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苏教版 选修 《旅夜书怀》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乳山市第六中学高中语文 苏教版 选修 《旅夜书怀》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09:26:10

文档简介

姓名
任凤焦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乳山市第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万水千山总是情——《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旅夜书怀》这首诗是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首诗。这个单元以“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为主题编写的教材。它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为切入点,希望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从而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一座艺术高峰,从杜甫的诗歌入手,更容易体味到唐诗的魅力。
?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在初中诗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已经拥有赏析浅易诗词的能力。但学生对于诗词还是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而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和反语等表达技巧抒发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读”课文,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品味意象,体味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的寄托,感受作者孤寂悲伤的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所以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能够正确读出“危樯”“官应”“何所似”的读音,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能够掌握“危樯”?“岂”“应”的解释,从而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说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2.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找出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平野、大江流、沙鸥8个意象,能够描述出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初步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学生结合学案中的“知人论世”,能够理解诗人当时空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无法施展的苦闷与不平,和内心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
4.70%学生能够通过品析景物形象特点、表达的情感,判断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5.95%的学生能够背诵全诗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收集杜甫生平资料(文本或视频),在word文档中绘制生平脉络图,上传云盘或班级微博,互相交流,以便深度了解杜甫,有助对文本的深入剖析。
??技术手段:互联网、WORD文档、360云盘
2.课中:A.讲授小组交流,投影仪展示交流成果。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加深印象。
????B.学生通过量规,对同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技术手段:PPT、电子白板、投影仪
3.课后:?A.补充与《旅夜书怀》相关资料至360云盘,学生自主下载阅读,进行标注式阅读,拓展视野。(云盘360U2573798729)
????B.观看微视频《万水千上总是情——情与景关系例析》,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鉴赏手法。
????*C.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制作杜甫生平PPT,上传班级微博。
??技术手段:360云盘、PPT、word文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引用《唐之韵》中对杜甫的一段评价,创设情境,走进杜甫悲情的一生。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进入情景。
PPT《旅夜书怀》课件.ppt
?讲授——初读文本
1.要求学生三分钟自由朗读诗歌,并提出问题:这首诗歌给你最初的感受是怎么的?你是从诗歌的什么地方直接读出来的?
2.指导诵读。
(教师在PPT中预设多种答案备用)
?
?
自由大声朗读诗歌;学生点评朗读效果;批注阅读诗歌;
说出阅读最初感受,并说明原因。
PPT《旅夜书怀》朗诵音频.mp3
?讲授——品读文本
1.提出问题: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2.展示学生成果,并给予评价。
3.归纳总结,杜甫写作风格。
指导诵读。
(教师在PPT中预设多种答案备用。)
?
1小组讨论、交流、投影仪展示成果。
2最能传情达意的语句,进行鉴赏,表述成文。
3.朗读诗句。
多媒体一体机、PPT《旅夜书怀》课件.ppt、自主学习评价量规课堂评价表.doc“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
?拓展——深读诗歌
1.要求学生对比阅读《登太白峰》和《登岳阳楼》两首诗歌。2.提出问题:判断哪一首首诗杜甫写的,并说出你的理由;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学生通过对杜甫以及诗歌风格的了解判断诗歌,并且分析景情关系。(当场迁移拓展,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
PPT、课堂表现量规课堂评价表.doc
???小???结
1.PPT展示“自查收获表”
2.创设诗歌情景,再次体味诗歌意境,检测背诵。
学生进入意境,尝试背诵文本,完成学习目标。
PPT、自查收获表收获表.doc
???课???后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提供量规)。
2.要求从班级云盘下载相关阅读资料。
3.观看微视频。
4.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制作杜甫相关PPT,上传班级微博。?
1.完成课后练习,并自我评价;
2.下载阅读资料,并且批注阅读。
3.观看微视频。
4.根据自己兴趣制作微视频,上传班级微博,交流评点。
微视频http://yunpan.cn/
cL9Ts7RYmUYjv (提取码:fca5)、云盘(360u2573798729)
评价量规《旅夜书怀》同步训练和命题双向细目表.doc、
微博
http://weibo.com/u
/5766333025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以诵读为主线,充满语文味。学生以文本为基础,以诵读为手段,逐层体味诗歌,品读情感,探究写作手法,总结风格。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2、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探究气。教师PPT横向预设多种答案,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加以点拨,调动学生探究意识,发散思维,避免单一呆板。
3、以技术为支持,充满现代感。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课前利用互联网收集材料,360云盘汇总资讯;课中学生交流展示,PPT、评价量规来帮忙;课后复习和总结,评价量规少不了;兴趣学习和探究,微课准备好。
课件17张PPT。《旅夜书怀》
任凤焦
乳山第六中学旅 夜 书 怀
杜 甫学 习 目 标
1.读懂文本的词句——掌握字词读音和个别词语解释,理解诗歌大意。
2.读懂诗歌内容——知道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和为什么写。
3.掌握一种技能——能够判断出杜甫的写作风格。
4.能够背诵全诗。初 读
1.读准字音
危樯( ) 官应( )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
2.读懂词句
(1)危樯:
(2)名岂文章著:
(3)官应老病休:
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给你最初的感受是怎么的?简要说明你什么地方读出来这种情感的?qiáng yīng sì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岂,难道,怎样。 应该,指体病身衰,自当离职。 悲、忧品 读
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人在羁旅,孤独无依”之感,那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小组讨论:请找一找你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一联,进行赏析。(时间4分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沉郁 顿挫意境雄浑开阔,
感情深沉悲凉。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背诵提示
首联写岸上之景
颔联写江面之景
颈联写自嘲之语
尾联情与景交融深 读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结合刚刚学过内容,判断下面两首诗歌,哪一首诗杜甫写的。注释:
(1)坼:读chè,隔离,隔开。 (2)乾坤:天地,宇宙。
(3)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登岳阳楼》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收 获
1.读懂文本的词句——读出“危樯”“官应”“何所似”的读音,能够 解释“危樯” “岂”“应”的意思
2.读懂诗歌内容——能够描述出诗歌所描写画面,理解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掌握一种技能——能够通过品析景物形象特点,表达的情感,判断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4.能够背诵全诗。 我们看到长江皓月,我们感觉到漂泊江湖的孤单,我们也体味仕途坎坷的无奈,感受到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领略到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壮志。对于杜甫我们不在陌生,所以我想对他说:也许当年你是那天地一沙鸥,也许他是那离群的孤雁,但穿越1300年,你不再孤单,因为我们懂你 ……谢 谢 观 看!知人论世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其中一个“独”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这句话是反问,很显然他认为他的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名,是另有所指。指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想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见他真正在乎的,不是诗名,而是功名。但是他恰恰是以文章闻名,当年杜甫以三篇《大礼赋》进献唐玄宗,颇得赏识,一时名声大噪。这现实与梦想的颠倒,怎能让诗人不满腔悲愤?更何况此时诗人并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辞官,而是因为遭到排挤不受重用而颠沛流离,孤苦无依,诗人怎么不愤慨!诗人此时本应该将这一腔悲愤之情倾泻而出,而他却正话反说,情感更加沉重悲痛愤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一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凄苦无助,给人一种悲凉沉重之感。
课件17张PPT。《旅夜书怀》
任凤焦
乳山第六中学旅 夜 书 怀
杜 甫学 习 目 标
1.读懂文本的词句——掌握字词读音和个别词语解释,理解诗歌大意。
2.读懂诗歌内容——知道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和为什么写。
3.掌握一种技能——能够判断出杜甫的写作风格。
4.能够背诵全诗。初 读
1.读准字音
危樯( ) 官应( )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
2.读懂词句
(1)危樯:
(2)名岂文章著:
(3)官应老病休:
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给你最初的感受是怎么的?简要说明你什么地方读出来这种情感的?qiáng yīng sì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岂,难道,怎样。 应该,指体病身衰,自当离职。 悲、忧品 读
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人在羁旅,孤独无依”之感,那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小组讨论:请找一找你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一联,进行赏析。(时间4分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沉郁 顿挫意境雄浑开阔,
感情深沉悲凉。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背诵提示
首联写岸上之景
颔联写江面之景
颈联写自嘲之语
尾联情与景交融深 读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结合刚刚学过内容,判断下面两首诗歌,哪一首诗杜甫写的。注释:
(1)坼:读chè,隔离,隔开。 (2)乾坤:天地,宇宙。
(3)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登岳阳楼》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收 获
1.读懂文本的词句——读出“危樯”“官应”“何所似”的读音,能够 解释“危樯” “岂”“应”的意思
2.读懂诗歌内容——能够描述出诗歌所描写画面,理解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掌握一种技能——能够通过品析景物形象特点,表达的情感,判断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4.能够背诵全诗。 我们看到长江皓月,我们感觉到漂泊江湖的孤单,我们也体味仕途坎坷的无奈,感受到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领略到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壮志。对于杜甫我们不在陌生,所以我想对他说:也许当年你是那天地一沙鸥,也许他是那离群的孤雁,但穿越1300年,你不再孤单,因为我们懂你 ……谢 谢 观 看!知人论世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其中一个“独”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这句话是反问,很显然他认为他的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名,是另有所指。指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想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见他真正在乎的,不是诗名,而是功名。但是他恰恰是以文章闻名,当年杜甫以三篇《大礼赋》进献唐玄宗,颇得赏识,一时名声大噪。这现实与梦想的颠倒,怎能让诗人不满腔悲愤?更何况此时诗人并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辞官,而是因为遭到排挤不受重用而颠沛流离,孤苦无依,诗人怎么不愤慨!诗人此时本应该将这一腔悲愤之情倾泻而出,而他却正话反说,情感更加沉重悲痛愤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一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凄苦无助,给人一种悲凉沉重之感。
课堂评价表评价表
评价项目

(9-10分)

(7-9分)
合格
(6-7分)
待提高
(6分下)
是否掌握能够找到喜欢的诗句(10分)
是否能够自我赏析诗句(10分)
是否能够和同学交流诗句赏析,并且有所收获(10分)
是否能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10分)
是否能够准确无误的朗读诗句(10分)
是否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10分)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 ★ ★
★ ★

组内合作
分工情况
组内分工明确,任务分配合理。
组内分工不够明确,只有基本的任务分配。
组内分工不明确。
参与情况
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大部分成员能参与小组活动。
只有个别成员参与小组活动。
倾听情况
每个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大部分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只有个别成员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资料共享
每个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
大部分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
只有个别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小组。
任务完成
任务总是能按时完成。
任务大部分能按时完成。
只有个别任务能按时完成。
组间合作
组间关系
关系融洽,能很积极地参与组间合作。
关系一般,小组能参与组间合作。
关系冷淡,基本不能参与组间合作。
资料共享
小组能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其他小组。
小组只将自己的部分资料共享给其他小组。
小组基本上不把自己的资料共享给其他小组。
研讨价值
问题有实质性的进展或有有价值的成果出现。
问题有一些进展或有一些成果。
问题几乎没有进展或没有成果。
小组成长
小组整体
与上次活动相比,小组整体积极
与上次活动相比,小组相差不大
与上次活动相比,小组整体不积极
小组个人
与上次活动相比,成员表现突出
与上次活动相比,成员表现一般
与上次活动相比,成员表现较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