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箸(zhù) 鼾声(hān) 突兀(wù)
B.油渍(zé) 踱着(duó) 矫健(jiǎo)
C.斑斓(lán) 蕴藏(yùn) 怅惘(wǎnɡ)
D.淘汰(tài) 宣泄(xiè) 愕然(è)
答案:B
解析:分析:渍z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愕然 破天荒 早归道山 有棱有脚
B.揣摩 水笼头 按捺不住 甘败下风
C.扑拙 里程碑 惟妙惟肖 依马可待
D.敷衍 缉私队 眉飞色舞 硬朗挺拔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脚—角;B项,笼—龙,败—拜;C项,依—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________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②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________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③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________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A.过分 竟然 或许 B.过度 居然 或许
C.过分 居然 也许 D.过度 竟然 也许
答案:C
解析:分析:“过分”体现一种幽默诙谐,“居然”这里强调出乎意料之外,“也许”强调不很肯定。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错落有致,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B.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C.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D.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错落有致:交错纷杂而有情趣。应当用“抑扬顿挫”。抑扬顿挫: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B项,神游八表:神游,在想象中游历,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C项,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D项,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从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和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应在“对”前加指示代词“这”。B项,“用于……的治疗”和“作为……的治疗费用”两种句式杂糅,选用其中一种句式即可。D项,“生活习惯”包含着“饮食习惯”,将“饮食习惯”去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6.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裁决/柴火 逾越/愉悦 闷热/烦闷 B.教诲/污秽 内疚/针灸 请帖/字帖
C.蜡烛/接纳 棱角/菱角 间隔/间距 D.绅士/牺牲 脉络/贿赂 供职/口供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là/nà,léng/líng,jiàn/jiān;A项,cái/chái,yú,mēn/mèn;B项,huì,jiù/jiǔ,tiě/tiè;D项,shēn/shēng,luò/lù,gò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双转移”成功“腾笼换鸟”,“双提升”战略瞄准“扩笼壮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广东从“拼汗水”“拼体力”到“拼知识”“拼智慧”,从生产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再次未风先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敢为人先,正奋力“闯出一条新路”。
A.腾笼换鸟 B.未风先雨 C.敢为人先 D.奋力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腾笼换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B项,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应改为“一马当先”。C项,敢为人先: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能果断地作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敢,勇敢、有胆量;先,先知先觉。D项,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8.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角/角斗 隽永/隽秀婀娜 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 弹劾/弹冠相庆 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 抹布/拐弯抹角 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 纰缪/未雨绸缪 削减/削足适履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jué,juàn/jùn,jiè/xiè;B项,zhàn,tán,jiàn/jiān;C项,dù/duó,mā/mò,shuì/shuō;D项,zhāo/cháo,miù/móu,xu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9.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怎样使新闻报道写得别具一格,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它不仅需要从语言的丰富多彩上下功夫,还从文体上探索创新,引人入胜的散文化手法使新闻更加生动、更令人回味。因此书中的每篇作品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无不是有生动活泼的现场感、生动感,有美轮美奂的人物刻画,有如临现场的人物对话,使笔下描写的人物立体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A.别具一格 B.引人入胜 C.美轮美奂 D.呼之欲出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A项,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B项,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一般指风景或文章等。D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缘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B.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日房价最高2 000元。据称,酒店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要、知名专家、学者,搞得过于寒酸,难免会丢了中国人的脸。
C.农业部25日表示,康菲公司提供的10亿元将用于解决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以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D.国际网球女子协会最新一期排名李娜连降三位,但其状态的回升有目共睹。加上目前排名第17位的彭帅及伤愈复出的郑洁,三朵金花同时跻身世界前二十的辉煌极有可能实现。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缘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缘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的主语不明确。B项,“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C项,“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表意不明,有歧义,应为“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部分区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1.把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 。
①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
②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③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④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
⑤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⑥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
A.③④①②⑥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⑤④③⑥① D.①④③⑥②⑤
答案:A
解析:分析:③④紧承上句,对瘦肉精作具体的解释。①②说明瘦肉精的作用。⑥⑤说明瘦肉精的副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风/中断 痊愈/鬈发 炫耀/旋涡
B.教唆/嗾使 裨益/奴颜婢膝 炽烈/胼胝
C.茁壮/拙劣 深邃/半身不遂 雪茄/伽蓝
D.抨击/怦然心动 抽搐/酗酒 摈弃/缤纷
答案: C
解析:分析:A项,zhòng/zhōng,quán,xuàn/xuán;B项,suō/sǒu,bì,chì/zhī;C项,zhuó/zhuō,suì/suí,jiā/qié;D项,pēng,chù/xù,bìn/bī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3.下列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清代的学者积累知识是明代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许多传统的学问在清代复兴了,但这种繁荣是以清代的文化限制、压迫和文字狱为前提的。清代是文字狱最频繁的时代,只言片语就有可能招致飞来横祸,清代一朝禁毁之书达数千种之多,制造出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卵,动辄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和考据当中去了。
A. 望其项背 B. 飞来横祸 C. 危若累卵 D. 动辄得咎
答案:B
解析:分析:C项,“危若累卵”指危险的情形,不能和人搭配使用,可用“人人自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熟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熟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熟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那些以繁体字作为生活、工作、创作必需品的书法家,与生活、工作中不需要繁体字也使不上毛笔的人比较,其作品的味道是不同的。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属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去掉“能否”或“否”;B项,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D项,“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应删掉“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
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②这是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③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④当我们满足于人的世界时,怎么会愿意去尝试飞起来呢
⑤缺少了神话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宇宙更大的好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②是对题干的总括性回答,①是对③情况的原因分析,⑤④是推论,④是⑤的假设递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2、填空
16.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____,笔名秋郎。____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____,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____,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答案:治华│ 浙江│清华文学社│新月社
解析:分析: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梁实秋散文代表作____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1970年完成____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____。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答案:《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英国文学史》
解析:分析:梁实秋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8.熟语释义
惟妙惟肖:____。
神游八表:____。
答案: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神游,在想象中游历。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解析:分析:注意考查这两个词语中“惟”、“肖”以及“神游”等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和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
(2)六王毕,四海一。 , 。覆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杜牧《阿房宫赋》)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陆游《书愤》)
(4)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蜀山兀│阿房出
(3)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寻声暗问弹者谁, 。移船相近邀相见, 。
(白居易《琵琶行》)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李商隐《锦瑟》)
(3)子曰:“ ,如礼何 ,如乐何 ”
(《论语》)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琵琶声停欲语迟│添酒回灯重开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人而不仁│人而不仁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3、问题题
21.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扑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⑴.作者在谈到徐老师的教学特点时,说起徐老师介绍作者的方式,“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种介绍方式是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
⑵.“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这里“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什么?“筋骨”又是指什么?
⑶.作者说“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这一句中的“一点点”和“一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案:(1)不是。徐老师这样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更感兴趣。
(2)“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文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毫无用处的废话;“筋骨”指的是文章的精要之言、精辟之语。
(3)不能删。因为这句话是在评价作者自己的文章,用“一点点”和“一点”是作者的一种谦虚的表现。
解析:分析:(1)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仅仅是想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对语文学科更感兴趣罢了;(2)两个短语的意思分别是指文章中可有可无或者没有用处的语言以及文章的精要、精辟之言;(3)这两个短语是不能删的,这是作者的谦虚的表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以及词语的理解能力。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雅 舍
梁实秋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未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陷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笔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告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具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往“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家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占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有删改)
1.“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
2.文章末尾“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3.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
4.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
答案:(1)①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2)“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答出对“雅舍有了好感”“喜爱”给2分;答出“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或“领悟到了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给2分)
(3)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4)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和安贫乐道的生活理念;(2)从家到寄居,写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更表现了作者的对待困境的生活态度;(3)地势的原因更见好友情谊,更比别人能欣赏到自然美景,简朴的设备足以彰显主人个性;(4)这几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人要具体有豁达的心胸,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如此。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
23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哪些词语,能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__①__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__②__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__③__也不乏幼稚之处。__④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__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解析:①与后面“必有答”暗含条件关系,可照应“必”,填“凡”。②与前面“偶有”形成照应,应填“必定”,以突出先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③是对“不计其数”问题的补充交代,用“其中”。④可联系前后文,填入“有时”。⑤有点难,结合上句看,用“则”较合语义。
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解析:分析: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注意和上下文的意思要连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根据语言环境填写连贯性词语的能力。
2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案:参考答案:友情是一把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
友情是一缕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
友情是一汪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解析:分析: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是三句话,使用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问题是审题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从字数到细部句式,都考虑到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道题中的句式只要做到“……是……,……能……”就行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5.临近高考,某校在高三教学楼下设置了留言板,请你为下列(1)(2)两类同学留言。要求:每类不超过30字,语言生动得体。
(1)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的同学。
(2)因为自己的报考志愿与家人的期望相左而烦恼的同学。
答案:参考答案:(1)只要努力绽放,山谷里的野百合也能拥有芬芳的春天!
(2)未来由自己掌握,我们过得幸福,就能为家人带来更多幸福!
解析:分析:做该题时,一定要注意所拟写的留言符合题干的要求,语言要得体,要符合这两类学生的心理感受,起到能够激励他们的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否灵活地运用得体、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来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此种类型的题要多练习,提高做题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