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胡适我的母亲归纳阅读1感知 扩展阅读2 作者阅读3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作者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胡适故居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留学时期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在纽约1949~1957年
旅居美国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胡适墨迹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胡适墨迹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文绉绉( ) 庶( )祖母
翳( ) 绰( )号
佃( )户 恭( )
筹( )备 摹( )画zhōushùyìchuòdiàngōngchóumó 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课文写了母亲哪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阅读前4自然段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 “绉”该怎样读?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zhōu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冒险。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穈” 怎样读?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穈先生”吗?胡适原名嗣穈,又 “像个先生样子”,所以……mén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居然”是什么意思?竟,出乎意外地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 惋惜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
“算是”、“一点”又表明了谦虚的态度。 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一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
二是在先生的“大骂”、“撕毁”的遭遇中“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究竟”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毕竟。
强调“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恩师”改为“老师”, “慈母”改为“母亲” 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
“恩师”“慈母”饱含感激之情。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前三段作者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阅读5-7自然段领起这几段内容的一句话是: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补充说明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慈母”之“慈”表现在: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严父”之“严”表现在: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
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管束”可以换成“管理” 吗?不可以。
“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管理”的对象和意思要宽泛得多,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阅读其余部分“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母亲的“刚气”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
不仅写“言教”,更写 “身教”。写“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意图何在?烘托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写两个嫂子“最不懂事”、”气量很窄小”意图何在?烘托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概括结尾一段的大意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这一段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连用三个“如果”,起什么作用?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老师提示: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有口皆碑。
“一丝一毫” “一点点”也体现谦虚美德。归纳 复习胡适先生的母亲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慈母
严父
恩师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做为慈母之仁慈;
做为严父之严格;
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
待人宽容、善良、温和;
也不缺乏刚性。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质朴,毫无夸饰。
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母亲对我的影响: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影响深远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母亲的性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味语言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品味语言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相关链接—诗文中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俗语
孟郊的《游子吟》读一读,写一写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九年的读书生活母亲是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我
的
母
亲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慈母严师恩师扩展 迁移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名人谈母爱胡适《先母行述》节选先母所生,只适一人,徒以爱子故,幼岁即令远出游学;十五年中,侍膝下仅四五月耳。生未能养,病未有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亦未能见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布置作业搜集、查找资料,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活动。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如: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歌曲或小品。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