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梁启超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管仲列传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第一段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管仲助桓公
获得政治上的巨大成功?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复习检测
(一)重要字词
1.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2. 鲍叔遂进管仲
3.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4.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占便宜推荐会盟纠正为……而死(二)文言句式
1.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3.
齐桓公以霸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三)重要句子理解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
多次会合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会因为小节而感到
羞辱,而是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可耻。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课堂检测
(一)重要字词
1. 与俗同好恶
3. 论卑而易行
4.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5.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百姓平易使……守信用以……为小,轻视(二)文言句式
1.
岂管仲之谓乎
2.
齐桓公以霸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三)重要句子理解
1.……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执政者按法度办事那么六亲团关系就会稳固。礼义廉耻如果不能设立起来(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就会灭亡。
3.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4.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
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佐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 鼓励并顺应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
老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从本文来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的原因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具体事件来谈) 齐鲍管1. 登上政治舞台之前:
A. 历经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任政相齐时能“顺民
心”、善于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非凡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2. 登上政治舞台之后:(管仲的才干)
A. 执政思想:有“上下相亲””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
的以民为本的施政指导思想;
B. 执政才能: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将顺
其美,匡救其恶”的施政才能。 主观因素1. 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
(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管仲极有可能怀才不遇,空有才干,无人赏识,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许多有才能者的共同悲剧。)2. 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如果齐桓公睚眦必报,心胸狭窄,报一箭之仇,而不懂得人尽其用,不任管仲为相,甚至把管仲杀了,管仲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了。)客观因素 是管仲对往事的回忆,以管仲之口来叙述与鲍叔的交往及对鲍叔的赞美,更能够表现管仲“富贵不忘本”的品质,其实也是作者对管仲的赞扬。 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
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高司马迁的态度:
遗憾管仲有“平天下”的才能却未能辅佐
齐桓公称王,高度肯定管仲的才干。深层次探究:
读完《管仲列传》,你从中能窥探到司马迁
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建议联系司马迁自身的遭遇、学过的《报任安书》的内容及提供的资料链接(三)思考。 对于朋友相知、君臣遇合的赞叹与企盼;
隐含着孤独、痛苦及对自己遭遇的感慨。2. 对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
人生观、价值观的欣赏。 “士可杀不可辱”这一传统观点,我们需要用
辨证的眼光去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其大义凛然的
气概、不可折辱的人格,它使我们的民族永远挺
立着铮铮铁骨;另一方面,人要珍惜生命,追求
人生最大的价值,这是对生命意义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