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苏幕遮)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苏幕遮)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9 19: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苏幕遮周邦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葩,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以配合《浑脱舞》。 知识积累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燎( liáo ) 溽( rù )
楫( jí) 浦( pǔ )
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燎沉香 ( 点燃 )
消溽暑 ( 湿润 )
鸟雀呼晴( 欢呼 )
梦入芙蓉浦( 水边 )
侵晓窥檐语( 偷看 )
侵晓( 快天亮时)3、翻译下列句子
①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雨后天晴,鸟雀欢快的鸣叫,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②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③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欣喜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伤愁 放慢速度    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怅然 喃喃自语   缓慢而深情上片写景。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美丽、动态可掬,一个“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词的上片写景: 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汴京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
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但却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自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侧面深一层的写法。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赏析总结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风 荷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上片写景,
情因景异,富于变化。情景关系结构图 下片抒情,
情因景生,思乡情浓。风荷
燎香消暑---沉闷
鸟雀呼晴---欢快
风荷摇曳---欣喜

伤愁---羁旅他乡

怅然---梦回荷塘 苏幕遮 燎 ,消 。鸟雀 ,侵晓 。
叶上 ,水面 ,一一 。
故乡 ,何日 。家 ,久作 。
五月 ,小楫 ,梦入 。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爱莲说】周敦颐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课后任务:
1、因声求气,置身诗景,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苏幕遮》。
2、课外阅读周邦彦的其他作品,把握他的诗歌风格。谢谢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