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设计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王保卫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语
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名称是什么?(生答《梁祝》)。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听后,觉得它的音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首曲子声音忽高忽低,大时,众乐齐奏,势如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小时,轻轻弹奏,似微风拂来,荡起点点涟漪,给人以无限遐想,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而飞的悲壮,极具艺术魅力!从美学上讲,这就是音乐中虚实相生所产生的绝妙效果。
二、解答课前预习题(见课件)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教师明确: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教师明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可用16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全文。
(3)、首先要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1至6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和“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第7至12段,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第13段至结尾,主要说明中国绘画、书法、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三、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
(一)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1.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意思是,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生活,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美。所阐释的观点是:“全”“粹”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美。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免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2.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意思是,去粗存精。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3.钱塘洪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思很久以来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 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这段引文指出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
洪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这三种看法,赵执信的看法是最完整的。
作者从这段话里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方法,就是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也就是课文开头几段所说的“全”和“粹”的统一、结合,“虚”和“实”的相生、相成,这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4.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虚实说主要来源
哲学上的虚实说主要源于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1章)申明宇宙的本体——“道”既具有“无”(虚)的属性,又具有“有”(实)的属性。所谓“无”,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极”“无名”。(《老子》14、28、32章)也就是没有确定的形体和物象,没有极限和规定。而宇宙造化的妙处却蕴藉其中。所谓“有”,作为“无”的对立方面,即有差别、规定和极限,有确定的形体和物象。正是由于“道”具“有”的属性,才产生出形形色色无限多种的具体事物。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老子》40、2章)肯定“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但有以无为基础,“无”比“有”更根本。在冲漠无朕的虚空中,万千实有体象从中昭然而生。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译:“道”,可以言传吗?它是很难绝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全被说得清楚的。“道”,它能命名吗?它是很难准确、真实被命名的。所以说它无法命名,是因为世上万物都是由它而来的。
要说有名,那就是说,它是万物之母。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持淡泊,以观察它的玄奥。从入世的角度,就是观察它的细微之处。以上两者是相通的,说法不同而已。都是指的高深、幽、远的道。高深、幽、远的道,就从此开始了解。
老子又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11章)车轮、陶器、房室等形器,都是虚实并济,方成一物。
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毂,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车有用之处。用粘土做成器 皿,
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器皿有用之处。做房屋门窗有了房间,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房屋有用之处。所有存在的东西是利益,空虚的所在是用处。
在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中,也非常注重以虚寓实、虚实相济之法。中国画的空白,即是极为重要的传统审美要素。
郭熙指出:“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齐白石画虾而无水,但从虾的活泼游姿中可以感到水的存在,而且更有清莹之感。比如齐白石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故汤贻汾《画鉴析览》指出:“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此处正是“妙境”所在。
音乐奏进中的间歇,也有“此时无声胜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白居易《琵琶行》)之妙。其他如戏曲表现中的虚拟程式,园林建筑中的藏露掩映,书法艺术中的枯湿布白等等,都有虚实兼济的美学功能
课件展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同学们,你从这副画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
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钓鱼翁,这是“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空白处我们可以想象为烟波浩淼的江水和广阔的空间,这是“虚”,正是空白才衬托出了环境的萧瑟和钓鱼人的孤独!“虚”已不再是“虚无”,而升华成了艺术境界,成为艺术的精品。
那副著名的《深山藏古寺》,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只有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河边打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和尚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自然从古寺来,再回古寺去,这也是“实中藏虚”。文中32页的一段文言说得很清楚,让我们来读一读。
师生共同朗读。古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让我们来共同欣赏几副。
浏览3副古画。(见课件)
4、戏曲中也是如此,“虚实结合、虚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是常见的。演员通过极少的道具营造出极丰富的意境,给人极大的空间感。比如舞台上老船翁一支浆和摇曳的舞姿能让人感受到荡漾起伏的江水,站在荷花筐里的演员通过摇动的腰肢和左右晃动的手臂,更给人以荷花随风摇摆的美感。
5、建筑、书法也是如此!课件展示天坛的图片,旷野中的亭子。
教师简单分析:天坛是皇家祭祀场所,天坛面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虚空的天穹,似乎也能感受帝王一统天下的气魄;亭子本身并不是画,但与广阔的天地共同融为一幅大画,王羲之的《兰亭序》中18个“之”字写法各异,虚许实实,表现出王羲之飘逸洒脱的精神风度。
课堂训练
(教师举例子由学过的诗歌引开去,并且先进行提示)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板书:(见课件)
诗歌中的虚实
实——写景
虚——抒情
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虚实相济)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是眼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试看《登鹳雀楼》
这首诗都是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大家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虚实相生没有?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明确:
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化虚为实”。
再看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明确:
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这一手法,也见于诗人通过物境描写表现对时空的特殊感受,从而反映他在特定环境的曲折心态。
再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虽然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写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还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时,明明近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现或得到。这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们的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板书:
表现生活:
丰富全面——实——正面描写
集中典型——虚——侧面烘托
洪眆思(洪昇):诗要求“完整”,即“实”,
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