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7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06: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 2.?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3.?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方法: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以丰富翔实的课外资料填充诗歌的空白。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方法:人手一份关于李白生平的资料和一组最能体现其创作个性的诗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投影讲述。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仙”《梦游天姥吟留别》 《哭晁卿衡》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其三) 李白诗四首 导言: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山,道书第16福地。泛指天台、新昌两县交界的岗陇诸峰,因坐落于天台万马渡畔的“天姥岩”而得名。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古风,使它驰誉遐迩。
从白鹤镇万年山片里林村下坡约半里,转过一处可供行人遮阳避雨的山洞,就可以看到高10余米的天姥岩:头部方正微圆,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稀可辨,脑后的 髻更是历历分明,显出一付慈容可掬的老妇人神态。腹部鼓出,两臂在前面合拱,宽衣广袖,裙裾下露出圆头鞋。可谓身广体胖,华贵雍容,一付非凡的气度。
瀛 yíng 暝 míng 殷yǐn 栗 lì 冥 míng    鸾 luán 悸 jì 怳 huǎng  著 zhuó:穿。
或可睹:有时能够看到。
因之:依据越人的介绍 。  
尚在:还在,仍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颤抖,使...惊动
青冥:青色的高空.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如麻:形容极多。 
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僚们。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将;等待、等到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带笑容。颜,面容;心,心情。     
         正音,辩字,诵读全诗。 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思考1、梦游缘起
2、梦游历程3、梦醒感慨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信

或确实谈到、说起。有时瀛洲
天姥山虚实陪衬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拔:超出、超过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缘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
1.把神山(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手法:衬托、对比、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2、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夸张地写它比五岳还挺拔,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如拜倒在它足下。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表现了什么追求?思考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游历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光的镜湖。点明了“梦游”。浪漫主义手法。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1.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1)这是梦游第一景,画面内容:
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清幽)的风景。
(2)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3)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5)提问:这几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1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千岩:
万转:
迷花:重叠的岩。山路弯曲不断。迷恋于花,被花迷住。2.分析“脚著谢公屐……迷花倚石忽已暝”
(1)简述梦游第二景的内容。
观日出,闻天鸡(壮美),畅游奇花异石、千岩万岭的天姥山,流连忘返。
(2)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
惊: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
澹澹:黑沉沉的。水波摇动的样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思考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昏暗恍惚。险怪奇绝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动词,打开中:开: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这是梦游第三景,简述画面内容:
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峰峦在发抖,青云密布,烟雾升腾(阴森恐怖)。
(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 的雄伟气势。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青冥浩荡不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思考(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小结: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1)这是梦游第四景:洞天仙境:光明一片,济济一堂,呈现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也是诗人梦寐以求的梦游高潮。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仙人的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思考讨论:
1.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悸: 嗟:心惊感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 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思考写了什么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事:名词,事情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醒 悟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全诗的思路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总 结一. 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二.构思与表现手法:
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
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幻想世界,塑造幻想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借幻想的自由自在来
唱出现实中的自由。
“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入梦之由梦游历程目睹仙境梦醒神伤临别寄语背诵指引(8句)(16句)(10句)(4句)(7句)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梦境解读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隐喻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就是对他 42岁入朝为官的两年多生活的经历。这是对自己从年轻时代就开始了的“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幻灭的一个概括。 梦境解读2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 艺术手法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手法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天姥仙山----拨云尖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千姿百态天姥风光欣赏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世外桃源天姥风光欣赏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龙潭天姥风光欣赏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白雪皑皑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银华天姥风光欣赏镜湖渔歌天姥日出岩泉龙吟天姥风光欣赏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湖光山色天姥风光欣赏 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连天天姥风光欣赏 辉煌绚丽 神奇壮美 梦中仙境谢谢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