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词活用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2 16: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词活用 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
古代汉语实词活用是普遍现象,名词的活用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其中之一。名词的活用如同其他词性活用一样,规律性很强。只要掌握住这些规律,学习活用现象就相当容易。
名词活用的种类及其规律特点如下: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构成主谓关系)=状语+动词或形容词
用文字表示,就是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
如“天高地迥”“虎啸猿啼”,这是主谓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在文中不能作“折”“行”的主语,那就活用为状语,变成“(像北斗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行走”。
又如“人皆得以隶使之”,此句主谓关系为“人使之”,而“隶(奴隶)”这个名词处在中间,只能用作状语:像奴隶一样。
练习一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太史公自序》)
上:向上。下:向下
(2)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夏本纪》)
南:向南
(3)我国家礼亦宜之。(《鲁周公世家》)
国家:按照国家
(4)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周公世家》)
郊:在郊外
(5)矫称蜂出,誓盟不信。(《六国年表》)
蜂:像蜂子一样
练习二 指出下列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现象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2)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3)倡优所畜。(《报任安书》)
(4)日过午已昏。(《项脊轩志》)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6)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芙蕖》)
(7)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8)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
(10)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
(11)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太史公自序》)
(12)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录后序》)
(13)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河渠书》)
(1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1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16)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答案 (2)(3)(5)(6)(7)(8)(9)(11)(14)(16)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性更强,种类较多:
(1)“所”+名词=“所”+活用动词
如:①置人 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父时为将…… 反者以百数。(《赵将括母》)
(2)副词+名词=副词+活用动词
如:①至于君 君,臣不臣。(《太史公自序》)
② 花时采,则根色鲜泽。(《梦溪笔谈》)
③二月草 芽。(《梦溪笔谈》)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师。(《师说》)
⑤然而 王者。(《寡人之于国也》)
⑥君子 齿。(《师说》)
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3)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
如:①假舟楫者,非 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武 网(结网)纺缴。(《汉书·苏武传》)
③左右 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云青青兮 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
如:①国人莫敢言,道路(走在路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齐。(《触龙说赵太后》)
③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④一狼洞(于)其中。(《狼》)
(5)名词+之(后有语言停顿)=活用动词+之
如:①驴不胜怒,蹄。(《黔之驴》)
②塞者凿之,陡者级。(《游黄山记》)
(6)名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动宾关系)=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一名词活用)
如:①乃使其从者衣,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道,如皋。(《指南录后序》)
③穷 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④穷 溪。(《始得西山宴游记》)
(7)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主谓关系)=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后一名词活用)
如:①大楚兴, 王。(《陈涉世家》)
② 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8)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
如: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 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在文言文中,连接的是动词、形容词,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接名词。需要指出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该词的动词义项不同。如“填然鼓之”,这个“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擂鼓”,而“赵王鼓瑟”中“鼓”是动词,“弹奏”之意,是多义词“鼓”本身有的一个选项,而不是临时活用。
练习三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解释其义,并指出它属上述八类中的哪种情况。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十步:跨出十步。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渔樵:打鱼砍柴。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东:向东行军。“而”后名词活用
(4)义不赂秦。(《六国论》)
义:坚守正义。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
(5)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前:走上前。“而”后名词活用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衣)。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7)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安排旅舍。名词(短语)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8)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寿:献寿。介宾短语后名词活用
(9)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0)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两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1)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秋声赋》)
实:结果实。名词连用,后一名词活用
(12)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垣:砌墙。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3)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宴:吃饭。“而”后名词活用
(1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南:向南飞。特殊的名词活用
(15)鹪鹩巢于深林。(《逍遥游》)
巢:结巢。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
(1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饭:吃饭。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17)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溪诗序》)
家:安家。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于”字省略了)
(18)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用匣子装。代词“之”前名词活用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如:
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例①“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例②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出的动作行为。
练习四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
(1)以为轮。(《劝学》)
:使……弯曲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3)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鲁周公世家》)
臣:使……为臣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封:使……成为疆界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地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化的动词的特性。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吾从而师之”(《师说》)。
名词的意动用法与活用为一般动词不同。活用为一般动词,某种特征是主语所具有的。如:
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例①“客”意为“做门客”,“门客”这一身份为主语“冯谖”所具有;例②“客”是主语“孟尝君”思想、意识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
练习五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
(1)孔子师郯子。(《师说》)
师:以……为师
(2)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襟:以……为襟 带:以……为带
(3)则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
则:以……为则
(4)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看做边邑
附: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五分活用看仔细,切忌放在句子中。
综合练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都属于名词的活用,请指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2)顺流而东也(《赤壁赋》):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4)乳二世(《项脊轩志》):名词作动词,喂养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名词作状语,亲手
(6)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陈情表》):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9)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名词作动词,灭族
(10)辇来于秦(《阿房宫赋》):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11)衣赭衣(《报任安书》):名词作动词,穿
(12)倡优所畜(《报任安书》):名词作状语,当作倡优一样
(13)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
(14)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名词作动词,种植
(15)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16)一觞一咏(《兰亭集序》):名词作动词,喝酒
(1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名词作动词,上前
(18)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删改)
注 ①檠(qínɡ):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箭尾。③镞(zú):箭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好长剑         好:爱好
B.学岂有益哉 益:益处,好处
C.御狂马不释策 释:勒紧
D.镞而砺之 励:磨砺
答案 C
解析 释:放下,丢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括而羽之 B.镞而砺之
C.人受谏则圣 D.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入不益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②木材受过绳墨,再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变得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
③箭射入得不更深吗?
参考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不能丢下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受过绳墨,再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变得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射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您的教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