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短篇小说选读》选读(英雄的舞蹈)课件(32张ppt)(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短篇小说选读》选读(英雄的舞蹈)课件(32张ppt)(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9 19: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英雄的舞蹈
路 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路翎及其作品和创作风格。
2.领会《英雄的舞蹈》的内容与主旨。
3.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路翎(1923-1994),男,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徐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
路翎2岁时生父就病故了,从母姓。路翎的外公家是苏州巨富,童年路翎经常在外公家生活。耳闻目睹舅妗一辈争夺家产,为他日后创作著名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留下了痛切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路翎曾向胡风倾诉:“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绰号叫拖油瓶,我的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度过的。”
主要作品:
第一篇小说《朦胧的期待》
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
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
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
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
快速默读小说,给生字注音,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亲狎( ) 干瘪( ) 刀枪剑戟( ) 显赫( )
厄( )运 瘦削( ) 蹂躏( ) 眩( )晕 瞥( )见
合作探究
1.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试分析张小赖的形象特点,并探究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寓意。
2.请结合文本,从创作风格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的是像油画、国画还是漫画。
3.小说以“但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作为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小说只是写张小赖一个人的事情吗?试阐述理由。
激情展示
1.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试分析张小赖的形象特点,并探究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寓意。
2.请结合文本,从创作风格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的是像油画、国画还是漫画。
3.小说以“但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作为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小说只是写张小赖一个人的事情吗?试阐述理由。
张小赖“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了”,“可怖的、奇特的骨架”,“魔鬼的头颅”,“居住的环境是“凌乱的、污黑的板床”“,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这些描写都显示了他是落后的封建文化象征,他的亡是历史的必然。文中还有一些细节描写,特别引人注意
“街边上,因为要实行‘新生活’,种了一棵可怜的小树,他要热烈地批评一下”。当他听见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时,他也要“歪着头轻蔑倾听”;当他听到“幺妹生得乖”时,“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忽然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看见了他的女人,她还是非常的年轻,梳着光洁的头,抱着一个胖胖的孩子,走了进来”。其实,这是张小赖的真实情感的体现,是人性本真的体现。
张小赖人物形象
张小赖是村镇上的一个说书艺人?
他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靠吸食鸦片刺激精神?
他妄图以古旧的英雄气氛对抗新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潮流?最终败阵而死。
这个形象显示了旧思想旧文化的脆弱。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国画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但并不适合画大型的风景。请结合文本,从创作风格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的是像油画、国画还是漫画。
这篇小说像是一幅漫画,具有夸张的讽刺的特点,如对张小赖外形的描写,说书时声音、动作的描写等都是这样。特别是“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了”,出人意料地一下子就“死了”,这个结局无疑具有夸张色彩,仿佛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守旧的主人公被女友一推就死的结局一样,漫画式地突出了守旧人物的虚空无力,不堪一击。
文中最后“但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其实这句所谓的“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一句话,让人深思。1984 年,路翎称自己四十年前的《英雄的舞蹈》描写了一个“复古顽劣的说书人”。这一“复古”二字就已经将张小赖定性为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固守者。
文章结尾
小说不只是写张小赖一个人的事情?具有广泛的意义。张小赖所在的村镇其实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他叫喊着讲古代英雄的故事没人听?其他古旧的宣传也没有市场?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潮流尽管含有糟粕?仍不可抵御。
小结
或许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像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堆不知名的图片中检出属于中国的山水,因为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亲切的。或许正是这样的青山秀水,引导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就连我们所书写出的每一笔划中,都透露出遒劲的风骨。或许每一个不安的民族,都有发自内心的呐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及儒家礼乐的禁锢,也可以令我们有不安的冲动。这样的渴望,是溶化在我们的血液中的,这便是我们的根。无论将来中华民族被怎样地同化,只要我们的血液没有流尽,我们的根便不会丢失。
张小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做着英雄梦的普通人。 他生活在周围人热烈的追捧中。 那是一个渴望英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英雄。也许是因为生活的苍白。 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注定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而碰撞产生的火花,也注定要产生英雄,使普通人变成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就像张小赖这样。
与其说台下人是麻木的,不如说他们是迷茫的。他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对于他们理解之外的世界,表现出孩童般的无知;但他们也不像张小赖这样固执。更多的,是庸俗的好奇,甚至是有莫名的起哄心理的。 一个民族,不能在自己建造的华丽宫殿中坐以待毙。文明需要交融,再伟大的民族,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才拥有继续存在的道理;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终将灭亡。
发展总是要牺牲一些东西的,对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来说,张小赖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代价。代价是存在的,历史越长,代价越大,五千年的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踏在前人的白骨磨成的齑粉上。风吹过了,便又是一片无痕的惨白。 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因为像张小赖这样过于棱角的人灭亡了。他们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灭亡了。他们是注定要灭亡的,因为他们太过于偏执,伤到了自己。
走近路翎笔下的人物:
路翎笔下的主要人物似乎都有点神经质,其性格和心理是不稳定的,甚至都有点疯狂与变态。
①比如《蜗牛》中,乡村贫苦女人秀姑突然遭到了丈夫的毒打,路翎这样描写秀姑的心情:
在黄述泰的拳头的闪耀下,秀姑看见了淡蓝色的天空,并看见了一只云雀轻盈地翔过天空。秀姑看见,于是凝视,觉得神圣。秀姑咬牙打颤,挣扎着,企图使丈夫注意阳光和天空。
而领受她心中的严肃和怜惜。在她的痛苦中,她是得到了虔敬的感情。她停止了挣扎。黄述泰放开她的时候,她闭上眼睛,躺在荆棘上,觉得为了她所受的苦,那个温柔、辉煌、严肃的天空是突然降低,轻轻地覆盖了她。她觉得云雀翔过低空,发出歌声。在她嘴边出现了不可觉察的笑纹。
②路翎的小说语言不像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样抒情而感伤,他似乎不是用笔在描写他的人物,而是用鞭子在抽打他的人物,把他的人物抽打得满身血痕。冗长的句子是鞭子的长度,贬义的词句是鞭子上的毒刺。你看他这样描写一个人的吃饭:
他底方正的大黑嘴发出粘腻的大声,可怕地咀嚼着:他底红色的大舌头送出唾液来,舔着碗边,舔着嘴唇,象一头野兽在舔着骨头。在桌子底下他底腿不住地因肉体底兴奋而颤抖,使得黑娃子恐惧会有一个爆栗要落到自己额上来,不安地把屁股向凳子底另一端移动。
课堂检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1)张小赖在茶馆里生动的叫喊着古代的英雄们的事迹,从年轻直到年老。
2)“死了。”一个苍老的、严肃、安静的声音,在寂静中说。
“叫喊着”既含着全身心的投入,也含着
装腔作势、声嘶力竭的意思
以“苍老的、严肃、安静的”来修饰“声音”,
表明“死了”是千真万确,不可怀疑的,连老年人
都承认,增强了对张小赖的讽刺效果。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