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灶头

文档属性

名称 家里的灶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6 13: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我看到社会上的孩子们和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差别很大,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尽管物质很丰富,但是精神枯燥、苍白,挺可怜的。所以,我想把我们童年时候的有滋有味的生活写出来,告诉他们。于是就有了这本《蓝调江南》。” 看完全文之后,对灶头有个完整的印象吗?说出灶头的构造。灶头 -灶台 (大铁锅 小铁锅 汤罐)
灶沿
灶壁 (格子 灶画 壁龛)
灶塘(灶膛)第一部分(第1小节)对江南灶头的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第2—7小节) 主要是写灶台。
第三部分(第8—11小节) 写灶壁。
第四部分(第12--18小节) 写灶塘。
第五部分(第19—21小节) 总结全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灶头的精神内涵。 据此划分层次。 品 析 课 文
寻 找 童 年 往 事围绕灶头作者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①逼饭粢 ②蒸糕
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 ④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螃蜞豆腐) ⑤送灶???母亲在灶间的教育
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
(?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体现了有滋有味的生活。找出来,说说效果。这些细节的描写将物与人有机的联系了起来,同时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亲情的、诗意的氛围,表现了人间烟火味和温馨的家庭气氛。 状物散文,要抓住描写物品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特点,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描绘大致轮廓;对物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描绘出来;要挖掘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道理,并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效果。
状物的散文目的决不是为写物而写物,其归宿在人文性上,就是说,这类散文写物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灶头对我们家而言有什么意义?母亲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灶头:使家庭充满温暖和温馨,伴随孩子成长 ②母亲:使家庭充满温馨,教孩子明白事理和学会做人 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
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 情感????对灶头:眷念?感激 ????????对母亲:眷念?感激 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1、大部分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很少用华丽的词藻。朗读第一段体会 2、方言的运用?,增添了地方色彩和文化韵味 “不作兴”“某汤罐”“灶界老爷”“孵灶塘”等等 3、谚语、俗语、歌谣、童谣,也使文章清新自然? 课堂小结:
母亲、灶头几乎成为了
一个不可分的组合。本文
既是一篇记录江南文化的
优美散文,更是一个回忆
母亲、赞美母亲的优秀篇
章。
金曾豪,江苏常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协副主席,常熟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已出版著作二十一部,另有《金曾豪文集》行世。其中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获中宣部第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九届中国图书奖:《苍狼》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鹤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书香门第》和《绝招》分别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冰心儿童图书奖。《蓝调江南》为其首部散文作品结集。《蓝调江南》,是2004年国家“五个一工程”一等奖作品。《蓝调江南》有十五篇散文组成。《老茶馆》说的是我们这儿几乎每个小镇上都有的茶馆里的情景,《八音刀》写小镇上的剃头师傅给人理发,《萤火虫,夜夜红》讲夏夜里的美妙,《青青桑》讲喂养蚕宝宝的乐趣,《网船》里有狗和水老鸦、《蟹眼天井》中则有野鸭、乌龟和猫……课 堂 练 笔 “多想再听一遍母亲唤我们吃饭的声音
啊”,多想让自己的笔成为传说中的神笔,
记录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朵微笑。尽
管我们的笔可能有些笨拙,有些生涩,但
是我相信每个人爱母亲的心是相同的。
请大家以“灶头”和
“母亲”为主题词,以
诗歌、散文、戏剧等
方式,表达你对母亲
的爱,字数不限。清晨
叩醒了耳朵的
不是鸟虫啼鸣
而是锅碗的碰触
呼唤—轻轻
午后
缠绕在眼帘的
不是蒲柳落英
而是袅升的炊烟
牵萦—紧紧夜晚
投射进心扉的
不是月光
爬上灶头
溜进窗棂
而是风霜染上
母亲的双鬓教师范例本文艺术特色
1.江南地方特色的语言
2.清晰的状物线索
3.状物与写人的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