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未丧斯文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之未丧斯文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6 14: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之未丧斯文也》 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 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
二、初读感知  
1、识记:与( ) 长沮( ) 桀溺( )( ) 而同“尔” 耰( ) 怃( )然 横( )暴 内同“纳” 袒裼( )裸裎( ) 浼( ) 而同“则” 由同“犹”
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 何事非 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
(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觉:使……觉悟。
(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
(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可。
(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
(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四、理通课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章旨]此章明孔子之德将垂教万世。
[注解]仪封人:仪,卫邑名。封人,掌封疆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君子:有道德学问的人。二三子:仪封人呼孔子弟子之语。丧:失位去国。木铎:金口木舌之铃,施政时所振,以警众也。
[语译]卫国仪邑的封疆官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孔子接见他,说:「只要有君子到我们这个地方,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见过孔子,告辞出来後,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的老师丢了官呢?天下混乱已很久了,上天将把你们的老师当作警戒的木铎,垂教世人。」
[注译]仪封人:仪,地名。有人说当在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的开封市内,未必可靠。封人,官名。大概是典守边疆的官。请见、见之: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见之是使孔子接见了他的意思。何焯[义门读书记]云:「古者相见必由绍介,逆旅之中无可因缘,故称平日未尝见绝於贤者,见气类之同,致辞以代绍介,故从者因而通之。夫子亦不拒其请,与不见孺悲异也。」丧:去掉官位。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时公家有什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边防官请求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见他,说道:「所有到了这个地方的有道德学问的人,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辞出以後,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著急没有官位呢?天下黑暗的日子也太长久了,[圣人也该有得意的时候了,]上天会要把他老人家做人民的导师哩。」
[今注]仪封人:郑曰:「仪,盖卫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人,官名。」封人,守边界的官吏。丧:集注以[丧]为失位去官,这恐怕不是仪封人的意思。郑玄释为「道德之丧亡」。木铎:是一种金口木舌的铃 郑注:「木铎,施政教时所振者。言天将命夫子使制作法度以号令於天下也。」
[今译]仪邑的封人请求见孔子 说:「凡到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来的君子人,我没有不见到的。」跟随孔子的弟子就让他进见孔子。封人见过出来说:「你们何必为文化要丧亡而担忧呢?天下已经乱得很久了,天会让你们的老师来做振兴文化的工作的。」
卫国仪邑防守边界的官员,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见孔子。他说:“到这里来的君子,我没有不能见的。”随从孔子的弟子领他去见孔子。他出来时,对孔子的弟子们说:“你们几位何必担心孔子失去官位而离开祖国你?天下无道,天主上帝将以孔子作为传布政教学说的木铎。”
  徐志刚先生注:“木铎 ( http: / / www.21cnjy.com )(duo夺):一种金口木舌的大铜铃。古代以召集群众,下通知、宣布政教法令,或在有战事时使用。这里是以‘木铎’作比喻,说孔子将能起到为国家发布政令的作用(管理天下)。”
  张国堂说:“孔子的政教学说,是天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帝的旨意。孔子只是天主上帝用以发布旨意的木铎。而木铎是一种器具。这就是说,孔子是天主上帝的仆人。天主上帝用孔子管教中国古人。这是天主上帝爱中国古人。孔子就是天主上帝爱中国古人的见证。”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没世),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兹(此,自指)乎?天之将丧斯文(指文王所总承的三代文明)也,后死者(后文王而死者,孔子自指)不得与(参与,此指掌握、继承)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犹‘其奈予何’)?!”
孔子被拘禁在匡邑,说道,“周文王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以后,礼乐典制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假如要灭掉这些文化遗产,那我也无法整理和传播了,上天假如不打算毁掉这些文化遗产,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史记》载畏匡的原委如下:时孔子年五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出国未久,与弟子将往陈国,过匡,颜刻为仆(赶车),以其策(鞭)指之(匡城)曰:“昔吾入此,由彼缺(城墙缺口)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扣留)孔子(《孔子家语》:匡人简子以甲士围夫子)孔子状(相貌)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即本章)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按: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认为:“今《史记》所载孔子畏匡事,盖出后世误传,不足信也。”《史记·孔子世家》所叙时间确实问题很多,其故不明。惜文献不足,有的已无法指正;况历史上多据《史记》理解孔子生平,故仍录供参考。】
楚狂接舆(佯狂以避世者)歌而过孔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即德何其衰。句以凤比孔子,谓当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今无道却不隐,故讥其德衰)!往者(以前的事)不可谏(劝止),来者犹可追(来得及改)。已而已而(重言“算了吧”)!今之从政者殆(危险莫救)而!”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接舆紧走躲开孔子),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这位“接舆”,因能讥圣人德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出了大名,秦汉许多著作都以他为佯狂避世的代表人物,陆续编出故事姓名。其实《论语》中这几位偶然路遇者,皆失姓名只以事称,如“晨门”“杖人”“荷蕢”“沮溺”皆以事命人也,接舆不过接夫子乘舆者。楚狂之歌,与其他隐者无二,以为从政已岌岌可危了(用孔子的说法即“礼崩乐坏”),避祸为是,别去救治,要孔子及时悔改。道者“隐居以求其志”,应予尊重,无可厚非。然而只准自己肆口讥笑儒者之“行义以达其道”,不听对方解释,拒绝认真对话,就不是有道能容之士所宜为。歌者既是楚“狂”,尚有自大权利。庄周不狂而以智自诩,接着接舆续写了歌词,以“圣人”教训孔子:“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建功于世),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全生于世)。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不受刑就算好)。福轻乎羽(羽毛),莫之知载(没人知怎么得到);祸重乎地,莫知之避。已乎已乎,临(教育)人以德(两句言别想以德引导世人)。殆乎殆乎,画地而趋(画出道作行走路线,多危险呀)。迷阳(草刺)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刺榆),无伤吾足。”庄周的圣人,只求在荆棘世道上躲开被刺,“无伤吾足”就行,别无高见。又说:“山木自寇(伐),膏火自煎也。”(《人间世》)木因材美,故匠人先伐取用而丧生,膏油不点亮照人,自己就不会熬干,儒者修德教人,活该自找倒霉。接舆责从政,庄子罪儒者,对仁德君子又狠多了!魏晋至今擅于清谈玄理(有时是扯蛋)者,也以观世明智自鸣,惜其才智恒施于百般挑剔仁人志士的缺失,而不触及专制要害,据称是宽容精神,却不恕仁人之失败。《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迂阔)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四十一章》)夫子道大所以被笑,清谈志小,故喜以讥人自高。道者的嘲弄,因道不同,不足怪。奇怪的是,后儒注解这几章,也不为孔子明心迹,反而竭力为楚狂之流吹嘘拔高:以“凤”比孔,可见是知圣之大贤;歌非讥夫子,正为夫子惜耳;用世为禄,隐世为名,狂与圣心通;甚至说孔子修《春秋》功垂后世,“皆自楚狂一言发之”,是孔门功臣……不一而足。可见许多宿儒之人生观,实与道家相通而和孔子隔膜!】
长沮、桀溺(长桀是高个大块头,沮溺是沾 ( http: / / www.21cnjy.com )泥水,古人常以其事名其人)耦(二犁相并)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渡口)焉。长沮曰:“夫执舆者(手握大车缰绳的人)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鲁孔丘与?”曰:“然。”曰:“是(这人)知津矣(讽刺孔子既志于道自然识路,还问啥?旧说孔子周游列国,自知津渡)。”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指浊流)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下同)人之士(指孔子避恶人亲仁人)也,岂若从辟世(浊世)之士(自指隐居)哉?”耰(yòu,耙土盖种)而不辍(停)。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难过貌)曰:“鸟兽不可(没法)与同群也,吾非斯人(此世之人)之徒与(参与,相处),而谁与(又能和谁去共同生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与易,参与变革浊世)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夫子客客气气地让子路去问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却叫两个泥腿子好一顿奚落,甚至想瓦解孔子的队伍,叫子路跟他们避世去。而师徒却始终恭敬有加,双方态度很不平等。一者儒守礼,隐居避世则在礼法之外,不妨倨肆些。所以儒生遇道士,多少有点秀才碰到兵的架势,无礼胜有礼。二则沮、溺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之辈。自食其力于天地之间,世上没有比这碗饭更干净、这种人生更有权自尊的,可谓古代纯正的个人主义者。他们对不食力而辩口舌的文化人,天生有种拒斥感。何况古圣先王都尊农业为国本,后来田园诗人对农村尤赞美无以复加,其自足自尊感有深刻的历史因由。可惜他们只信自身经验,排斥文化的深远思考,终于有一天被派去“占领上层建筑”“管理大学”,已是后话了。沮、溺刁难孔丘之徒问津,孔丘却很珍视道者清净不扰、洁身不辱的拒污染品德。一则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再则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其伯夷、叔齐乎”,儒学能容道家之长。《老》《庄》却诋儒无所不至。天下滔滔不可易,唯我独是却可争,是学者的常见心态。《庄子》一书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百计诋儒为天下罪魁,力言灭绝仁义就太平无事,只图骂得痛快,不管颠倒黑白,就不及其先辈沮、溺了。“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看出天下恶浊,已是遍地皆然无从改,便说改革难成,不如逃避。庄周玩诡辩倡齐物,谓万物都一样亦是亦非无是无非,分善恶谈改革本身就是荒谬命题。似乎超越人类观念一切局限了,事实上却是粉饰丑恶抹黑美善。古今智足以口辩清谈而胆不足以问苍生疾苦的士大夫们,最喜引庄生为同调。中国向来多的是人精,缺的是志士。世界纵丑恶,隐者岂真能遁出世外去?人和禽兽合不成群,不和滔滔的同类打交道还能和谁?要说“滔滔皆是”改革难,正需有人知难而进、知不可而为,给黑暗以光明,方见君子仁人的分量与质量!若天下已有道,享现成福谁不会,何用我孔丘栖栖惶惶为天下先!多么诚恳的掏心话啊。可后世名士一直对孔子的恳切表白充耳不闻,自说自话,自命超越。】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
赵岐注:“自高祖至玄孙,善恶之气乃断,故曰:‘五世而斩’。”
朱熹《集注》引杨氏之语:“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服穷,则遗泽寝微,故五世而斩”。
孟子说:“君子的遗风,(“泽”,影响,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余韵。)影响五代以后而中断;小人的遗风,五代以后传统中断。我没有能够作孔子的门徒,我是私自向别人学取孔子之道的。(“淑”,通“叔”,取,获益。)”
经学史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有争议,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牵扯到对于丧服制度中“五世”的讨论。现存《仪礼》文本对于己为高祖并无明文规定。《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事亲毕矣”,郑玄对此所作注解为:“己,上亲父,下亲子,三也;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五也;以祖亲高祖,以孙亲玄孙,九也。杀,谓亲益疏者服之则轻”。郑玄的说法在面对现存《仪礼》文本时出现了困难,“曾祖父母。传曰:何以齐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对于《仪礼·丧服》这段经传,郑玄的解释只能含糊其辞,说:“正言小功者,服之数尽于五,则高祖宜缌麻,曾祖宜小功也。据祖期,则曾祖大功,高祖宜小功也。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则曾孙、玄孙为之服同也。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显然,郑玄的解释是建立在这样的推理基础上:己为父斩衰、己为母齐衰三年、那么可否依次类推,己为祖大功、己为曾祖小功、己为高祖缌麻?然而现存《仪礼》文本的经传并没有这样表述,而是祖父母齐衰不杖期,曾祖父母齐衰三月,这就直接否定了郑玄起初的推测。所以,郑玄回归《仪礼》文本以对称的方法考究曾祖高祖、曾孙玄孙的服叙,形成自己的理论特色。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孟子·万章下》)
【译文】孟子说:“伯夷,眼睛不去看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颜色,耳朵不去听不好的声音。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混乱,就退居田野。在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乱民的地方,他都不忍心去居住。他以为同无知的乡下人相处,好像穿戴着礼服礼帽坐在泥烂或者炭灰之上。当商纣的时候,他住在北海边上,等待天下清平。所以听到伯夷的高风亮节的人,连贪得无厌的都廉洁起来了,懦弱的也都有刚强不屈的意志了。
“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姓,不可以使唤?’天下太平出来做官,天下昏乱也出来做官,并且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就是要先知先觉的人来开导后知后觉的人。我是这些人之中的先觉者,我要以尧舜之道来开导这些人。’他总这样想: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享受到尧舜之道的好处,便仿佛自己把他推进山沟之中,这便是他以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羞耻,也不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小而辞职。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其原则办事。自己被遗弃,也不怨恨;穷困,也不忧愁。同无知的乡下人相处,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开。(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旁边赤身露体,哪能就沾染着我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高风亮节的人,连胸襟狭小的人也开阔了,刻薄的人也厚道了。
“孔子离开齐国,不等把米淘完,漉干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离开鲁国,却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不做官就不做官,应该做官就做官,这便是孔子。”
孟子又说:“伯夷是圣人之中清高的人,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尹是圣人之中负责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之中的随和的人,孔子则是圣人之中识时务的人。孔子,可以叫他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镈(bó)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先敲镈钟,是节奏条理的开始;用特磬收束,是节奏条理的终结。条理的开始在于智,条理的终结在于圣。智好比技巧,圣好比气力。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射到,是你的力量;射中,却不是你的力量。”
五、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六、积累与应用  
1、记诵名句:
(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2、学习孔孟之言行,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教后感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