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初冬》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晚秋初冬》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2 12: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堂 学 案]……
一、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将课文每部分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
【提示】第一段:落叶。
第二段:寂静。
第三段:清静。
第四段:夜景。
2. 《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段式的文体,结合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作品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提示】《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段式的文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修课中的《祖国山川颂》采用的也是这种文体,它具有跳跃性,有诗歌一样的节奏,自由、灵活,空白处给人余味与想像。德富芦花写晚秋初冬,一会儿户外景色,一会儿内宅景色,笔墨集中;一会儿写白昼,一会儿又写夜晚,随意轻松,各节文字都比较短小,如同一个人说了不多几句话即陷入深思,很好的表现了作品的禅意与理趣。
(二)细节探究
1. 研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落叶的?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提示】时间:白天—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使人想起雨景,晨起—满庭皆落叶。
空间:庭中落叶、门前银杏、遍地彩锦、树梢残叶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有让人直接感受季节变化的视图效果。
2. 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空、阳光、树木、枯叶、菊花的影子、鸟雀的残果,一切都悄无声息。这时,也许两三只觅食的麻雀会暂时打破院里的宁静,但如果连苍蝇在格子门上爬动的沙沙声都能听见,那就足以显示周围的寂静了。这里作者是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以动写静,则静之愈甚。
3. 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第三段虽然也是写静,但与第二段相比,角度不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提示】一是写夜晚的静,树影斑驳,炊烟升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是写雨中的静,雨打落叶,暮雨潇潇;三是写人的静,“默然独坐,顾影自怜”。由物及人,表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超然心态,结尾处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孤寂的内心世界。
4. 在第四段中,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夜景的?
【提示】先写月光,由朦胧到昏暗,再到月光消失、寒星满天;再写夜气,由“凝聚而不动”到“稍稍震颤着”,再到戛然而止。
5. 结尾处面对此景此境,作者竟隐隐然“听到了大自然至高无上的声音”,如何理解?
【提示】那是作者心中的天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底涌动着的空寂之情,那份澄澈枯淡的孤绝之美,当它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只能用心去揣摩和体会。
(三)思维碰撞
1.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提示】(1)手法上:《晚秋初冬》的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就像一首首的绝句,景与情已经无法分辨,真的是“景语皆情语”;动静结合,就拿第三自然段来看,静的是栗、银杏、桑、枫、朴等落叶,满地树影和我孤独的心。而动的则是升起的炊烟,飘香的茶花,敲打落叶的阵雨。
(2)色彩上,如“红叶、金云、黄蝶、白云、黑夜、月夜、蓝天、炊烟、银杏”等等,使人感觉到了秋天的绚丽多彩,感觉到了善于变化的秋景。
2.德富芦花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副美妙的晚秋初冬图,他想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和我们古代那些写秋的名篇《秋声赋》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提示】《晚秋初冬》整篇充满了诗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意,作者捕捉生活中每一值得感叹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而《秋声赋》,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四)文本脉络
二、文本亮点
《晚秋初冬》整篇充满了诗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意,作者捕捉生活中每一值得感叹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如下特点:
(1)构思新巧,结构谨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采用了小节分段形式,每一小节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它们之间有时空的推移,有日月星辰的交替衔接,由风吹树梢、雨打落叶的外界静观到参禅一般的内心思索,让读者能更深地感触到秋天的变化和秋思的绵长。
(2)笔墨灵秀,动静结合。作者在静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态,通过白昼的静谧、庭院的寂静、内宅的清静、月夜的宁静来衬托内心世界的清静和寂寥,又通过落叶、生灵、炊烟、阵雨等富有生机的自然景物,奏响了一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乐章。如第三段,静的是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的落叶,满地树影和“我”孤独的心;而动的则是升起的炊烟,飘香的茶花,敲打落叶的阵雨。
(3)手法多样,语言优美。一是比喻、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深秋之景,如飞舞的树叶“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等;二是色彩丰富,红叶、金云、黄蝶、白云、黑夜、月夜、蓝天、炊烟、银杏等等,使人感觉到了秋天的绚丽多彩;三是语言凝练,富有诗意,整篇文章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表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变化和作者内心充满虚幻的想像。
晚 秋 初 冬
美景
庭中红叶
门前银杏
静境
静谧白昼
寂静庭院
孤寂感伤从容豁达
纷杂落叶
满地树影
飘香茶花
敲叶阵雨
清静内宅
寂静月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