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 制作者
青州实验中学
董翠华请欣赏歌曲空 山 新 雨 后
空 山 新 雨 后
天 气 晚 来 秋明 月 松 间 照明 月 松 间 照清 泉 石 上 流清 泉 石 上 流竹 喧 归 浣 女随 意 春 芳 歇随 意 春 芳 歇王 孙 自 可 留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
诗中有画诗
评山 居 秋 暝王
维1、知识目标:了解田园诗及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学习目标读题目识作者知背景抓意象描画面品意境悟情感山居秋暝析手法 ★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本诗写的便是诗人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
★走近王维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佛之称,21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后因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而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故晚年闲居长安蓝田县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其作品主要是山水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田园诗,顾名思义,是以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并较常用五言诗的形式。在艺术风格上,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风神潇洒,寄兴高远,写景状物,形神毕肖,为田园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苏轼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田园诗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检
查
预
习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晚、秋月、松、泉、石竹、莲、渔舟 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意象?整体感知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首诗描绘了多副美丽的画面,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不少于50字)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浅味文本 展开联想,再现意境 秋日雨后,山显得空荡荡的,仿佛尘世间的一切嘈杂都随着秋雨渗入土中,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银色的月光仿佛瀑布般一泻千里,却缓缓地落到地上,柔柔地将一切裹住。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了远方。
林间,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归来,嬉戏玩闹,吵醒了沉寂的山谷,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山幽静的竹林中。水上,勤奋的渔人捕鱼归来,满载一船星辉,翠绿的荷叶纷纷摇动,掀起晶莹剔透的水珠。空山幽静,细雨蒙蒙,松间秋月,溪流鸣涧,浣女喧竹,渔舟唱晚。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想在月色里,摇船流连于莲间,放歌在星辉斑斓的秋夜。
试着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自主感悟 欣赏品味化用典故翻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并体会其中寄
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很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
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
者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咀嚼画外之意深入探究 咀嚼回味思考:隐居是不是逃避?你是如何看待的?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课堂小结 赏秋韵图之美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有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D当堂检测作业1、背诵课文(必做)
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整首诗呈现的画面,不少于200字。(必做)
3、上网查找关于王维的其他诗歌资料
(选做)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东青州实验中学 董翠华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大意。
二、了解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 自学课文,思考本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
了解田园诗及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苏教版高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中的一首,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集中进行诗文鉴赏,把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感知、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
《山居秋暝》是王维“诗中有画”、动静结合的山水名篇,也是融情于景的典型代表。
《山居秋暝》的教学是近体诗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课标的重要理念,结合上述三个维度的统一,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以及近体诗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在教学中我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首先播放朗诵带,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其次运用个读和齐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提问法:通过提问法能够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更好的把握诗歌。
学法: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1、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3、问题探究法。4、合作交流,分享感悟。
通过这三种学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它象一座美丽的宫殿,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今天我将为大家打开一扇窗,带领大家去品味诗歌的芬芳,下面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支歌曲,歌曲的名字是《山居秋暝》它将以别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诗歌的美。…… 美丽如斯,怪不得苏轼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王维的《山居秋暝》来品味他诗中有画的特点。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田园诗及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明确了学习目标,也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那么如何来学习这首诗呢?老师总结了诗歌鉴赏二十四字诀。)
(三)赏析诗歌二十四字诀
读题目 识作者 知背景 抓意象 描画面 品意境 析方法 悟情感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这首诗,首先来看题目
(四) 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由题目可以得知这样一个信息:本诗写的便是诗人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
(五)识作者、知背景(请学生介绍):
走近王维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佛之称,21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后因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而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故晚年闲居长安蓝田县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其作品主要是山水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得出两点信息:诗人为何远离官场,王维是田园诗人)
田园诗,顾名思义,是以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并较常用五言诗的形式。在艺术风格上,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风神潇洒,寄兴高远,写景状物,形神毕肖,为田园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苏轼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诵读诗歌、读出诗歌之美
1、请一个同学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欣赏配乐朗诵,注意把握节奏
3、教师提供flash画面和音乐,请学生跟读
4、推荐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通过同学们的朗诵我们读出了诗歌的美,那么诗歌的内容美不美呢?我们接下来欣赏
(七)整体感知
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补充)
意象 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明确本首诗的意象有: 空山、新雨、晚、秋 、 月、松、泉、石、竹、莲、渔舟
(找出了诗歌的意象,下面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一下画面)
(八)浅味文本 展开联想,再现意境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首诗描绘了多副美丽的画面,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不少于50字)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3分钟写作时间,2分钟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佳作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老师的下水文:
秋日雨后,山显得空荡荡的,仿佛尘世间的一切嘈杂都随着秋雨渗入土中,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银色的月光仿佛瀑布般一泻千里,却缓缓地落到地上,柔柔地将一切裹住。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了远方。
林间,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归来,嬉戏玩闹,吵醒了沉寂的山谷,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山幽静的竹林中。水上,勤奋的渔人捕鱼归来,满载一船星辉,翠绿的荷叶纷纷摇动,掀起晶莹剔透的水珠。空山幽静,细雨蒙蒙,松间秋月,溪流鸣涧,浣女喧竹,渔舟唱晚。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想在月色里,摇船流连于莲间,放歌在星辉斑斓的秋夜。
(九)自主感悟 欣赏品味(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试着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借景抒情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化用典故
(前面我们通过抓意象,描画面,发现诗歌写得如此之美,那么在这美丽的画面背后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画外之意呢?)
(十)深入探究 咀嚼回味(咀嚼画外之意)
翻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位交流)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很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
者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思考:隐居是不是逃避?你是如何看待的?(小组内交流,形成书面答案,然后交流)
老师评价:是的,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出世和入世两种思想的体现,王维、陶渊明他们归隐田园可以修身养性,但是他们空有满腹的经纶却赋予山鸟草木,岂不是浪费,而这让我想到了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准则,让后人敬仰;也让我想到了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作为做人的准则,让后人瞻仰;还让我想到了雷锋以“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准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我认为做人当如此,要有责任,敢担当。作为年轻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风风雨雨,我们要笑对风雨,坦然面对,积极进取才是。
(十一)课堂小结(用一段视频加以总结)
本首诗描写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选择远离污浊的官场,回归自然,决然归隐的高洁情怀。
(十二)当堂检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有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十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必做)
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整首诗呈现的画面,不少于200字。(必做)
3、上网查找关于王维的其他诗歌资料(选做)
小结板书:??????山居秋暝 王维?????
美------归隐?????????????
教学反思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如何在课改中实现这三维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困难不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在公开课《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收获。
首先这堂课我是围绕欣赏图画之美---读出诗歌之美----写出诗歌之美----咀嚼回味诗歌之美的思路设计的,在课件设计上以打开窗户欣赏美景开始,以关上窗户咀嚼回味诗意结束。整节课按照欣赏诗歌的一般规律进行即读题目、识作者、知背景、抓意象、 描画面、 品意境 、 析方法 悟情感,在此规律的指导下,使学生形成一种基本的欣赏诗歌思路意识。
为了实现知识与能力要求方面,我计划让学生掌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并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有回归自然、决然归隐的生活理想。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要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既能让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有能力解决,这的确颇费思量。既要让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又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思考的价值,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有多种可能。最后我决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王维洁身自好,回归自然,决然归隐,那么归隐是不是逃避,今天的我们如何评价?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采取了分组讨论、协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应该说整个过程是令人满意的,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充分,发言也非常积极踊跃,有些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虽然也有学生问题回答的不够理想,但在老师的点拨下也很快得到了解决。学生很快很好地完成了前三个问题的学习:1、从色彩、景物、人物、动静、意境五个方面赏析这首诗歌。2、用散文的语言将诗中几幅画面描述出来。3、王维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理想?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理想?
当进入到第四个问题的讨论,即评价王维的人生选择的时候,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交锋激烈,执不同观点的学生急不可耐地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出现几个学生同时要发言的情况。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非常深切的感受:
1、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智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让他们在愉悦中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事实证明,学习迸发出来的智慧也的确令人惊叹。
2、不要担心。老师总怕这没讲,那没讲,学生掌握不了某个知识,所以总是包办代替,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探究学习。高中三年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过程,在某一节课中没有讲到的东西在下一节课里还会有时间讲的。而且在信息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很多途径和渠道获得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于语文教学在如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也有一些反思。应该说,语文课中古代诗歌的学习最能很好地贯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这节课为例,学生通过评价王维的人生选择,在论争中有了自己的情感判断,尤其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作何选择。王维当然有他的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始终像他那样保持人格的独立,人品的高洁,对于当今的青年来说,更应该很好地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入世,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在论争中将观点阐释清楚了,也慢慢形成了思考的习惯。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姓名:董翠华
职称: 中学一级 电话: 13475681998 电子邮件:dchjyt@sina.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