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月下独酌》(李白)(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月下独酌》(李白)(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3 22: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导入新课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学习目标
一、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熟背全诗
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读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图片,想诗句
碧水之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自古多情当属月,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牵动着多少文人的情思。酒与月,是李白一生片刻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传世佳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走近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初读课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方式:
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初读课文
读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文意,能根据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全诗。
无相亲:没有人来亲近我。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不解:不懂。 徒:白白的。 我身:我的身体。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互相欢乐。指一起欢乐。 无情:不计较利害得失,超脱世俗。
游:交往。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诗注: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译一译: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
影伴我舞步,舞兴正浓,影子也显零乱。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译一译: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明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因不容于朝廷,入长安求仕无路被迫出京。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背景介绍: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独自一人, 花丛美酒
场面冷清。
邀月共酌,
场面热闹。 忽发奇想
内心仍然, 月远影随
孤独寂寞。
要求:品读欣赏,讨论交流,把握情感。
三读课文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情绪激昂,
及时行乐。 暂时将就
莫名凄凉
与寂寞。 既歌且舞
忘却烦恼,
自得其乐。 醒欢醉散
点尽孤寂,
书穷悲凉。 真诚相约
悟诗
赏诗:议一议
1、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试品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都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你从哪些字词看出?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赏诗:议一议
1、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明确:“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
效果:使悲凉寂寞之情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明确:“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2、都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赏诗:议一议
3、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看出?
明确:“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赏诗:议一议
背诗
亲爱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最快的速度背诵这首诗吧!
《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篇之一。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之人,和它们一同饮酒、歌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的好友,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善于排遣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寞,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学习,你对本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拓展延伸:
赏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思考下列问题。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说明: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1. 前两句写景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联系诗句作具体分析。
2.诗的后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1.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诗人是在写一种孤独:天上众多的鸟儿都高高地,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踪影;孤独的白云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弃他而去。仿佛是在鸟儿和白云销声匿迹之后,天更空寂了;山,更幽静了;人,更孤独了。是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山人格化,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相看两不厌”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李白生性豪迈坦荡,绝无矫饰造作。他向往建功立业,以“我辈岂是蓬蒿人”自期。他蔑视权贵,翰林遭贬,他写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就是李白,浪漫的李白!
感悟李白:
教师寄语
我们随着李白的文字,欣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读出了他深沉的孤独。老师相信大家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面对逆境,善自排遣寂寞,达观处世、潇洒人生。
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积累古人写月抒怀的诗句,品味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