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登南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之《定风波》课件(37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文登南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之《定风波》课件(37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9 09:09:40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定 风 波


授课人:王 欣
文登南海高中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dàn
你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才华盖世 豪放四溢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方方《喜欢苏东坡》:“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仕途坎坷 乐观旷达
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苏东坡步人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l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贬。贬到哪里去呢?黄州。林语堂《苏东坡传》:“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苏轼定风波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准确传达情感,体会作者面对挫折时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赏词句读诗词拓思路谈感悟读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诵读要求完成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 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完成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读出感情 词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本词作于元丰五年春,诗人至黄岗东南三十里沙湖买田终老,归途遇雨,所有人都觉得狼狈不堪,唯独诗人不这样觉得完成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词中大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乐观 洒脱 探讨:
小组一起读读这首词,想想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乐观旷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完成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赏方法指导:
1、先独立完成学案赏析句子1-3
2、完成后马上小组讨论,相互补充
3、随手记录观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请同学们思考: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2)从这句词的哪个字或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赏析一完成目标二: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歌感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的人生态度 赏析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比马“轻” ?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
么深刻含义吗? 完成目标二: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歌感情 这里的轻快不是指行走的轻快,而是指心情的轻松,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杜甫的“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中的“轻”意思相同。 “竹杖、芒鞋”代指闲适、恬淡的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完成目标二: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歌感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雨,一语双关
完成目标二: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歌感情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完成目标二: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歌感情
说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
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
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文中用了的哪些表达技巧。隐喻象征、一语双关小结: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方法归结
1、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刚我们用了哪些步骤来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思维导图读诗文赏句子抓情语悟情感(态度)整体感知表达感情的句子多数是结句关键词(可能是诗眼或者表达感情的词语)拓拓展训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读诗文 步骤二、品句子 步骤三、抓情语 步骤四、悟感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个“狂”字可以看出词中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热切浓烈、意气奋昂的感情
“何日”可见期待为国效力的急切心情。
谈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谈一谈: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 启示呢?教师寄语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面对风雨是人生态度,规避风雨是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思人恩德、想人好处晴天自然会永驻,看他人的好处、找自己的不足风雨自会离我们远去。再读课文
品味感情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诗感悟或者对苏轼的观点评价。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面对挫折时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通过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诗歌感情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诗歌、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诗中从生活小事领悟人生哲理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第一个是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传达出作者从容淡定、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一目标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内容和聆听名家范读来完成,通过学生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评价完成情况,预设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作品。第二个目标是抓住关键词来赏析作品,这一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教师讲解提高完成,利用拓展训练来评价完成情况。本次教学设计清晰、实用、可操作性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这位诗人是谁?(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苏东坡步人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大难临头。l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乌台就是御史台。为什么叫乌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贬。贬到哪里去呢?黄州。黄州当时是下等州
尽管苏轼的人生经历曲折,但他的作品多数展现的是旷达乐观,他的这种乐观的态度也融入到生活当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看看生活中的苏轼。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刚刚我们了解了作者,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2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正字音
(1)、读准字音:同行( ) 吟( ) 啸( ) 一蓑( )
(2)、读出节奏 这首词朗读时应采用( )拍,有些词语应做到抑扬顿挫,文句要有舒缓轻重。给词划出节奏。
2、读一首词,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到字里行间去,读出感情来。要读出感情我们就要先理解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再读2遍词,包括小序。想一想,词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朗读。
请一名同学范读, 最后全班齐读。(教师评点、鼓励)
(三)、再读文本,鉴赏诗词
1、读读这首词,想想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乐观旷达?(小组交流)
2、赏析重点诗句
赏析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思考:(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2)从这句词的哪个字或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

赏析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在这句词里,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思考:(1)、这的风雨单只自然界的风雨吗?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哪个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赏析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根据我们刚刚的分析,同学们来思考:“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四、)方法归结,拓展训练
1、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刚我们用了那些步骤来领悟作者的感情?
读诗文
品句子---(表达感情的句子多数是结句)
抓情语---(诗眼及表达感情的词)
悟感情
拓展训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读诗文
步骤二、品句子
步骤三、抓情语
步骤四、悟感情
(五、)个性阅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思考: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
生答
教师寄语: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面对风雨是人生态度,规避风雨是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思人恩德、想人好处晴天自然会永驻,看他人的好处、找自己的不足风雨自会离我们远去。
课堂总结
答题思路 人生态度
读诗文
品句子---(表达感情的句子多数是结句) 乐观旷达 从容淡定
抓情语---(诗眼及表达感情的词) 视风雨如无物
悟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