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文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明”与“文化”》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0: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明”与“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明”和“文化”的概念,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层进式的议论结构和多种论述方法与说明方法并用的写法。
[学习重点]:
理解“文明”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化系统之间交流和渗透的普遍性,增强在“文明的碰撞”中的认识与“文明的对话”中的自觉性
学习过程:
一、 初读《“文明”与“文化”》,在文中划出各段的关键句,并分析三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 研读《“文明”与“文化”》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 ,请问这“统一的价值标准 ”是什么?


2、哪些因素导致了人类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 ?

3、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三、 研读《“文明”与“文化”》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对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有何评价?这种评价与“文明”、“文化”有什么关系?




2、 文化有强弱之别,请问区分标准是什么?


3、 请分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与渗透的利弊。


4、 文化之间的影响和渗透通常又是双向的,请分析这种“双向渗透”的利弊。


5、 作者以日本为例主要想论述什么观点?


四、 研读《“文明”与“文化”》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 不同“文化”交流和渗透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2、 人们在文化的传播和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其中最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



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种不同教派它们有着怎样相同的文化功能?


4、文化系统间的交流和渗透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整体阅读《“文明”与“文化”》,回答问题
对不同文化系统间的交流,鲁迅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答案
一、 初读《“文明”与“文化”》,在文中划出各段的关键句,并分析三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见教参63页
二、 研读《“文明”与“文化”》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 ,请问这“统一的价值标准 ”是什么?
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哪些因素导致了人类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 ?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3、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文明”有价值高低,“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三、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对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有何评价?这种评价与“文明”、“文化”有什么关系?
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相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东巴文字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样式,但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与其他流行文字相比已经没有利用力,失去相应的文明价值,这种评价很中肯的阐述深刻道理: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2、 文化有强弱之别,请问区分标准是什么?
区分标准是能力、效率和文明价值
3、 请分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与渗透的利弊。
好:提高“文明”含量
坏:“文化“日渐趋同
4、 文化之间的影响和渗透通常又是双向的,请分析这种“双向渗透”的利弊。
好:丰富文化形态,提高文明质量
坏:不能突出文化特色
5、 作者以日本为例主要想论述什么观点?
引进西方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四、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 不同“文化”交流和渗透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对文化的要素与功能、文化的结构与建构之间复杂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人们在文化的传播和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其中最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
轻率的加以否定和生搬硬套
不同的人类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某些人尚未弄清一种文化现象的文明功能就武断的作出评价。
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种不同教派它们有着怎样相同的文化功能?
它们都有着满足人们终极关怀的文化功能
4、文化系统间的交流和渗透要注意哪些问题?
满足自身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不尽相同。
不要轻率地加以否定或生搬硬套。
不能用一种文化结构的标准衡量另一种文化结构的价值,将一种文化结构中的要素生搬硬套的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结构中去。
要保持民族文化系统的自恰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文化变革。
五、整体阅读,回答问题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对不同文化系统间的交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答案:见教参6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