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路》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0: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路 第 一 部 分1、从课文第一部分看,从第一个千禧年到第二个千禧年,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千年前的世界,东方发达而西方落后。在这一千年中,世界的重心逐渐西移,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移到最西端,然后跨越大西洋,落到最西端的北美大陆。在今天,西方先进,东方落后。2、思考了这千年巨变的原因后,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决定一种文明生死存亡的,是这种文明有无开辟新路的能力。丝 绸 之 路烽火台烽火台3、作者为什么说“长城说到底是墙而不是路”?
墙的特性是防守性,路的特性是开拓性,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在于防御,并不是为了开拓,所以说长城说到底是墙而不是路。汉唐两代比较开放,暗中遵循着怎样的信念?
输出是最高明的纳贡,开放是最有效的防御,向外延伸的道路是最有效的长城。 唐朝女子地位唐朝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一定的法定继承权,女性可以单独为户主,具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等等。唐朝妇女也颇为“妒悍”。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时代,婚姻思想开放,贞节观念淡漠。唐公主改嫁者达数十人,高阳、襄阳、太平、安乐、永嘉诸公主还养有男宠。
《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使唐人对离婚态度较为开通,有的离异书上还有祝福之语:“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代民间妇女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事是比较常见的。 丝 绸 之 路4、“丝绸之路”被废弃的原因有哪些?
①气候的原因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绿洲数量锐减;
②阿拉伯人开始掌握养蚕和丝织技术
③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出现了一条连接中国的广州与中东“报达”的海上“丝绸之路”,长达五六十米的巨船的运输能力是“沙漠之舟”所无法比拟的。作者怎样客观评价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壮举的?5、作者在文中用“郑和七下西洋”这一史实想表明什么观点?
说明统治者“不仅对‘洋路’没有多大兴趣,对‘土路’,以及所有向外延伸的路都无兴趣”,因而只能在新的文明的角逐中败下阵来。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讲了什么?1、轮子和轮子派生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道路促进了文明的快速发展。
2、电子已开始代替轮子,成为重构地球和人自身的强大力量。
3、中华民族能否恢复昔日的力量和荣耀,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开辟出全新的“丝绸之路”。(总结)6、纵观全文,作者写了哪些形态的路?这些形态的路有什么内在关联?
作者所写的路有:土路、海路、轮子创造的路、(无形化的路)、信息高速公路。
内在联系:
这些形态都与一种文明的生死存亡有密切的关系;
每一次的形态,都是一次技术革命、社会改革、都标志着新文明的诞生;7、“中华民族能否恢复昔日的力量和荣耀,重绘下个千年的‘清明上河图’,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开辟出全新的‘丝绸之路’。”请指出“清明上河图”与“丝绸之路”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清明上河图”指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繁华富强。
“丝绸之路”指新形态的路,可以带来技术、经济、社会的革命性变化的路.文章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洋洋洒洒,作者想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决定一种文明生死存亡的,是这种文明有无开辟新路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