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
定陶一中 牛怡凡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出示幻灯片 )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音乐响起,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脱俗;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首诗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欣赏这首传唱千古的名篇。(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出示幻灯片 )
1、诵读品悟《春江花月夜》,感知诗的景美、理美、情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吟咏诗韵,融入诗境
1、①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诵,②给学生留()时间读诗歌,③然后请3位同学读一下诗歌(要求:读清字音、读出节奏、语速宜缓) ④纠错,注意
芳甸(diàn)霰(xiàn)汀上(tīng)纤尘(xiān)青枫浦(pǔ)不胜愁(shēng)扁舟子(piān)捣衣砧(zhēn)潜跃(qián)西斜(xiá)斜月(xié)碣石(jié)
2、读了这首诗,感觉如何?能用一句精炼的话概括吗?
学生谈感受(景好、理好、情好),师补充:英雄所见略同,这首诗曾被后人评价为“孤篇压全唐”、“春风第一花”、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提示:这首诗作为千古名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所以我们就从景、理、情三个方面去鉴赏这首诗歌。同学们读诗歌的时候思考哪些是景?哪些是情?哪些是理?请同学们小声自己读诗歌。
要求:美诗须美读,【读出节奏,读出起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领会诗歌画面、情感、音韵之美,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可同桌小范围讨论。学生程度不同,有的只能读出相思或思乡之情,有的会悟出作者的哲理之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浅吟低唱,用心品读诗歌,感知诗歌传情达意的方法。
点拨:注意语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春江月夜的美景(1——8句)江畔月下的哲思(9——16句)思妇游子的相思(17——36 句)
3、三读文本、品读赏鉴、深入探究、渐入佳境。
首先我们来欣赏第一部分春江月夜的美景。
要求:齐读,评价学生朗读情况,主要在感情,语速,关键词的把握。能不能读得再好一点?
找出关键词(连,生,千万里,何处-----等等)
为什么是这些词语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把握事物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明确:第一句中的“连”字不仅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的,更写出了它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就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当哨声一响,“海潮”和“江月”就同时起跑。第二句诗中的“共”字写出海潮与江月天然的诗意联系,海潮遮不住江月的光芒,江月也挡不住海潮的雄伟。“生”使明月和大海都鲜活起来,浩瀚的水域在明月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理解非常到位,而且表述生动、形象。
明确:“空里流霜不觉飞”这是由花林丝霰,联想到了月光如霜,但虽然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这个“流”字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照、流(朦胧不对,是明亮,流动)、 芳甸(为何不用草甸绿甸花甸) 纤尘(纤字) 孤(主客观)孤字传神地摹写出银盘似的明月朗照天下的美景,背景淡化了,主体突出了。孤独的诗人站在这一轮孤月之下,口内悱恻的低吟,心头婉转的情怀,自然并只能对月发问了。由景到情了。
“千万里” 意象的开阔、广阔的空间。
点拨后请所有的女生用你们干净俊美的声音读这几句,读出这种静美深远来。
总结: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明确:辽阔、朦胧、空灵、寂静、纯净、幽美、恬静、邈远、空明、澄澈。
请你用优美的文字再现前十句的画意诗情?(出示幻灯片 )
示例: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我们齐读一遍,大家尽量背过。
方法总结:在赏析诗歌时我们用了这些方法:联想想象,抓住意象,抓关键字。
三、讨论探究,品味哲理
张若虚独立春江之畔,面对这轮孤月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相关诗句。
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它的光辉投向人间的呢?)这是一个天真而稚气的问,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李白、苏轼也发出类似的疑问。(出示幻灯片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一个意象,是写景,而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了。
那么张若虚想到了什么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易逝,生命短暂,人类永恒,宇宙无穷)
2、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下列诗句的哲理有何不同。(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幻灯片 )
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④人生若朝露,天地邈悠悠。(阮籍《咏怀》)
⑤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
明确: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再加上朝廷黑暗,政权更迭很快,人没有了终极性的关怀与向往,因此出现了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张若虚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长久的,江月宇宙是永恒的。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和进取,情感上就积极了些。在这里,张若虚完成了一个由诗人向哲人的转化。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四、置身诗境,领悟情感
让我们随那轮多情的明月,一同走进思妇与游子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人世间美好的情愫。我们一起看一下抒情的部分。
1、要求:齐读(男女分开读),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天下所有的游子与思妇 谁家 何处)
“可怜”一下八句是写思妇思念的,请女生用你们深情的声音读出思妇的情感,男生仔细听,评价女生的朗读。
读后评价:
天上一轮月,人间不老情,心爱的人如天上的白云悠悠远去,在水一方,伊人独憔悴。一叶扁舟,载不动两地离恨苦;一轮明月,传不尽绵绵相思情。
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
2、提问:这八句是如何写出思妇的思情的呢?
(1)借月抒情。
提问:请同学们品味“徘徊”一词的传神之处。
①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②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③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借典抒情。
提问:“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妇情感的特点: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 李泽厚《美的历程》
评价语(适时补充,加深认识)(幻灯片6)
《春》在参透宇宙人生的基础上引出对于生命、爱情的珍重。可以把它看作许多爱情诗词的一个总背景。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李泽厚
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
五、齐读诗歌,结束全诗
师总结本首诗的特点:本诗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抒写人生的离别之感,并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格调清丽隽永,意境高远阔大,哲思积极深邃,抒情缠绵幽怨。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初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终成诗中的绝响。
生齐读全诗。
结语:一曲春江花月夜,激荡中华士子情。那轮明月,映照了多少美丽与哀愁,多少人对月感怀,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希望同学们面对尘世的浮华,生活的喧嚣,也能让自己静对一轮明月,手捧一卷诗书。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飘飞,让生命沉浸于脉脉书香,让心灵幸福而诗意的栖居。
课件9张PPT。春江花月夜1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古今评说】学习目标:1、诵读品悟诗歌,感知诗的景美、理美、情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请划出震撼你心灵的诗句,并加以欣赏。佳句欣赏置身诗境: 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千年的叹问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探究: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1、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
2、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咏怀》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轮明月,传不尽绵绵相思情 在这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大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