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女歌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女歌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3 13: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女歌手》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韵味/熨斗    警惕/袒裼   度德量力/暗度陈仓
B.岗位/天罡 笙歌/旌旗 意兴盎然/兴高采烈
C.穴位/戏谑 立即/既然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铁锹/悄然 弥漫/奢靡 创巨痛深/别创一格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yùn,tì/xī,duó/dù;B项,gǎng/gāng,shēng/jīng,xìng;C项,xué/xuè,jí/jì,pú/pū;D项,qiāo/qiǎo,mí,chuāng/chuà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下,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的平衡局面渐被打破,批评离创作越来越远,作家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批评家仅负责作品的评论。这种不良趋势发展到极致,便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成为两张皮:原本是批评与创作的对话问题,现在却成为批评家一厢情愿的问题。如何能鞭辟入里地评判作品的优劣得失 的确是文学批评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A.相得益彰     B.极致 C.两张皮 D.鞭辟入里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相得益彰:彼此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B项,极致:最高的境界、最高的造诣或成就、学识、才能,用于正面。C项,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D项,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还有本市两位已故市长的子女以及一些文艺界的知名人士。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和自己”之前缺介词“与”。B项,“两位已故市长的子女”有歧义。C项,“活动……表达”搭配不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有“三不朽”思想,       。       。
      。      。      ,      。
①立言便是学问文章要有益于世,引导文化社会的发展
②而作家搞创作并非仅仅自娱自乐那么简单
③如果这个群体都宣称对读者没有责任了,恐怕会令人心生忧虑
④而作家群体,一直都是立言的重要人选
⑤“立言”是其中之一
⑥终有一天,你们会重新看明白,教化也是文学的一个基本功能
A.⑤④①③⑥②    B.⑥④③①②⑤ C.⑥④①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⑥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⑤承开头,①解释⑤,④承①,④③相连,⑥②相连。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禅让   阐释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B.潺湲 猿猴 缘分 源远流长 百喙莫辩
C.唆使 辛酸 疏浚 逡巡不前 怙恶不悛
D.嗔怪 谨慎 瞋视 文思缜密 镇定自若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箪”和“殚”均读“dān”,“禅”读“shàn”,“阐”读“chǎn”,“惮”读“dàn”;B项,“喙”读“huì”,其余读“yuán”;C项,分别读:suō、suān、jùn、qūn、quān;D项,“嗔”和“瞋”都读“chēn”,“慎”读“shèn”,“缜”读“zhěn”,“镇”读“zhè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6.下列加线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一发功疾病就能消除,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预防针,好打破僵局,继续进行会议呢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这里形容人的表演不妥。C项,果不其然:果然,表示符合听说的情况,与后文的“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矛盾。D项,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此处应用“打圆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在上届奥运会上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在本届奥运会上再次蝉联这个项目的冠军。
B.看着新买的29英寸的大彩电,老朱不由感慨万分,十几年前,买一台小小的12英寸彩电也要1 800元,而且还凭票供应,排队购买。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蝉联”的意思就是“多次”,如果说“再次蝉联”就应该至少是连续第三次获得了,但事实并非如此。C项,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D项,“此”指代不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8.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        ,        ,        ,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分析】前语境的落脚点为“像大炮轰发”,与①“人声嘈杂”不吻合,排除C项。与②“像长叹”或“呜咽”也不吻合,排除A项。③“以至完全寂静”肯定不行。④“再后来……”和前语境的“有时……”不吻合,排除B项。只有⑤“像森林呼啸”和“像大炮轰发”吻合,选D项。④“再后来……”正好放在最后,“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后语境的“海风狂卷,海涛怒立”正好吻合,证实必然选D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9.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倔强/坚强    蛮横/纵横    泥土/拘泥
B.诽谤/菲薄 淘汰/陶冶 濒临/颁布
C.给予/供给 畸形/崎岖 证券/案卷
D.废品/消费 竣工/逡巡 蔚蓝/欣慰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jiàng/qiáng,hèng/héng,ní/nì;B项,fěi,táo,bīn/bān;C项,jǐ,jī/qí,quàn/juàn;D项,fèi,jùn/qūn,wèi。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0.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洗耳恭听。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明智睿哲的话)方能经久传世。
A.与世长存    B.真知灼见 C.熠熠生辉 D.洗耳恭听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洗耳恭听:专心听讲(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此处可用“犹如亲闻”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应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C项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原因”或“所致”;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2.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刮来的泥沙已将它弥合。
②船底,一道裂缝从船头直达船尾。
③歇脚的鸟儿将湖里的鱼虾变成白色粪便,屙在上面。
④废弃的木船俯在岸边的山坡上,在草和灌木丛间悄悄朽烂。
⑤一枝野菊花从中长出来,在船肚上举着几朵金黄。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②①⑤
答案:A
解析:【分析】注意事理逻辑以及关键词“裂缝”与“弥合”,“屙在上面”与“从中长出来”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3.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zhēng,zhēng,shèn,zhěn;B项,zǔ,qie,jū,jǔ;C项,qiào,shāo,qiào,qiào;D项,chuò,chuò,zhuō,ch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京剧界最锐意的改革者,梅先生的戏从不因循守旧,每部作品都有大尺度创新,20世纪初,梅先生排演了大量的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独树一帜,他吸收上海文明戏在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饰方面的手法,应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京剧因为梅兰芳的改革而达到了巅峰。
A.拾人牙慧    B.因循守旧 C.独树一帜 D.巅峰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不合语境,“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后句讲的是“创新”,与之搭配的应为“亦步亦趋”,意思是由于缺乏主张,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B项,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含贬义。C项,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树,立;帜,旗帜。D项,巅峰:事物发展的最高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王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在“文物”之前。C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使读者感到”的主语应该是“《我所知道的康桥》”,不是上一分句的“读者”。D项,不合逻辑:句子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是强加因果;表意不明:“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还是一下子看了“十天的报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2、填空题
16.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      著名作家,俄罗斯媒体称其为“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的代表作有      《最后的问候》《忧伤的侦探故事》《牧童和牧女》等。
答案:俄罗斯|《陨星雨》
解析:【分析】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俄罗斯著名作家,俄罗斯媒体称其为“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陨星雨》《最后的问候》《忧伤的侦探故事》《牧童和牧女》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他于1976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      曾获“苏联国家奖金”。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瑰丽多姿。无论是宁静清新的田园情趣,还是泥泞坎坷的人生之旅,在他那充满爱心的笔下往往都具有一种牧歌般的情调和韵律,令人陶醉。阿斯塔菲耶夫喜爱      文学,曾来到中国访问。
答案:《鱼王》|中国古典
18.解析:【分析】他于1976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鱼王》曾获“苏联国家奖金”。阿斯塔菲耶夫喜爱中国古典文学,曾来到中国访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9.解释成语
绿草如茵:      。
沉默寡言:      。
答案: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指不爱说笑,偏重指性格。
解析:【分析】做题时要注意这两个词语中“茵”“寡”凳子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和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答案:盖尔卡 真挚美好
解析:【分析】文章通过主人公盖尔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表达了父女间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是永不磨灭的,真挚美好的感情就是人生道路上的航标灯这一人生理念。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旨的把握能力。要想把握主旨,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②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        。河东凶亦然。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④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
答案: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3、问答题
21.阅读《女歌手》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小船在岸上碰了一下,发出隐约可闻的响声,停住了。父亲走进水里,捏住一只桨架,把船推上去一点,然后把烟蒂扔进水里,把盖尔卡从船头里抱出来,裹在棉背心里,捧在两只手上,沿着木梯级向小木屋走去。
有时,盖尔卡醒过来含含糊糊地问:
“我们已经到家了吗?”
“到了,到了。睡吧,女歌手。”父亲说着把她更紧地贴在自己的身上,她则把细小而又香甜的暖气呼向他的胸脯,他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
可是他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而仅仅停在陡岸上,嘶哑地清了一阵子被甜丝丝的愁绪哽住的喉咙,把女儿紧贴在自己的身上,仿佛害怕单独留在这黑沉沉的夜色当中,留在黑黝黝的河流上空。在这条河上稀稀拉拉地闪现着航标的灯光,远处的某个地方传来了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气声。
“轮船在行驶,”父亲轻轻地说,同时倾听着自己的声音,“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
她就是在那儿——在航标工的小木屋里长大的。她把父亲也葬在那儿,与母亲并排地葬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山冈上。现在她在一个挺大的机关里工作,坐在一块绘图板的后面。有时候一出神,她就会轻轻地忧伤地唱起歌来:
心上人啊,你要去哪儿,要去哪儿啊?……
这时,设计科的同事们就从桌子、描图纸、绘图板上抬起头来,不时地含笑打量着这位白皙的、不知何故总是默默无言和忧郁的姑娘。很少有人了解她从前生活得如何,在哪儿长大的,在想些什么。
傍晚,她经常走到堤岸上去,把双肘支在栏杆上,望着河流,凝视着那些与铁浮桶连在一起的自动闪光航标,目送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和灯窗通亮的轮船,等待着某种东西。她等待着:有朝一日这些轮船中的一艘会驶到她的跟前来,把她随船载去,把她带到想停靠的那个地方去。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
(1)文中说姑娘“等待某种东西”,联系全文,你认为“某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答案:某种东西指的是爱、亲情。
(2)“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案:含意;爱是人生道路上的明灯,拥有它,你对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信心,人生会过得更加充实。这样结尾的好处:①首尾照应,照应开头所写的童年盖尔卡生活在航标工小屋的欢乐时光;②升华主题,这样写,将文章的主题由亲情之爱提升到广义的爱上,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3)文末“有朝一日这些轮船中的一艘会驶到她的跟前来,把她随船载去,把她带到想停靠的那个地方去。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此处结尾是整个故事的尾声,小姑娘长大了,成了一个大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许是过去的阴影给她的影响太深太大了,她仍然默默无言,仍然唱着忧伤的歌。但她凝视着自动闪光航标和灯窗通亮的轮船,她又有了某种期待。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尾巴。
(4)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女歌手等待的是以前她曾经得到过的爱和亲情;(2)本篇文章主要向人们宣扬一种爱和亲情,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更生化了主题,因为爱和亲情的含义就是人生航道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人生就会更快乐,更有意义;(3)虽然女歌手首先前的阴影影响过深,但是,她还是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期待;(4)小说中的盖尔卡是一个没有快乐童年、没有小伙伴玩耍、没有母爱的小姑娘,所以,她既是天真快乐的,又是忧伤和成熟的一个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以及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思考能力。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完美计划
姜钦峰
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您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 ”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请问你家还有大人在家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马上又折了回来,“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标题为“完美计划”,“完美”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罪犯的计划很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女孩善良而充满关爱之心,这一形象很完美;小说的结局很完美,罪犯的人性由恶向善的方面转化。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说两次写歹徒的微笑.,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②“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①“微笑”是一种伪装,为下文他的转变作铺垫。②计划虽未实现,却收获了别人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3)他“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他为什么会“忽然觉得有点疼”?请简要分析。
答案: “疼”既是生理反应,又反映了他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的挣扎,他手上有伤口,这是他感到疼的生理原因。为了实施今天的抢劫,他制订了完美的计划,可小女孩的关心让他心生愧疚,内心有所触动。
(4)小说结尾处“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有引人深思之效,请从意蕴和艺术手法的层面进行探究。
答案:① 此处的创可贴,既指实物,又寓指小女孩对罪犯的关心。②该处运用了象征手法,一个小小的创可贴,寄寓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歌颂,告诉我们不要小看生活细节中的善意,在关键时刻它能拯救灵魂,保护生命。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含蓄委婉,有效地深化了主题。
解析:【分析】(1)完美的主要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最烦的计划很完美,一是小女孩的形象很完美,一是小说的结局特别完美;(2)微笑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作掩饰,更是他得到帮助之后的愉快;(3)手上伤口的疼痛是表面,而主要表达的是小女孩的善良似乎唤起了最烦内心深处的良知,让他受到了深深的感触。(4),一方面他可以疗治最烦手上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罪犯心生愧疚,有所触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要语句、文章的主旨的把握和思考能力。
23.揣摩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近、修辞手法相同、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句子(不能再使用例句中加线的“调味的盐”“菜”这两个词语)
例句:人情味就像调味的盐,放多了,公平和正义的菜反而苦涩难咽。
答案:答案示例:①人情味就像陪衬蓝天的云,太浓了,公平和正义的天空反而会被遮蔽。②灵活性就像轨距和轮距的差值,太大了,原则的列车就无法运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用语句的能力。“句式”要点:假设关系。“修辞手法”要点:两处比喻。“道理”要点:暗含掌握分寸有益的意思,说明事情过度了就会适得其反的道理。整体:句子简明通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4.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答案:答案示例: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解析:【分析】将长句的偏正短语、同位短语变成主谓句就是单句;原长句的谓语宾语不变,只将长主语换成指示代词“它”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5.下面是一些关于学生吸烟的数据,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据有关统计,我国吸烟人群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各职业高中生中,超过90%的男生吸烟,我国13~18岁青少年约1.3亿,已超过5 000万人吸烟或尝试吸烟。吸烟学生出现斗殴、赌博和观看色情制品的行为是不吸烟学生的2.6倍至4.1倍,吸烟学生出现抑郁、自杀意念和离家出走行为是不吸烟学生的1.2倍到4倍,失足青少年试吸率和吸烟率分别为94.4%和69.7%。
答案:答案示例:青少年吸烟人数众多,出现不良行为及导致严重后果的比率很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话介绍对象的数量——青少年吸烟人群比例大,第二句话指出吸烟或尝试吸烟的危害及后果,要概括为一句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