞培散文集《帕米尔花》。199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庞培在新疆生活了半年,回来后便开始创作散文集《帕米尔花》,他说:“回来之后,感觉这部作品非写不可。”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庞培在书中写下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文笔优美,充满诗意。
三、主旨把握
文章以额尔齐斯河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四、结构图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到第3段又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大声呼喊着……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是干净明澈的景象吸引了作者——嫩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膝深的草丛、树荫、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到第3段,再次吸引他们的是俄国19世纪的风景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它的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2.在作者笔下,森林和河流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森林:因为茂密和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的照射,在视觉上有着斑斓的美;又因为每一棵树和它的相邻的树有着奇特的渊源和默契,在听觉上有如完整的皇家大乐队,奏出音乐精美。②河流:由远而近地写出了其声音的变化,从海蓝色到幽蓝发黑到雪白,混浊,从色彩上写出了它变化莫测之美,更用“绸”的比喻,写出了水的质感。
3.第9段中,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明确: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1.浓郁的诗意
这篇散文从头至尾都是如诗一般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细腻,充满诗情画意。文章以额尔齐斯河为主要抒情对象,书写了古老的河流与原始的森林,诗意盎然,情感真挚。
2.丰富的想象
本文想象丰富,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尤其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让人觉得作者思路开阔和联想无限。
阅读《森林与河流》选段,完成1~4题。
草丛稀落的空地上,裸露出大片干涸了的河床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卵石地,一直延伸到水流潺潺的河中央,使我们的行走变得困难,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我们仿佛站在俄国19世纪风景画家的画里流淌出来的河边,不禁感到眼前这一片古老的森林风光正是时间所不能够统领的永恒大自然。它是一切大自然景致中最完整、充沛的那一部分:陡峭延绵的河床,清澈如画的水流,歌谣般的空气,居住着古老的树神和精灵的莽莽丛林……
水的侧影是一些异常纯净的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蓝色,即使在它格外沉静的流速中,你也可以听见水流晶莹剔透的音程和音色,就像场面壮观的大乐队后面一小块三角铁,在它并未敲响之时,它也迫使周围的空气震荡出它敏锐触觉的音域。河床中间的卵石很大,有的高高隆起在水面上,使得潺潺的水流在这些障碍物面前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流速和音调,汇流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湍急水域。裸岩表层积起了滑腻腻的苔藓。水面的颜色像冰一样,时而幽蓝发黑,时而一片雪白,时而又显得浑浊不堪。波浪像移动的积雪,有时真的从密林深处载来小块的浮冰。冰块被卡在倒下的树干或巨石中间,一直到河水把它们完全融化掉为止。
水的艾德莱斯绸。
此地呈块状的大片的静谧从树上掉落。森林就像隐蔽在繁华都市地下的巨型军械仓库一样森严壁垒,万籁俱寂。
河床中央倒卧着几棵粗大的胡杨和干枯了的柳树。有时一大段树根仰面朝天,怒发冲冠,仿佛是被草原上的飓风吹刮抛掷到了这里似的,树的根须形成自然的栅栏或篱墙,河水在篱墙下静静地流淌,发出小动物一样汩汩的声音。这汩汩的水声,就是最初吸引我们注意力的那种奇特声音的来源。这额尔齐斯河上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它所流经的大片林地,在金黄色叶簇、气流和水域的深处,又隐隐透出一层蓝色幽光——森林上空万里晴空的蔚蓝大气,也加入到了这汩汩水声中去,使森林各处燃烧着的红叶显得更加鲜丽璀璨,使河床空地上的卵石更黑、更加饱满浑圆。而怒目而睁的树根的裂痕是白皙的,白得跟下面的河水一样清澈纯净。树的残骸处最大面积地裸露出瓦蓝的青天,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眼睛面孔手臂上——甚至开怀畅笑的身影中,都渗透进了这一层空气的幽蓝。大气的清凉、爽松、静谧……无处不在。无论我们走向哪里,它们都像湿漉漉的露水一样笼罩我们。如果不是在一条著名的河流边上,中亚的空气绝没有这样一份湿润,因此河水流经的地方,森林的植被格外茂盛,比我们去过的新疆任何别的地方都更加茂盛——也许阿勒泰山区的哈那斯湖区除外——在我们的前方,额尔齐斯河形成几个自然的水湾,那儿的树木都高耸入云、茂密异常,使人恍然觉得像是置身于火热阳光的夏天,或者是误入了几千公里以外的福建江西的山区。前方完全是夏天的景致,是水面辽阔平静的与一泓深秋红叶相辉映的蓝池碧水。我们仿佛已在刹那间置身于完全不同的省份和季候。我们向着那个前方的大水湾走去,由于空气湿润,天空看上去更加澄碧幽蓝,这一瞬间河流的瞳孔完全向我们睁开了,仿佛我们在卵石滩上的嬉笑打闹中断了它沉睡千年的梦。额尔齐斯河像草原上躺着的牧民的孩子,向我们睁开了他不谙世事而新鲜好奇的眼睛……
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是隐藏在大地的万籁俱寂中的一整列阵容完整的皇家大乐队。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真正的皇家乐队的成员。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树林都不仅仅是单个的吟唱,而是一种优美的合唱,仿佛是大地裸露出地面的斑驳多节的粗野喉咙,在歌唱时形成种种多声部的音域——是它们存留在自然深处的一份人类音乐史实的抽象证明,是音乐这一门特殊艺术形成的源远流长的史前史……当我漫步林中,我仿佛聆听到了各种激昂的法国号、长号、长笛、风琴、班卓琴、都它尔、箫、鼓、钢琴、小提琴们在一刻不停地演奏,在声情并茂地奏响着各种神秘创世的乐曲。森林上空飘荡着奇妙的旋律,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1.选段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森林中的河流的风貌?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河流所处的环境、河流自身的情状、作者的主观感受等角度展现了森林中的河流的风貌。这样写使得河流的内涵变得丰厚,特点得到突出。
2.文中说:“我们仿佛站在俄国19世纪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画家的画里流淌出来的河边,不禁感到眼前这一片古老的森林风光正是时间所不能够统领的永恒大自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地表现了河流的历史悠久,景观迷人。
3.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森林让人体验到优美、丰富、变幻、神妙的感觉。
4.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时间:40分钟 分值:46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白桦林(huā) 旷原(kuànɡ) 嬉游(xī)  静谧(mì)
B. 潺潺(chán) 僻静(pì) 飓风(jù) 汩汩(mì)
C. 树荫(yīn) 啃噬(sì) 璀璨(càn) 白皙(xī)
D. 枝柯(kē) 衍生(yǎn) 默契(qì) 湿漉漉(lù)
解析:A项,桦huà;B项,汩ɡǔ;C项,噬shì。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莽莽   衍生   幽深广寞
B.斑斓 嬉游 花团锦簇
C.静谧 深邃 晶莹剔透
D.默契 璀璨 万籁俱寂
解析:寞-漠。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床中间的卵石很大,有的高高隆起在水面上,使得潺潺的水流在这些障碍物面前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流速和音调,汇流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湍急水域。
B.此地呈块状的大片的静谧从树上掉落。森林就像隐蔽在繁华都市地下的巨型军械仓库一样森严壁垒,万籁俱寂。
C.即使在它格外沉静的流速中,你也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见水流晶莹剔透的音程和音色,就像蔚为壮观的大乐队后面一小块三角铁,在它并未敲响之时,它也迫使周围的空气震荡出它敏锐触觉的音域。
D.额尔齐斯河像草原上躺着的牧民的孩子,向我们睁开了他少不更事而新鲜好奇的眼睛……
解析: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应为“不谙世事”。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B.海选时,她唱歌没有注意到气息的运用,发音的位置也不对。这次复赛,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她的歌声变得格外亲切而动人多了。
C.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D.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解析: A项中“值得……的重视”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赘余。B项中“歌声变得格外亲切而且动人多了”中“格外”和“多了”语义重复。D项“进入教科书”与“活跃在各类媒体上”应互换位置,否则递进的层次不当。
答案:C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已是夜深人静,月亮也爬上了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来了,树木和山影在湖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
(1)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悬挂着
(2)高高的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3)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4)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5)湖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树木和山影
(6)湖两岸的树木和山影倒映在湖水里
A.(2)(4)(5)        B.(1)(3)(6)
C.(2)(3)(6) D.(1)(4)(5)
解析:显然前两句看主语,“月亮也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天”,所以主语是月亮,然后“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悬挂着”“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两句的主语也是月亮。下一句,“树木和山影在湖水中摇曳着”主语是树木和山影,所以选(6)。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2)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4)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5)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7)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8)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9)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10)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11)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12)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13)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14)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15)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16)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2003年第4期《中华活页文选》,选入时有改动)
[注] 流中:地名。
6.本文第(3)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有怎样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比、拟人。(一种1分)作用要点: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冷水河细、清、静、荒凉的特征;(意思对即可,1分)为后文作者探寻河流的归宿和引出对河流流浪的感悟作铺垫;(意思对即可,1分)表达作者对冷水河的喜爱和对河流的倾慕。(意思对即可,1分)
7. 在第(5)段中,为什么作者写到“这异乡的美景”“扯出”“我”“淡淡的乡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引出下文反思,醒悟乡土意识和地域观念是人为的和狭隘可笑的作铺垫。(4分)
8.本文(7)~(11)段写了作者面对河流产生的独特感受,写了水的成长历程,高度赞扬了水的生存智慧,写这些内容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把“流浪”从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提升到心灵和精神的层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②赋予“流浪”以深刻含义,增强了文章的理性成分。③表明河流给我的启示,为下文写“人类流浪”、揭示主题作了必要铺垫。(每点2分)
9. 本文第(13)段说“河流启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从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类流浪有何区别?(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河流的流浪是一种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一种生命过程,奔向成熟的;(1分)呈现出对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的智慧的思考;(1分)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1分)人类的流浪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把远方当做幸福的象征,是无谓的、丧失目的和方向的;(1分)太看重物质的力量而内在精神是虚弱贫瘠的。(1分)(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11分)
10.(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联系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透过现象看本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纸笔书写和电脑输入各有优劣,围绕一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不求观点深刻独到,但求分析全面完整,表述清晰、简明、连贯。
答案:(示例一)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示例二)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复进行文字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电脑输入的优势更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输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11.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理趣。请依照下面的例句另举一个带“山、水”的熟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理趣。(4分)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山不转水转”,表现了世事总在变动中,人和人暂时分离总有相遇的时候。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明一种事物,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质和内涵。③“隔山隔水不隔心”,指的是距离虽然遥远,但心却贴得很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