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说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7: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味》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提取信息,把握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基本内容(知道作者是怎么“深入”的)
2、品读语句,掌握写法,理解作者的自然观(知道作者是怎样“浅出”的)
【学习重难点】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知道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写了什么,理解作者的“共生”自然观。
重难点突破:反复读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提取主要信息、梳理思路、综合描述、质疑问难,最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
【学情估计】
这是一篇科普文,学生读一两遍应该读不懂,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老师要领着学生读;划分层次应该是都会划,就是划分的应该不一致,这没关系,要争论,要说理由;提取每一段的关键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让他们把全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来就有一定难度了,至于全文的中心思想就更难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味道”很容易,让他们说说怎么传递信息,怎样共生的就很难了。所以要设计台阶,一步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学习方法】
本文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难,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枯燥,读一两遍还觉得没有意思,所以,我准备用梳理思路法、提取主句法、组合要言法、质疑问难法来逐点突破。要用“读味”“说味”“品味”“议味”的版块来组织课堂,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表现,并放歌曲《味道》,会唱的大胆跟唱!
导入语:唱的好有味道啊!好,上课!刚才的歌叫什么名?《味道》。什么味道?恋爱的味道。(生笑)味道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大家看(展示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蚂蚁依靠气味辨别是否同群,黄蜂依靠气味找到回家的路,经过特殊训练的狗能找出犯罪分子,甚至人一见钟情也是靠味道。是啊,酸甜苦辣咸是我们吃的东西的味道也是我们生命的味道,那么,“味道”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跟随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进入味道的世界!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或问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是说味?味不是闻到的,吃到的?
生2:我想到思念的味道。
师:你真是个钟情的人。
生3:什么味道?
生4:味道的种类有哪些?
师:是啊,味道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我查了《说文解字》,他说“味,滋味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滋~
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
3. 情趣:趣~意~津津有~
4.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5.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我们还是让刘易斯托马斯来说说吧,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理清思路,提取信息,把握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基本内容(知道作者是怎么“深入”的)
2、品读语句,掌握写法,理解作者的自然观(知道作者是怎样“浅出”的)
设计意图:课前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在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情绪中上课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所以,课前老师就要精神抖擞情绪饱满,给同学们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二、读读味
提取主句法:就是提取文中的总说句、首括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请用“我从第……段读到主干句……,因为……我想这样读……”来表达。
通过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重音来品味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理解作者到底在说什么。有的同学举手了,还少,再多几个,(学生举手越来越多)这答案好找的啊!好,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1、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管触动什么东西,都会留下踪迹。
“我们”指人类
“踪迹”大于“味道”,但是,也说明了“味”是能留下痕迹的,并不是。随风飘散的。而且用这个词感觉更轻松形象。
2、我们由鞋迹留下的化学物质标记着自我,就象在我们组织的同种移植中可辨出的膜表面抗原标记一样,准确无误,各各有别。
“化学物质”就是气味,而气味起到区别的作用。
这一段一看觉得是写狗的,其实处处写人能留下气味,且这个气味起到区别我们的作用。
3、其他动物也赋有类似的发出信号的机制。
“信号”指的就是气味,也就是说“气味”不仅仅是留下痕迹区别我们还能发出信号。
4、鱥鱼和鲶鱼可以通过个体特有的气味辨别出同类中的每一个成员。
这两种动物不能用动作、表情或者形体区别,只能用气味,可见气味是多么的重要啊!
5、嗅觉问题不但跟免疫学一样可以区别此与非此,也有着目前免疫学中存在的困惑与混乱。
“学”是一种理论,既然和“免疫学”一样,那么就是说“嗅觉”理论了。
6、训练细胞的味觉似乎是一种日常现象。让一只动物重复闻很小剂量的同一种气味物质,结果其嗅觉灵敏度大大增强。
气味好重要啊!能不能提高?作者给我们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训练。可是训练的对象是动物,作者举得例子也是鱼类。
为什么这么突兀地写训练嗅觉呢?
他实际在讲什么?细胞。
7、我们周围的动物都有这么些奇妙的感觉技术。为此,我们感觉到有些低人一等,它们有的我们没有。
8、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
“可能”这个词为什么不说“就是”这样的词?拿不准。没搞清楚就写文章,那行吗?(许多学生笑)这么大的学问家,这么大一个教科院的博士,你搞不清楚就能写文章吗?我觉得作者态度不大严谨吧。因为作者的这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这里是表示的一种估计。估计就不准确了。你是专家为什么要估计呢?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嘛!究竟为什么要?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托马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固然是专家,是很了不起的学者,但是很早的这个的记载啊……你想啊把所有的资料都找得这么全,而且现在对于嗅觉的研究还有很多混乱和困惑,没有保存下来,或看到的已经是很少很少了,找来找去找不到。找不到怎么办呢?就能写一个确切的吗?不能这样写。估计一下,留有余地,说话有分寸。你比如说,“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如果把这个“可能”给去掉的话,那就是“肯定要好一些”,这话准确不准确呢?太肯定了!太绝对了!那么人家就问了:你说好一些,你把材料拿出来给我看看,哪本书上记载着呢?找不出来呀!那么,作者就根据自己的推测,大约是这样的情况,这话讲得留有余地,有分寸,看上去似乎是不准确,但是实际上是准确的。这就是科普文的语言呢!在对这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讲话要留有余地,这反而是准确的。这就是语言准确的第三个方面:讲话要有分寸,说是留有余地也可以,不要太绝对。(板书:准确、有余地)。实际上这种说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普遍的,你比如说我们要向你打听个人(一女生站起):张三多高啊?你呢没有给他量过啊,你怎么说呢?
生:大约一米七左右吧。
师:哎,对了,大约一米七左右就行了,就可以了,你看上去这语言不准确,但我没量过啊,你非要问我怎么办呢?大约一米七左右,这反而准确了。很好啊。你们看,这语言的准确,通过这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来:第一,形象化的语言;第二,讲话要留有余地,特别是资料不全的时候,不要太绝对,不要把话给讲绝了,留有余地,讲究分寸。
9、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在感知自己或他人的信号方面有缺陷,而产生认同力和现实感的问题。
没有味觉不行!连沟通都有问题。怪不得有人说人谈恋爱也是靠味道的。反面论证。
10、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同种动物间需要交流,不同种间也要交流,而且都很需要味,因为“至关重要”!因为他们要建立“共生系统”。
11、一切生物,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之间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这显然是用来使地球自我平衡的。
再扩展就从人到同种、到不同种、到一切生物。
12、地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物。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生物体内,化学信号、可能起着整体内激素的作用。
再扩展,到了“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存在物”是死的,是客观存在,而“生物体”是活的,是要新陈代谢的,是要交流的,用什么交流?气味。
13大到能装得下附近的星系的话。想想还有这么多未解之谜等待生物学去解决。
“星系”是通常由几亿至上万亿颗恒星以及星际物质构成、空间尺度为几千至几十万光年的天体系统。
“星系”的旁边还有一个词“附近”,也就是说不仅是一个星系,那简直就是宇宙了!
总结:作者从细小的可以忽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味说开去,跟我们谈了气味可以留下痕迹、可以区别我们和他人,其他动物也是这样,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乃至整个地球和宇宙,气味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把我们和其他人、其他动物、其他生物、地球上的一切都联系到了一起。联系到一起要干什么?共生。
三、说说味
梳理思路法:梳爬整理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也就是理顺作者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思维过程。
1——2写人总会留下气味,这气味起到区别作用。
3——4 其他动物也会有气味也起到区别作用
5关于嗅觉的理论
6训练嗅觉
7——9人的嗅觉相关问题
10——13关于嗅觉的设想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有助于主旨的把握。
四、议议味
组合要言法:着眼于摘取文段的重要词、句,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事物。
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到底写了什么。
请用“《说味》这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写了…… 还写了……说明了……”句式表达。
我想请同学们不用书上的话,自己说。下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先看一遍,看一遍之后用自己的话来说。(学生看书思考)好了,哪位同学说,请举手。用自己的话来说,大胆一点,讲不好不要紧。好,这位同学,来,请你过来。
噢,这位同学,请你面对着同学们,你讲的时候这个样,(示范)“我给同学们讲一讲这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主要内容,我认为有一下几样基本内容:一、……”要伸出手来的啊。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第三是什么,当个小老师,行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了解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到底写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五、品品味
沈志远说:“科学的进步由提出问题开始。”这篇文章是不是还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课上解决,有的需要课后解决。这里我带领着大家只解决一个问题: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写气味的,跟“共生”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
共生的含义是“共生又叫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自然届中有很多共生的例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豆类给根瘤菌提高生存环境、养料,根瘤菌为豆类植物提供氮气。
蝴蝶和花互利共生:蝴蝶为花传粉,花为蝴蝶提供营养。
蚂蚁和植物互利共生:蚂蚁保护植物不受其他动物或昆虫的侵害,植物为蚂蚁提供了场所。
地衣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互相不能分开,以至于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地衣”。
海葵和小丑鱼互利共生: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场所,小丑鱼保护海葵不受其他鱼类伤害。
稻鱼共生(2007浙江省青田县):成为国际保护项目。
师生间共生: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没有老师学生也不好。
共生与合作是他这两本书的主题之一
刘易斯 托马斯自然观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们的思想都相也都能开辟一个新时代!
问题:为什么7——9自然段写人的嗅觉?
说明人和动物是一样平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本课的一个难点——理解“共生”。
五、悟悟味
信息交流手段不只气味一种,关于和谐共生你悟到什么?
补充: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课做了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验:把一个管子捅到鼻管里,另一头捅到冰水里。观察呼吸10分钟后的结果:如果冰水不变色则说明是心平气和,如心里很内疚、很惭愧,水就变白色,如果恼怒生气5分钟后,则水就变成紫色。把紫色抽出注射到小老鼠身上,2-3分钟后小老鼠就会死掉。
所以,我们要“自然和谐,身心和谐”,共生是我们一生都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设计意图:彻底解决今天的问题。让学生一句话总结!
六、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
提取主句法:读出浅味
梳理思路法:说出淡味
组合要言法:议出深味
质疑问难法:品出浓味
科普文语言有这样: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艺术性。
齐读“想想还有这么多未解之谜等待生物学去解决,这倒是令人愉快的,虽然不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足够的研究者去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梳理课堂。明确科普文到底怎样学,也来号召同学们对神奇、有趣的嗅觉或其他交流方式产生兴趣。
【板书设计】
踪迹
味——信号——层次——共生——平衡(自然观)
通讯
内激素
【补充材料】
鲶鱼是品味大王——汪达
鲶鱼是味蕾最多的动物,它有175000个味蕾,大约是人类的50倍。鲶鱼大多数味蕾都在身体表面,它能在吃下食物前先用身体尝尝。
共 生
地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是藻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和菌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的共生体。
豆科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和根瘤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与瘤胃微生物共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
丝兰与蛾类之间的共生
蚂蚁和树木之间多重共生的和谐生活让它们彼此受益
如果两者之间是共生关系,那么它们就不能离开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共生是物种之间不能分开的一种互利关系,这种互利已经达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以致如果失去其中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生存
生命的味道
雨夜,独坐窗前,雨丝的味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飘过鼻尖——清爽怡人,恬淡舒心,这是一种淡柔的生命的味道。
阳光灿烂的日子,视线切入阳光,人沐浴在阳光之中,清新撩人的感觉在空气中弥漫,体会阳光的温暖,感受阳光的恣情,耳畔仿佛响起轻柔的天簌之音,幽然般在空气中浸透着,犹如阳光和灵魂的双人舞曲,这是欢欣的生命的味道。
花开时节,信步郊野,扑面而来的是缕缕幽香,空气中的水分子味道及从泥土中扬起来的朴素香味,沁人心扉,滤静了心中的点点尘埃,这是心旷神怡,清澈明净的生命的味道。
工作之余,泡一壶清茶,透过窗户看见楼外行云流水般的人群和车辆,街上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呷一口茶,品出淡淡苦湿的味道,一丝香甜的余味流入喉咙,这便是茶的味道。这也是浓厚香醇的生命味道。
独坐桌边,就着几碟小菜,呷一口老酒,辛辣入口,回味无穷。细细品味,回想人生的成功或失败,这是困苦或喜悦的生命味道。
三、五朋友或者携妻带儿,相约游玩于郊外,促膝谈心,品茶下棋,这是生命和谐的味道。
生命的味道你尝过吗?朋友,你品尝了生命的味道吗?是淡柔?是欢欣?是清澈明净?是浓厚香醇?还是困苦或喜悦?抑或合谐?
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生命的味道也不同,生命的味道千差万别,但无论怎样,只要生命的味道不乏味或空白,则是成功的人生。
当你穿过母亲的身体来到这 个世界上时,生命的味道即从第一声呐喊开始,人生之旅的色彩即开始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开始闯入你的视野,生活等你去创造,生命的味道也在你眼前展开。
生命的味道之精华,就是燃烧生命,无止境的燃烧,无穷尽的绽放出生命的火花,生命在燃烧中释放,释放过后,才会发现生命的光芒的价值,而生命的最终的 味道就是涅槃;就是涅槃后的新生,这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循环过程;这也是生命的味道的最高境界,而这种最高的境界,需要你自己去付出、发掘与开拓,生命不在 于长短、不在于荣华富贵、不在于高官显禄、不在于贫穷潦倒,不在于仕途失志,生命之味道在于回味和回视中——无悔!
百味人生,人生百味,这就是生命的味道。
品味生命的滋味
生命何其长 生命又何其短
整个生命的历程都充满
大大小小的争夺和拼斗
例如生与死
也包括快乐和自由
每个生命的伊始
都曾有一颗单纯和宽慰的灵魂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
却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
曾天真的以为 握在手里的
一定就是自己的 而且永远
失去了才恍悟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因为生命本就是无常
生命以外的一切皆过眼烟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而且
永恒的生命之理
直到看到鲜活的生命
突然要面对死亡
直到突然失去许多宝贵
顿时感觉 生命原是在
不断演绎得与失的过程
然后特别渴望
将有限的生命酝酿的
如水一样纯净
把它雕琢的光润如玉
不管需要多少年 需要多少时光
或者需要几世的轮回
只要能换回初始的那份恬静和自然
总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在呼唤
呼唤敢于去挑战去攀援的勇气
总有一种信念和希望的航标在指引
指引不畏艰辛不惧生死的那份胆量
所以每一条路径都有
不得不去跋涉的理由
每一条已经走上去的路都有
必须抉择的方向
于是 在我学着怎样享用生命
感悟生命的时候
更加领略了生命的卑微和尊贵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件
正在雕琢的艺术作品
在漫长而有限的生命创作过程中
应该努力让自己留下一点印记
从而更能够从容地品味生命的滋味
我的生命如此
你的生命亦如是
泰戈尔有句名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以为这是对生命轮回中存在的姿态与颜色及其滋味的描述。
生命味道
生命的本质是水。
生活的本质是茶。
生命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冲茶的过程。由浓归于淡,由淡归于无味,这是生命印证的流程。浓时,苦香皆有;淡时,只有余香缭绕;无味时,万物皆抛,还于水。
或许,这就是少年、中年、老年的情怀,生命的滋味。
周国平说:就算是浮生如梦吧,那你就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爱这梦,精神饱满地把这梦做下去,不要失去梦的情致和快乐。
席慕蓉说:走的最急地往往是最美的时光。
我说:慢慢地走啊,欣赏呵。
谁尝到生命的味道
生命到底是什么味道呢?谁又尝到是什么味道的呢?
生命的价值在于人们对生命的品味,对生命的追求。即使我们追求到的生命如山葡萄样的酸,但我们能从它晶莹剔透中体味它的甜;即使我们不愿生命如草药一样 辛苦,但良药苦口中只要忍受暂时的苦楚,必定换来恶疾的愈合;即使我们追寻的生活如青椒般的毒辣,但那浓烈的味道正是热情洋溢红红火火的象征;即使我们渴 望生命如蜜甜,但那甜蜜也足以让人发腻。总之,生命中凝聚了酸甜苦辣的味道,只要认真品味,必能寻出生命的意义。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这是对生与死最好的诠释。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这是朗费罗的睿语。
  “了解生命而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这是懂得生命真谛的肺腑之言。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这是惜时者的谆谆告戒。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当短,我为什么不也自己对自己说一句‘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呢?”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也许生命的味道是涩涩的,但是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内心来品尝生命还是甜甜的,相信自己,才能得到自己的美丽,自己有滋有味的生命!
苦也罢,甜也罢,生活在继续,人们每天依旧在忙忙碌碌,在努力调配着自己喜欢的,向往的味道。
人生如五味瓶,喜怒哀乐因此也样样俱全。但是,有些味道是不受欢迎,不讨人喜欢的,但这也是难免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说:“世界无味,纯属全 淡。”其实不然,淡的不是人生,而是人心,怀有一颗淡淡的心,就不能感受世界万物和生活的美好。所以,人应该怀有一颗五彩的心,拥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的感 觉和喜怒哀乐的情趣。
我们应该多体会生活的味道,这样才能体会人情世故与冷暖才更有利于了解到人,帮助别人,走进别人的生活。如果人 们只品尝一种味道的话,就会使人陷入心理的误区,走向极端,又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量的积累会达到一个质变。”如果人一直在品尝田头的话,那么就会有很苦 的味道等待。反之人如果一直在苦难中成长的话,只要努力,就会尝到甜头。中国又有一句俗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也要适可而止,尝尝酸的,品品苦的,天天辣的,换换口味。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单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活的味道,也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在情形中活着……
  酸,给人带来生活的苦楚,给人带来北上的愁,但只要你就正好心态,认清事物,或者掌握好方法,就会摆脱’酸”的味道。
哭,是最不受欢迎的,但之者往往喜欢它。因为它是这四种味道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因为它可以使人看清世界,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明白是非,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奋发图强。
辣,虽让有限年龄,但无限乐趣。偶尔运照世界的激情,明白世界所存在的一些奇异的奥妙,只要你去体验,就会觉得世界的不平凡,单调。你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并置身于其中。
甜,使人人想要的一种味道,但想得到着红味道的人却用各种手段去拥有它,所以有好也有坏所谓福祸之所伏兮,且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十年寒窗,前日练兵,都是长期积累所尝试甜头的方式,一鸣惊人,则是短期得到的。但无乱如何,我都要劝君一句光明正道为底线,切不可越过。
无论错与对,是与否,人应该多拥有未决,不仅处于品食上,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上,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像一道多姿多彩的彩虹,人生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味道,酸甜苦辣,才是我生活的全部。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闲时吃紧,忙里悠闲,澹泊明志,肥甘丧节。生活里处处恰有味道,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品味味道的心。生活得味道体味好了,人生也就充实了。
绝妙的错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 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内装于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一切,于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什么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在某种本质的意义上,我们不能够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我们在所有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过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衣阿华州,剑桥大学,伍兹霍尔(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站),南斯拉夫普利特维策国家公园那巨大阶梯一般、石灰华夹岸的群湖迭瀑,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只能代表着改进。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了好远。
  我们决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作到这一点。就是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坐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儿,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 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决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是完美的。假以时日,我们终会想出怎样作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作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艺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 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是厌气菌,而音乐是不会有的。一个个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代表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却决不是意外;DNA的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发现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们正在成功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原生细胞,像细菌一样的无核细胞,而有核细胞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的惊慌失措。想一想,那一个个受惊扰的委员会将如何集会,来解释那丢人现眼的事:为什么那些三叶虫会大量增殖,满地都是;想一想,他们会如何动用集团火力,怎样撤销所有权。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这个事实,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昔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可能还有病毒也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如果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显然作了的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代表着对于个体的修饰润色的新的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也许,这个系统简直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说 味
刘易斯·托马斯
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管触动什么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会留下踪迹。由小孩子作出的奇异发现之一是,两块卵石猛地相撞,它们就发出一阵古怪的烟熏味。把石子洗干净后,气味则淡了;将石子放入炉中灼烧后,气味消失了。但当用于拿起准备再次撞击时,气味重又出现。
  一条鼻子灵敏的聪明的狗能根据气味跟踪一个人,穿过开阔地,并能把这个人的踪迹跟其他人的区别出来。不但如此,狗还能发现一片玻璃载片上很淡的人的指纹的气味,并能记住这片玻璃,在长达六个星期之内、气味消失之前,从其他玻璃片中嗅出这一片。另外,这种动物能嗅出同卵双生子的相同气味,并且交叉地跟踪两人的踪迹,好象那些踪迹是一个人的。
  我们由鞋迹留下的化学物质标记着自我,就象在我们组织的同种移植中可辨出的膜表面抗原标记一样,准确无误,各各有别。
  其他动物也赋有类似的发出信号的机制。成队的蚂蚁在路上爬行时可嗅出同群和其他蚂蚁的区别。蚂蚁熙熙攘攘过路,留下踪迹,亲近的蚂蚁可以跟踪,别的蚂蚁就不能。有些蚂蚁是食肉蚁,生来就具有觉察到它们惯于捉来作奴隶的蚁类踪迹的本事,跟踪受害者,直到它们的巢穴,释放出特殊的气味物质,使受害蚁群惊慌溃乱。
  鱥鱼和鲶鱼可以通过个体特有的气味辨别出同类中的每一个成员。很难想象,有一个独居的、独立的、存在主义者鱥鱼,单个儿挑出来能被认出;处在群体中的鱥鱼,在行为上象一个动物体内可以互相替换的相同部件,但个体还是存在。
  嗅觉问题不但跟免疫学一样可以区别此与非此,也有着目前免疫学中存在的困惑与混乱。据计算,一只野兔大约有一亿个味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的细胞在不断地、快得令人吃惊地更新,几天之内就有新的细胞从基体细胞出现。试图解释味觉的理论跟免疫应答的理论一样多,一样复杂。看样子,带味的分子的形状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般说来,气味物质在化学上是一些小的、简单的化合物。在玫瑰园里,玫瑰之所以是玫瑰,是由叫作香茅醇的10碳原子化合物决定的,是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和原子间化学键的角度决定着那种特有的气味。气味物质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特殊振动,或者说整个分子的振动乐曲,被用作好几种理论的根据,这些理论假定“锇频率”是气味的来源。分子的几何形状似乎比组成分子的原子本身的名称还要重要;任何一组原子,如果精确地排成同样的形状,不管排列以后叫什么化学名称,就会有芳香味。还不知道味觉细胞是怎样被气味物质激发。有一种观点认为,感受器的膜上被捅了一个洞,引起了极性改变。但其他工作者则认为,这种物质可能跟对之有特殊感受器的细胞联结在一起,然后可能只是停留在那儿,象抗原对免疫细胞那样,以某种方式在一定距离显示信号。有人提出存在特殊的感受器蛋白,不同的味觉细胞携带着用于接受不同“基本”气味的特殊感受器。但迄今还没有人成功地找出那些感受器或叫出那些“基本”气味的名字。
  训练细胞的味觉似乎是一种日常现象。让一只动物重复闻很小剂量的同一种气味物质,结果其嗅觉灵敏度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可能在细胞上又增加了新的接受器场点。可以想见,带有特定感受器的新的细胞无性系在训练过程中受到激发而出现。在免疫学上大名鼎鼎的脉鼠,经过训练可用鼻子感知极小量的硝基苯,而不用借助弗洛因德佐剂或半抗原载体。鱥鱼被训练来觉察石炭酸,并把石炭酸跟P-氯苯酚区别开来,两者浓度仅仅为十亿分之五。鳗鱼被教会嗅出二到三个苯基乙醇的分子。当然,鳗鱼和大马哈鱼必须生来就能记住它们被孵出的水域的气味,以便在海洋中靠嗅觉回游产卵。当大马哈鱼的味觉上皮接触由其产卵地流来的水时,嗅球中的电极就要放火花,而来自其他水域的水流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我们周围的动物都有这么些奇妙的感觉技术。为此,我们感觉到有些低人一等,它们有的我们没有。有时,为消除这种失落感(或感觉的失落),我们自我安慰,我们早已在进化过程中把这些原始的机制抛在身后了。我们总爱把嗅球看成是某种考古学发现,而提到人脑中古老的嗅觉区时,好象它们是些上年纪的、疯疯癫癫的亲戚,需要有些嗜好。
  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普通的人可以觉察出几个分子的丁基硫醇,而大多数人可以感觉出若有若无的一点点麝香。甾族化合物有奇异的芳香味儿,它们能发散各种各样麝香一样的、性感的气味。女人能敏锐地感知一种叫作环十五内酯的合成甾族化合物的气味,而大多数男人却不能觉察。所有人都能闻出蚂蚁,而pismire(蚂蚁)这个大词儿本来就是为这种气味而杜撰的(pis=piss:撒尿,mire:蚂蚁)。
  也许还有一些气味物质使我们嗅觉上皮的感受器兴奋起来,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气味,这包括人与人之间不自觉地交换的信息。维纳(Wiener,H.)凭直觉提出,这种气味通讯系统的缺陷和误解,可能还是精神病学中未被探索的领域。他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在感知自己或他人的信号方面有缺陷,而产生认同力和现实感的问题。的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有些装置可能有问题;据说,他们的汗液中有一种陌生的气味,最近已被确认为是反-3-甲基己酸发出的。
  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蟹和海葵依靠分子构型认出彼此是伙伴,海葵和跟它共生的少女鱼也是这样。类似的装置还被用于自卫,比如帽贝,它用来防御食肉的海星的方法是将套膜外翻,使海星失去一个立足点;帽贝能感觉出一种特别的海星蛋白。公平地说,所有海星都制造这种蛋白,释放至周围的环境。这种系统显然是古老的一种,比我们现在为识别彼此而如此倚重的抗体的免疫感知早得多。最近已知,细胞抗原标记自我的那些基因和那些通过抗体形成而发生免疫反应的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抗体的创生,来自共生所需的早期感觉机制,这种机制可能部分是用来避免共生活动失控。
  一切生物,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之间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被惠特克(Whittaker,R.H.)称为“allelochemics”(不同种间化学作用)。每一种生命形式都用这种或那种信号,对周围的其他生物宣布它在近处,向来犯者划定界限,或向潜在的共生者散发出欢迎的信号。总的效果,是形成一种调节生长速度和领土占领的协调机制。这显然是用来使地球自我平衡的。
  齐治·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阿根廷)在他新出的关于神话动物的动物寓言集中特别提到,许多善于思索的人都作出过关于球形动物的想象,而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则曾经认为,地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物。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生物体内,化学信号可能起着整体内激素的作用,使种种相互关联的工作部件的操作保持平衡与对称,通过其他所有种类间相互联系的讯息,以没完没了的长途接力,把马尾藻海里的鳗鱼的境况告知阿尔卑斯山中的植物的组织。
  如果能把一个个计算机做得足够大,大到能装得下附近的星系的话,它们可用来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想想还有这么多未解之谜等待生物学去解决,这倒是令人愉快的,虽然不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足够的研究生去研究它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