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4张PPT。秦 始 皇 本 紀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題解】 本文節選自《史記》卷六,據中華書局1982年版點校本。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東漢以後才有現稱。
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前89年),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青年時代以15年時間壯遊天下,增長了見識和才幹。 元封三年(前108年)後任太史令,閱讀了大量皇家珍藏古籍和檔案材料,並主持了太初曆的制定。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了本書的撰述。天漢二年(前99年)因李陵之禍,被處腐刑。3年後被赦出獄,任中書令,繼續發奮著述,終於在有生之年,完成了《史記》的寫作。
《史記》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歷史,“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注家,古代主要有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 《秦始皇本紀》記載了自秦王嬴政繼位,統一六國,直至秦二世和秦王子嬰降漢,是一部完整的秦皇朝編年史。 本文只選錄了秦始皇歷史的部分。秦始皇(前259—前210)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政權的建立者,他功大過亦大,歷來評價不同。本文對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中央政權,及在全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進行了如實的記錄,也對秦始皇從英主到殘暴帝王的轉變過程作了生動的鋪述,爲我們研究秦王朝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爲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爲政,姓趙氏◎ 。年十三歲◎ ,莊襄王死,政代立爲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 ,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爲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并天下。李斯爲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爲將軍。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史記·呂不韋列傳》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买,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適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李贽《史纲评要》:“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 导入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硝烟四起,群雄逐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历史需要一个人来统一整个华夏大地,使社会稳定下来。于是,赢政出现了,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终于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虽然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千古一帝。 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井陉(xíng) 王贲(bēn)雨(yù)雪? 眇眇(miǎo)? 谥(shì)
朕(zhèn) 辟(bì)禁? 黥(qíng) (1)?? 通假字
彗星见东方?????????????????? “见”通“现”
寡人以眇眇之身?????????????? “眇”通“渺”? ????????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填”通“镇”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 “拂”通“弼”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取”通“趋”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 “羡”通“埏”
虽万世世不轶毁?????????????? “轶”通“迭”?? (2)古今异义
昔者王帝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示转折
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 今义:主持家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 今义:另起一事 (3)?? 词类活用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名词作动词,坑杀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名词作状语,向东????????????????? ????????????
降越君,置会稽郡
使动用法,使……投降
一法度衡石丈尺
数词作动词,统一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使动用法,使……满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树草木以象山
名词作动词,栽树 (4)?? 特殊句式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状语后置
非死云阳????????????????????????????? ???????省略句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何以相救??????? 宾语前置
尽闭工匠臧者???????????????????????????????? 定语后置 (5)多义词
初:
初令男子书年???????????????????????????????? 开始
初大人以臣无赖?????????????????????????????? 当初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 当初
将:
桓 攻赵平阳,杀赵将????????????????????????? 将军
使王贲将???????????????????????????????????? 做将军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率领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将要 兵:
燕太子患秦兵至国???????????????????????????? 军队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战争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兵器
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 ???????????????军队
兵连祸结???????????????????????????????????? 战争
军:
东与燕和兵,军上谷?????????????????????????? 驻扎
破荆军?????????????????????????????????????? 军队
晋军汜南???????????????????????????????????? 驻扎 面: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当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 脸
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背向
发: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派遣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 征发 使:
韩非使秦???????????????????????????????????? 出使
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 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 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派遣
下
王翦将上地,下井陉???? ??????????????????????攻占
始皇下其议?????????????????????????????????? 下交
率群下以造谤???????????????????????????????? 在下位的人
下外羡门???????????????????????????????????? 放下 (6)重点实词虚词:
王之河南???????????????????????????????????? 到
秦用李斯谋,留非???????????????????????????? 扣留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代理
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 捕获
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命名
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示众
乃益发卒诣王翦军???????????????????????????? 增加
王翦谢病老归???????????????????????????????? 辞别
寡人以眇眇之身??????????????????? ???????????凭借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显扬,称颂
群臣皆以为便???????????????????????????????? 有利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希望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用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因为
并阴山至辽东???????????????????????????????? 沿着
吾闻殷周之王千岁 ????????????????????????????统治
所置凡七庙?????????????????????????????????? 共
道古以非今,饰虚言以乱实???????????????????? 来
以古非今者族???????????????????????????????? 用 姫
姫者,周姓,古時男子稱氏,婦人稱姓,齊姜、宋子亦然也。姫是貴盛之族,故後世以爲婦人美稱。 周以後稱美爲姫,此處即妾之義。 姓赵氏
《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总地说,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国族为嬴姓,下分多个氏,赵氏为其一。
《秦本纪》载:“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汪按:姓似应为氏字),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但关于秦始皇何以为赵氏,唐司马贞《索隐》云:“生於趙,故曰趙政。一曰秦與趙同祖,以趙城爲榮,故姓趙氏。”两说并存。 年十三岁
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岁”言:
天之行谓之岁。《书》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岁二月,东巡狩”是也。人之行谓之年。《书》:“维吕命王,享国百年。”《左传》:“季魄曰:‘我二十五年矣。”“绛县人有与疑年,使之年。师旷曰:‘七十三年矣。’”“于是昭公十九年矣。”《史记》:“盖大公之卒百有馀年”是也。今人多谓年为岁。《周礼》:“太史”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自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岁也。自今年正月朔至明年正月朔,年也。”古人但曰年几何,不言岁也,自太史公始变之。《秦始皇本纪》曰:“年十三岁。”今人以岁初之日而增年,古人以岁尽之日而後增之。《史记·仓公传》:“臣意年尽三年。”年三十九岁也。
《尔雅》“夏曰岁,周曰年,岁亦年也。” 并 並
并,兼并。
注意并、並二字的区别。
并,有四个义项:兼并;合一,具备;专;排除。
並,有五个义项:1、一齐,一並。如《汉书》中句“诸侯並起。”; 2、平列。如《荀子》句:“俄而並起,于尧禹。” 3、连同。如《汉书》句:“徙代王于清河,是为刚王。並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4、普遍。如《尚书》句:“以並受此丕丕基。” 5、通“傍”,(bàng音傍),依也,沿着。如《秦始皇本纪》中:“自榆中并河以东, 属之阴山。”郡
《水经注》卷二(页27-28):
“《说文》曰: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县,下大夫郡。至秦,始置三十六郡,以监县矣。从邑,君声。《释名》曰:郡,群也,人所群聚也。黄义仲《十三州记》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郡守专权,君臣之礼弥崇,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
晉陽反。元年(前246年),將軍蒙驁擊定之。
二年(前245年) ,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
三年(前244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畼、有詭。歲大饑。
四年(前243年) ,拔畼、有詭。三月,軍罷。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五年(前242年) ,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
六年(前241年) ,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 七年(前240年) ,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八年(前239年) ,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屍。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嫪毐封爲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爲毐國。 嫪 毐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正义]曰:以桐木为小车轮。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战国策·魏策》“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於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於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 九年(前238),彗星見,或竟天。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 ,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爲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爲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是月寒凍,有死者。楊端和攻衍氏。彗星見西方,又見北方,從斗以南八十日。 王冠,帶劍
徐廣曰:“年二十二。”[正義]曰:冠,音灌。《禮記》云年二十而冠。按:年二十一也。《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於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
《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
《说苑》曰:“毐与侍中左右贵臣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始皇。 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矯王御璽
蔡邕曰:“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飲食入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御之親愛者曰幸。璽者,印信也。天子璽白玉螭虎鈕。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璽’,《左傳》曰‘季武子璽書追而與之’,此諸侯大夫印稱璽也。”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爲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正義]曰:崔浩云:“李斯磨和璧作之,漢諸帝世傳服之,謂‘傳國璽’。”韋曜《吳書》云璽方四寸,上句交五龍,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漢書》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按:二文不同。《漢書·元后傳》云王莽令王舜逼太后取璽,王太后怒,投地,其角小缺。《吳志》云孫堅入洛,埽除漢陵廟,軍于甄官井得璽,後歸魏。晉懷帝永嘉五年六月,帝蒙塵平陽,璽入前趙劉聰。至東晉成帝鹹和四年,石勒滅前趙得璽。穆帝永和八年,石勒爲慕容俊滅,濮陽太守戴施入鄴,得璽,使何融送晉。傳宋,宋傳南齊,南齊傳梁。梁傳至天正二年,侯景破梁至廣陵,北齊將辛術定廣陵得璽,送北齊。至周建德六年正月,平北齊,璽入周。周傳隋,隋傳唐也。 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桓齮爲將軍。齊、趙來置酒。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爲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陽◎ ,復居甘泉宮。 齊人茅焦說秦王
《說苑》云:秦始皇太后不謹,幸郎嫪毐,始皇取毐四支車裂之,取兩弟撲殺之,取太后遷之咸陽宮。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於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於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括地志》云:“茅焦,滄州人也。” 咸 阳
咸阳在渭河北,九嵕山南,于山于水皆为阳,故名咸阳。
秦咸阳城在今咸阳市东20里。
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 ,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秩跚亍4罅喝宋究潄恚?f秦王曰:“以秦之彊,諸侯譬如郡縣之君 ,臣但恐諸侯合從◎ ,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帧2贿^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爲人,蜂准,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帐骨赝醯弥眷短煜拢?煜陆誀懱斠印2豢膳c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爲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李斯《諫逐客書》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者,不産于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謇C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缻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缻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校?鴱妱t士勇。是乙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惺??誓苊髌涞隆J且缘責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産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産于秦,而願忠者小=裰鹂鸵再Y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縣
明刻本《說郛》黃義仲《十三州記》之《縣名》言:“縣,絃也。絃以貞直,言下體之居鄰民之位,不輕其誓,施綿用法,不曲如絃,絃聲近縣,故以取名。今縣字在半也。” 臣但恐諸侯合從
[從]通纵。從横,也写作纵横。合从,就是与南北诸侯联合抗秦的一种策略。
从,從的区别。
从,從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字之声符多用此字。如:“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从竹生声。”
從有多个读音。●最普通者读cóng(虫),的本意是跟随,追随。引伸为听从,归顺,参与其事,自、由。●读为zòng(音纵)时,1、古代用以称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如“从兄弟”。2、随从者为从。古代有仆从。今亦读cóng。非主谋者犯罪者,如“协从者不问”。3、次,副。如古官品有正从,有九品,有从九品。4、放纵。通纵。如《礼记·曲礼》“欲不可从”。●zōng音宗,蹤迹之蹤(踪)。直,南北曰从,东西曰横。如本篇之合从。 ●sǒng音耸,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后造出一怂字代替从的这一意思 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
智伯,春秋后期晋国诸卿中最强者,他立晋哀公,独擅国政,欺凌赵无卹,终于韩、魏、赵三家联合将其消灭。夫差,春秋后期吴王,曾打败越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与鲁、晋等诸侯会盟。但终于被越王句践所灭。湣王,为战国田齐君主,前300-前284在位时,齐曾强大一时,与秦昭王互称东、西帝。但因其灭宋,引起秦与诸侯联合大败齐师,燕昭王又任用乐毅攻下齐之七十余城,湣王逃至莒,后为楚将淖齿所杀。三人皆以强而骄,骄而致败。 十二年(前235年),文信侯不韋死,竊葬。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秋,復嫪毐舍人遷蜀者。當是之時,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以下删去秦王十三年至二十六年第一段。)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爲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爲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爲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忠u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爲伲??粽D,滅其國。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爲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秦时期地图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 ,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伲?蕉ㄌ煜拢??葼懣たh,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 ◎ ,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 ◎ ,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追尊莊襄王爲太上皇。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爲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朝
诸侯谒见天子,
春曰朝,
秋曰请。 陛 下
蔡邕曰:“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立於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與之言,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页33言:秦漢以来,於天子言陛下,於皇太子言殿下,將言麾下,使者言節下、轂下,二千石長史言閤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言称足下。 “制”和“製”字的不同
制 :裁断,制作,节制,成法、准则,帝王重大命令,等义项。
製:剪裁,製造器物,製写著述,式样,衣料的计量单位(宁文子具帛三百製),通“致”,意态之义。著
有两个读音,
一为zhù,1,显露,2,写书写文章。二为zhùo,1,附着,加……于上。2,穿(后起之义)即着。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 、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 ,六尺爲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爲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德
《辞源》中有道德,感激,福、利,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等义项。都无法解释此德字。
《经籍籑诂》卷63页670“德,如有予也。《礼记玉藻》‘立容德’注:德,有所施与之名也。立时身形小,俯向前如授物与人时也。”据此,可以理解为天授予某人政权的象征,即某姓获得政权的依据。有銘文的秦虎符始皇陵出土銅车马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爲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校?会釋偈柽h,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爲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廷尉議是。“是。”仇 讎(qiú chóu)
互相仇視敵對。
仇字有三義,一爲同伴(仇侶)配偶(君子好逑,亦作仇);二爲仇敵;三爲怨恨.讎之隹爲會意字,一種短尾巴的鳥。
讎有四義,一爲應答、應驗;二爲售、賣出去(酒讎數倍),三爲敵對、仇人,四爲讎校,校對、校刊。功 臣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序》云:“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阀,积日曰阅。”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这句标点,宜将逗点移至“足”之后,为“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意为,用公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给他们足够了,容易控制。
若按原来标点,可解释为用公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给他们,他们很满足,就容易控制。
或将“易制”与“天下无异意”相连,亦可通。 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 ,車同軌,書同文字◎ 。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嚮戶◎ ,北據河爲塞,並陰山至遼東。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鍾鼓,以充入之。三十六郡
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巨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內史爲三十六郡。锺与鐘的不同
锺 1、酒器,大腹小口,犹如今天大肚子的花瓶。
2、古代的容量单位,受六斛四斗。
3、聚集。如《国语》中:“泽,水之锺也。”
4、当,适逢。《文选·劝进表》“方今当阳九之会。”
5、乐器,通锺。
6、姓。锺子期,锺馗。
鐘 1、乐器。经传中多作锺。单悬称特鐘,大小相次悬挂称编鐘。
2、佛寺里悬挂的鐘。是梵语“犍椎”的意译。鍾鐻(jù)金人十二
锺,通“鐘”,编鐘。鐻,同“虡”,懸挂鍾的架子,橫梁叫筍(笋),兩側的柱叫鐻。鐻有木質的,有銅質的。這裏“鍾鐻金人十二”說的是秦始皇鑄的是一套有十二枚人形銅鐻的編鐘——宫悬。士人用单独的一个钟,称特悬;卿大夫用一排钟,特判悬;诸侯的编钟为∟形,称曲悬,又称轩悬;天子用四面的编钟「」,称宫悬。秦始皇铸这一套宫悬编钟,是为了表示他统一天下的成功。 我撰有《鍾鐻金人十二为宫悬考》一文,刊于《文史》第四十辑。曾侯乙编钟鋳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商鞅方升秦统一文字示意图南至北嚮戶嚮,通向。嚮,有两个读音,
1为xiàng音向,通向。
2为xiǎng音享,通享,并有回声,祭祀,窗三义项。
此处若读为享,理解为窗,可能更好。
北向戶,也稱北戶,在今越南順化一帶。 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爲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其辭曰: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二十有六年,
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
周覽東極。從臣思迹,本原事業,祗誦功德。治道
咝校?T産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
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
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
咸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
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
永承重戒。
於是乃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泰山刻石残片拓片 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臺下,復十二歲。作琅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曰:
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
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踰次行。姦邪不容,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辟隱,專務肅莊。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産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佟sO欣奉教,盡知
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迹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爲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
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
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
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
與議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
其 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
以自爲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
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
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內,以爲郡縣,天
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
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爲表經。”
既已,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
《史记封禅书》言: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服虔曰:“传,音附。或曰其传书云尔。”瓒云:“世人相传之。”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索隐]曰:谓心甘羡也。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索隐]曰:顾野王云:“皆自解说,遇风不至也。”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服虔曰“疑诈,故考之。”瓒曰:“考校其虚实。”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鹅簦??鲋芏︺羲?J骨?藳]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狼沙中,爲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辭曰:
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皇帝東遊,巡登
之罘,臨照於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聖
作治,建定法度,顯箸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
義理。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皇帝哀校?彀l
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烹滅
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爲
儀則。大矣哉! 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群臣誦功,請刻于
石,表垂于常式。 其東觀曰:
維二十九年,皇帝春遊,覽省遠方。逮於海隅,
遂登之罘,昭臨朝陽。觀望廣麗,從臣咸念,原道
至明。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武威旁暢,
振動四極,禽滅六王。闡并天下,甾害絕息,永偃
戎兵。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作立大義,
昭設備器,咸有章旗。職臣遵分,各知所行,事無
嫌疑。黔首改化,遠邇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
後嗣循業,長承聖治。羣臣嘉德,祗誦聖烈,請刻
之罘。
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隄防。其辭曰:
遂興師旅,誅戮無道,爲逆滅息。武殄暴逆,
文復無罪,庶心咸服。惠論功勞,賞及牛馬,
恩肥土域。皇帝奮威,德并諸侯,初一泰平。
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地勢既定,
黎庶無繇,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事各有序。惠被諸産,久並來田,莫不安所。
群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矩。
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爲壽。仆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爲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於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爲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異時諸侯並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爲名,異取以爲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爲師。”制曰:“可”。 三十五年(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爲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爲闕。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於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爲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雲陽,皆復不事十歲。 左图为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下发掘出的成片铺瓦屋顶遗迹每个板瓦长58——62厘米,宽44——51厘米,是阿 房宫宏大规模的实物见证.右图为阿房宫前殿复原图。 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爲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鍾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校?ド埔病V腥嘶蚋尕┫啵?┫噌釗p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 侯生、盧生相與衷唬骸笆蓟薁懭耍?煨詣傡遄杂茫?鹬T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爲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爲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爲求仙藥。”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校??耘d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腥ゲ粓螅?鞄埖荣M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三十六年(前211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始皇不樂,使博士爲《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謌弦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爲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遊徙吉。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 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脩長。三十
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
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羣臣誦功,本原事迹,
追首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
初平法式,審别職任,以立恒常。六王專倍,
貪戾慠猛,率凶詮櫋1┡绊?校?摿Χ?湥?
數動甲兵。陰通閒使,以事合從,行爲辟方。 內飾詐郑?鈦砬诌叄?炱鸬溠辍Ax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贉缤觥B}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皇帝并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呃砹t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铡7驙懠呢j,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爲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脩絜,人樂同則,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還過吳,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爲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爲候。今上鹅魝渲敚??写藧荷瘢?敵?ィ??粕窨芍隆!蹦肆钊牒U啐V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爲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制迫ナ蓟仕?鈺?n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爲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爲太子。更爲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始皇陵出土的秦銅辒凉车《李斯传》: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斯曰:“吾闻晋易太子,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爲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小T峒纫严拢?蜓怨そ碃憴C,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秦始皇陵墓远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课后作业
继续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学完《秦始皇本纪》后,试着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