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送友人》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送友人》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06: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送友人李白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幼年随父自中亚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天宝元年(742),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任永王幕府并因此获罪,被系浔阳狱,不久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61岁卒于当涂。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瑰奇,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著有《李太白集》 。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近体诗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均有严格的规定。具体为:
字句固定 ( 字数:五字或七字;句数:四句称为绝句;
八句称为律诗(排律除外)
押韵严格 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
要求对仗 律诗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讲究平仄平仄相间,一三五字平仄不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唐代人把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均称为古体诗。它还包括唐以后仿照这些体式写的诗歌。导入新课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郭:外城
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
4.孤蓬:又称“飞蓬”,这里比喻飘泊无定的游子
5.征:远行
6.浮云:漂浮的云
词解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落日:比喻朋友象下山的太阳一样挽留不住.
9.自兹去:从此离开
10.萧萧:马的叫声
11.班马:离群的马,此指载人远离的马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飘泊万里远征。译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首联对偶,
别开生面 颔联点题,
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写景,分别处的山水,色彩明丽。 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颈联抒情,对偶
情景交融。 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分析尾联细节描写。 抒发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绪。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本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总结练习
1.诗中的“郭”意思是指 ?? 外城?????????????????????
2.“白水”的意思是????? 明净的水? ??????????????????
3.“为别”意思是???????? 送别? ?????????????????????
4.“孤蓬”是指???????? 此诗中比喻远行的朋友。??? ?????
5.“萧萧”的意思是????? 马的嘶叫声。 ?????????????????
6.“班马”的原意是?? ?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在此诗中是指????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7.“浮云”在此指? ?飘动的云. ???????????
8.“故人”是指???? 此指诗人自己? ??????????
9.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 李白?????? (人名)。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谢谢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