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导练案
吕江波?
【预习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诗歌。
2、质疑讨论、探究诗歌内容。
3、诵读诗歌,设计个性诗歌诵读展现。
一、【知识卡片】
1.了解作者及诗的相关知识
⑴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⑵诗的相关知识: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听录音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 ?纤尘???? 皎皎? ??浦上??
?不胜? 扁舟?????扁担????徘徊?? ?捣衣砧???? 潇湘 碣石???
?
3、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滟滟:?????? 霰:?????? 无穷已:????? 但见:??????青枫浦上不胜愁 ?
扁舟子:?? 明月楼?:? 月华:???? 摇情:???????鸿雁 鱼龙
可怜楼上月徘徊?????? 水成文 碣石: 潇湘:
二、品读探究
1、在这首诗歌中,表现月亮变化过程的诗句分别是哪四句?
2、结合上面问题的理解那么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大概层意。
3、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赏读诗歌前八句,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优美生动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5、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用原文诗句回答)
三|、诵读设计
诵读是对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感悟的再现,表演朗读是对诗歌的再创作。同学们把你的诵读设计,进行组内研讨后,告知班级诵读导演。我的诗歌我做主!?
四、我的质疑
五、日常积累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意象
表达情感
举例
月
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流水
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落花
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思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李煜《相见欢》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辞》)
春
赞美、好景不长、时光易逝。
伤春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春日迟迟,……女心伤悲”(《诗经·七月》)
??
课后练案
落月摇情入卷来
(时间25分钟)
一、根据丰子恺先生《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
围绕“分别后”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想象合理、运用最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80字以上
二、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该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剪得诗情如卷来
诗歌的意象如果在你我的生活中会是哪些具体难以忘记的事物、情景、细节。截取描绘你难忘瞬间的情景画面,这就是剪得诗情入卷来。(教师下水文)
袋子里,嫩绿的蒜苗,橙黄的南瓜;滚胖的大红薯,带着露水小青椒;方便袋里是经霜的紫茄子,可乐瓶里是新收的黑豆…….,红橙黄绿青黑紫。叶菜用绳子系成一束、菜码得整整齐齐,重的放在下面轻的放在上面。萝卜洗去泥土,白胖根上的须子都被择的干干净净,看着满地的母亲托人带来的菜。我喉硬鼻酸两眼湿润。妈妈呀,您给我送来了一个秋天般丰富的爱。
其实不仅仅记叙文,议论文的议论片段也可以如此展现。你会选择一个怎样的情境、诗人是怎样典型神态动作、细节,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精神内涵。
秋风冷雨萧瑟,白发苍苍,瘦骨如柴,衣衫褴褛的你,声嘶力竭的呼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顽童抢走你的茅草。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号。也许是你低下来的头,沉郁的眼光穿越了千年,折射出一种神圣的诗情。你将对天下的大爱化为一生的追求,剪出片片,飘飘洒洒,凝成了人间不朽的诗篇。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剪得诗情如卷来
诗歌的意象如果在你我的生活中会是哪些具体难以忘记的事物、情景、细节。截取描绘你难忘瞬间的情景画面,这就是剪得诗情入卷来。(教师下水文)
袋子里,嫩绿的蒜苗,橙黄的南瓜;滚胖的大红薯,带着露水小青椒;方便袋里是经霜的紫茄子,可乐瓶里是新收的黑豆…….,红橙黄绿青黑紫。叶菜用绳子系成一束、菜码得整整齐齐,重的放在下面轻的放在上面。萝卜洗去泥土,白胖根上的须子都被择的干干净净,看着满地的母亲托人带来的菜。我喉硬鼻酸两眼湿润。妈妈呀,您给我送来了一个秋天般丰富的爱。
其实不仅仅记叙文,议论文的议论片段也可以如此展现。你会选择一个怎样的情境、人物是怎样典型神态动作、细节,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精神内涵。
秋风冷雨萧瑟,白发苍苍,瘦骨如柴,衣衫褴褛的你,声嘶力竭的呼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顽童抢走你的茅草。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号。也许是你低下来的头,沉郁的眼光穿越了千年,折射出一种神圣的诗情。你将对天下的大爱化为一生的追求,剪出片片,飘飘洒洒,凝成了人间不朽的诗篇。
姓名
吕江波
电话
?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
单位
威海市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第三课,这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诗歌学习意味两点: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学生不会诵读诗歌,也不愿诵读。对诗歌意象、情感、意境、手法等的分析和表达缺乏理性的表述。具体有效的引导学生诵读,自由地涵咏诗歌,体现选修课程的自主探究意识,探究诗歌意象感情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意的方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②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诵读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
②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③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之美
【课上教学目标】:
1、通过听录音诵读在教师的诵读指导下,学生能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节奏朗读课文。
2、通过揣摩诗歌意象内涵,学生能够对意象的内涵做出分析鉴赏。
3、学生能够把意象和具体的语句结合起来,用准确的词语对诗中作者表露出的情感做出恰当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思路:
①(技术设计:使用导学案)利用早读时间学生初步完成文本梳理,积累字词、疏通内容,完成知识卡片积累,完成课本初步预习。(技术设计:批改导学案,使用论坛、邮箱等完成预习问题搜集。)
②(技术设计:PPT展示)课堂上进行诵读指导,(技术设计:名家诵读音频片段引领)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容,(文本超级衔接:学生写作文本展示)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及思想情感。教学设计朗读贯穿始终。以朗读带动诗歌赏析。最后进行班级诵读设计展示。(配乐朗诵:剪裁后的多个音乐片段用于学生品读与课堂展示部分)
③课下完成(技术设计:完成课后学案)阅读训练部分,
内容:
1、?典型意象的整理,
2、?意象与意境的理解与具体运用
3、?扩写(短诗扩写成散文片段)
4、?延伸阅读欣赏
目的:选修课的以点带面,通过精讲细讲带动其他文本的阅读欣赏。课下完成文本记忆诵读(技术展示:微课,十分钟教你背诵春江花月夜)。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
?
幻灯音乐展示画面:
《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让我们走进春江花月夜,共同感受那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这片月华。
?
欣赏感受
PPT(计划用时1分钟)
环节一:初读诗文,感受诗歌的内容
?
集体诵读
(预习成果展示)
出示
整体诵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语速适当。
?
诵读文本预习,的诵读展示。
?
PPT(计划用时4分钟)
三、新授
环节二(一)、品读诗文,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月下之景)
?
?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一起诵读欣赏文章前八句月下之景。
(展示标注的材料。展示诵读指导。)
(1)展示材料阅读指导部分。
(2)个人、部分诵读
(形式上的体悟)
(3)学生展示文段的散文改写
(4)学生互相点评
分析评价点:是否找齐意象、是否符合意象的本身特点、关于意象的修饰词是否合适、意象的构成意境是否恰当。
集体研讨(5)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与“升”哪个更好?
(内容上的品味)
(板书)
?
?
?
学生聆听朗读,进入情境。配合
自由朗读,交流初步感受。
改写展示
揣摩回答
自由诵读
1、PPT
2、超衔接文档
进入情境,感受诵读之美。
进入月下之景
(计划用时10分钟)
?
环节二(二)品读诗文,领悟诗歌的哲理美(月下之思)
?
?2、(1)学生个人揣摩诵读江天至流水。一人2句。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此句应该语调气息节奏如何诵读,为什么?诵读揣摩体验
?
比较阅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的理解
(思。(板书)
?
?
?
?
?
自由朗读,交流感受。
?
PPT
诵读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诵读的语调气息。(计划用时7分钟)
环节二(三)品读诗文,体会诗歌情感之美(月下之情—都是月亮惹的祸!)
?
3、(1)播放配乐朗诵,
学生诵读后,先整体后局部,由小组到个人
出示诵读思考材料:
(2)思考这部分哪些是写游子的哪些是写思妇的)你是通过那些意象区分的
再读思妇部分
?
(3)可怜至复还来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手法。
可怜的两个版本可爱、可恼。可怜的两个版本可爱、可恼。那揣摩一下这句读的感情,应该怎么读,可怜至复还来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手法。
(4)读:游子部分作者用哪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
3)反复诵读结尾句。
体会以景结情手法的运用
板书情
朗读,交流感受
?
PPT加配乐(配乐为裁剪后的降调多个不同音乐片段)鉴赏意象,体味情感。诵读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进行诵读设计。(计划用时10分钟)
扩展材料阅读
?
?
?
完成板书,小结。
交流
?
PPT主题升华,小结文本.(计划用时10分钟)
环节三班级整体诵读设计展示
?
???
(1)诵读设计展示
经典诵读:代诗人倾吐(想象你是故事的主人公,进入情景,表情决定语调)
引听众入胜(技巧与感情相合)
(2)结束语:瓦雷里在《海滨》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愿你你我的人生路途中永远掬一泓月光在心间。
布置作业:课后练案
?
?
?
班级诵读展示
?
?
?
?
(教师点评)
?
?
PPT加配乐
(计划用时4分钟)
?
?
?
?
(计划用时1分钟)
板书设计:
?????????????????????????思
?
情???????????? ????????景
??线连三个字形成半圆。
?
课后反馈总结
使用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
学生诵读展示
观察量表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前设计预想
(一)、依据课标考纲文体、学情确立的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方面留有广阔的空间,进行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的原则,注意挖掘诗歌内在特点,引领学生进入进入诗歌意境,获得对文本的初步的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体会感情。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为:名家诵读片段,设计导学案
(二)把诵读指导作为设计的主线。教与学方式的创新:朗读指导设计过程传统上大家就是说怎么读,没什么理论性的指导,所以想通过诵读指导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鉴赏分析。有多个PPT图示和剪裁后的音乐背景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并以朗读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理解作者情感,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三)从三个方面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象意境审美的课堂流程。
1、欣赏诗的景物美
出示诗歌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幻灯字幕,启发学生找出诗人所写意象,并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学生在描绘中感受到了诗的意象意境之美,在诵读中感受经典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探究体会诗文,海上明月共潮生,对“生”的炼字欣赏。教师在此基础上展示意象意境之美描写的要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领悟诗的哲理美
诗的第二个八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重在写哲理。本节采用品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哲理。此处插进音乐与图片,学生体会诵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再指导,努力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读出历史沧桑感,读出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惆怅。在读中获得审美的感悟,初步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3、鉴赏诗的情感美
在鉴赏诗的下半篇人间男女的离愁别恨时。﹝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抓住可怜的感情特点紧扣具体意象来进行反复诵读引导体会思妇的思想感情,游子部分抓住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变化最终落脚在“落月摇情满江树”的联想想象结尾。
4、课后反馈总结
学生诵读展示(个人或自由组成的团体展示),教师使用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使用微课对文本进行记忆背诵指导。
学生使用量表
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课题 春江花月夜 使用时间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学习态度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表述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表述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
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学生)课堂学习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也可以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根据班级不同的学习层面,对人数进行控制。
课堂观察表(全体参与度和个体参与情况)
时间(具体到课堂每个环节为几分钟)
教学/学习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人数
学生参与情况
反应及回答情况(用ABCD等级)
品读诗文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品读诗文感受诗歌的哲理美
品读诗文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3、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可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
时间
学生1(成绩好、安静)
学生4(成绩中、活跃)
学生6(成绩一般、活跃)
活动
参与
活动
参与
活动
参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小组成员互评表
?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
?
?
?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
?
?
?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
?
?
?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
?
?
?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
?
?
?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
?
?
?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
?
?
?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
?
?
?
8
对他(她)表现总体上是认可的。
?
?
?
?
教师使用量表
5、教师课堂目标达成观察量表
课题 春江花月夜 讲课人 吕江波 评课人 时间
项目
观察点
观察记录
评价反思
目标设计
①是否准确适度
②是否使用显性语言
③是否符合课程标准
④是否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⑤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
目标呈现
①呈现的时间
②呈现的方式
③呈现的方法
?
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
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感知诗歌情感?
品读诗歌把握意象品味情感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
为落实目标采取怎样的措施
?
?
?
?
运用何种目标达成评价手段
?
?
?
?
目标达成度为多少(ABCD)
?
?
?
?
我的观点
?
目标达成效度
①目标达成度如何
②是否有反馈补救措施
?
在效果一栏中,A表示效果很好;B表示效果一般;C 表示效果有难度;D表示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