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淮阴侯列传︼学习目标:
1、了解韩信,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2、研析文章1至3自然段的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并初步认识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对以后发展的影响。关于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
刘邦读准字音:商贾 晨炊 诸母漂
不能自食 若虽长大
盗跖 井陉口
樵苏 蒯通
传飧 裨将 前行
间道
gǔ chuī piǎo sì cháng zhíxíng qiáo kuǎi sūn pí háng jiàn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考虑给每一大部分内容用“四个字”(注意从揭示主人公的生存状态角度考虑)概括其大意。诵读讨论质疑课文第一大部分(1—3段):
突破语言关一、通假字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蓐”通“褥”
“蒲伏”通“匍匐”“常”通“尝”“袴”通“胯”“孰”通“熟”基础知识梳理总结:二、解释词语: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众辱之曰给饭,送饭当众
厌恶
养活
内心亭长妻患之
大丈夫不能自食
中情怯耳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两者不同。
行:品行
得:能够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常:通“尝”,曾经
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厌恶”
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蓐通“褥”。
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以:固定结构,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孰:通“熟”。仔细看
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三、古 今 异 义 词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贫无行
又不能治生商贾
我哀王孙而进食
(长得高大) (品行) (做生意,做买卖)
(年轻人)
四、特殊句式
信钓于城下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讨论研习文本: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之辱”这三个小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生活?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窘迫困窘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知恩图报。
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韧,忍辱负重。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挟持:胸襟,气度)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漂母遗食处淮安胯下桥遗址拓展阅读
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练习(翻译下列三句话):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3、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课后作业
1、整理本堂所学文言知识。
2、预习课文第二大部分内容。
姓名
满丽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
单位
阳谷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又因其涉及到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由学生自主整理完成;教学应立足于在实践中锻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对文本结构内容的感知,学生讨论韩信这一人物形象的个性及悲剧原因;功高盖世与夷灭宗族的可悲下场形成的鲜明对比,引发人深思,这其实亦是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史记>选读》中的文章大多数篇幅较长,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感兴趣的,特别是对和这些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个心理,把课文解读放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对文本进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韩信,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 2、研析文章1至3自然段的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并认识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对以后发展的影响。
? ?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扫清文字障碍,对重点字词、句标注,初步理解文本。了解韩信的事迹。
二、上课前播放电视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歌《十面埋伏》,营造学习本文的氛围。
三、课堂上强调诵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组织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解答,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
四、讨论研习,提出问题: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之辱”这三个小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生活?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拓展知识,补充三个小故事的结局,让学生思考思考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对以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
布置预习任务
自主学习,初步扫清文字障碍,了解韩信的事迹。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导入
情境导入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播放电视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歌《十面埋伏》
诵读
组织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解答。
诵读课文
多媒体一体机
讨论研习
提出问题: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之辱”这三个小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生活?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选代表展示
多媒体一体机和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
拓展
?
补充三个小故事的结局
思考并讨论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对以后发展的影响。
ppt展示和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
作业设置
你对“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认识?上传到qq群。
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韩信的资料,并上传作业。
qq群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学生素质和教学硬件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性地进行学习。老师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有关韩信研究的资料,提供相应的学习研究的话题,组织好相应地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课堂上讨论研习,老师提出问题: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之辱”这三个小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生活?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到课后作业设置让学生写一写对“性格决定命运”的认识并上传到qq群。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
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查找资料到上课前播放电视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歌《十面埋伏》,?再到教学进行中利用小组合作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qq群交流,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淮阴侯列传资料包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为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定三秦;和齐赵共击楚,井阱击赵之战,“陷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楚汉垓下之战,“将军与会项羽”;项羽乌江自刎。等一系列的军事战争,韩信以其出其不意的军事策略而大获全胜,为刘邦打下了半座江山。这样的一位功劳卓著的人,为什么会带来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呢?韩信悲剧人生的后面隐藏着什么?
首先,先来看看韩信悲剧人生的路线图。
1.项羽被打败之后,刘邦立刻“袭夺齐王军”。并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2.前201年,刘邦以谋反的之名诱捕了韩信,并贬韩信为淮阴侯。
3.前196年,韩信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其次,让我们全面思考韩信悲剧的原因,主要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因素:天下已经平定,韩信的作用也就丧失了,此时韩信的存在,在刘邦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威胁。可韩信也仅仅有军事的眼光和战略,却没有政治的头脑和思维。不懂的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或者像萧何那样的“自污”,依然忠贞于刘邦。最终落个“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剧性结局。
主观因素:按照西方人的观念,人物命运的悲剧,最终还是人物性格的悲剧!让我们剖析一下韩信的性格特征,看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造成其命运悲剧的因素。
第一,韩信忠义,知恩图报。
文章很多地方表现韩信的忠义与知恩图报品质。文章开始写的怒绝亭长与漂母赐饭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了韩信的骨气与知恩图报的品格,对于漂母的回报的承诺,并非口头允诺,而是在其功成名就之后,回到故乡,拜见了漂母,并赐给漂母一千两黄金,漂母不要,于是便有了“一饭千金”的成语典故。
此外还体现在韩信面对武涉和蒯通的一次次游说而表现出来的对于刘邦的忠心方面!因为当时的的韩信,已经声威远震。他倒向任何一方,那一方必定胜利。刘邦早看到这一点,怕韩信有变,于公元203年,就封他为齐王,并且对韩信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用韩信的话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正因为这样,忠义而知恩图报的韩信就白白的丢掉了许多颠覆刘邦的机会。
另外,韩信最终被杀,主要还是因为萧何对韩信的诱骗。萧何是韩信最大的恩人,也最了解韩信的性格,他的话韩信是不会怀疑的,这主要还是韩信知恩图报的性格使然。
第二,韩信心怀宽广。
主要表现在韩信不杀曾经给他带来胯下之辱的屠夫,以及井陉之战对于广武君的宽大处理。这样的品质本来是值得颂扬的,可是,与刘邦这样的小人相处,君子之道,就成了带来悲剧命运一个的动因了。
第三,韩信的自身的清高与自傲。韩信是明了之人,他知道刘邦“畏恶”他,却是经常不上朝,时时表现出怨气,而且在自己被贬之后,不能够正视现实,以与不如自己的候王同列为羞,有一次竟然在刘邦的面前说自己的带兵的能力比刘邦强,总认为自己立了那么多的功劳,就应该高人一等!这些恃才傲物的表现自然会被刘邦察觉到,就更增加了刘邦对他的疑心,自然会设计来算计韩信的了。
最后,再让我们探究一下造成韩信悲剧人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信知汉王畏恶其能”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刘邦对于韩信是既畏惧又猜忌,因为,韩信是位难得的将才,他因萧何的推荐、刘邦的无奈情况下的重用,找到了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因而在大败项羽以后,韩信便成为天下人皆知的英雄。但是,此时的韩信已是有“震主之威,言高天下”的皇帝眼中的危险人物了,刘邦的眼里是容不下一个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与声威的人的存在的。所以一有机会,就要削弱韩信的权力与势力,直至最后借助于吕后之手致韩信于死地,夷灭其三族。可见,刘邦的嫉妒与猜忌成为韩信悲剧性人生的根本原因。
小组讨论记录表
(小组组长持有对其组员表现的记录)
研讨主题
研讨成员
研讨日期
年 月 日
记录人
组员一
姓名
发表意见
组员二
姓名
发表意见
组员三
姓名
发表意见
组员四
姓名
发表意见
组员五
姓名
发表意见
组员六
姓名
发表意见
达成共识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