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看社戏》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星崽(zǎi) 旋(xuán)即 疙(ɡǎ)瘩 寒碜(chen) 俚(lǐ)俗 抖嗦(suō)
B.商贾(ɡǔ) 蹊跷(qī qiāo) 裙衩(chǎ) 心悸(jì) 发怵(chù) 恁(nèn)小
C.弦钹(bó) 暗忖(cǔn) 瑕疵(zī) 不囿(yòu) 小觑(qù) 蔫(niān)垮
D.鄙(bí)邑 咂(zá)摸 簪(zàn)子 发髻(jì) 粗糙(zào) 伪(wěi)造
E.胭脂(yān zhi) 喷嚏(ti ) 坎坷(kē) 蓦(mù)地 戏瘾(yǐn) 倜傥(tì tǎnɡ)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疙”读ɡē;C项“疵”读cī;D项“鄙”读bǐ,“咂”读zā,“簪”读zān,“糙”读cāo;E项“坷”读kě,“蓦”读mò。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复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B.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暄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C.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
D.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审美热枕都集中在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
答案: C
解析:【分析】A项,薰—熏;B项,暄—喧;D项,枕—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________是豫剧的一大特点,________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________,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________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
A.不但 而且/虽然 但 B.不仅 还/因为 所以
C.不但 而且/尽管 还 D.不仅 还/虽然 但
答案: D
解析:【分析】①“不仅/还”表递进,语意轻;②强调转折,非因果。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分析辨别运用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辨别句子中两个分句的关系,然后回想适合这宗分句关系的关联词语,再从所提供的选项中提取正确答案。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寒碜地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俚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艺。
B.我自己虽说还未浅薄到对此横眉冷对、不管不顾的地步,但一开始对豫剧,对这种土掉牙的土梆子戏,也是不怀好意的。
C.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D.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答案:B
解析:【分析】改为“不屑一顾”。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 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结构混乱。在“得到”前加上“以”。C项,成分残缺。在“近1 300个剂型的药品”后加上“的价格”。D项,搭配不当。可去掉“泄露”后的“事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6.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嗜好/谥号 偌大/诺言 伺机/伺候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伛偻/佝偻
C.对峙/秩序 塑料/追溯 松柏/柏油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幽咽/下咽
答案: C
解析:【分析】C,zhì,sù,bǎi;A项,shì,ruò/nuò,sì/cì;B项,xù,jiàn/zhàn,lǚ/lóu;D项,pí,chuò,yè/yà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结果,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便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
A.出现 B.逆向 C.水涨船高 D.泥沙俱下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隔几天,我就会去山谷走走,呼吸一下树林的气息,时间一长,很多植物和风景对我慢慢熟悉起来。
B.2013是孔子诞辰2 564周年。孔子故里曲阜及与其“沾亲带故”的各座城市,几乎均在孔子生日当天举办了纪念活动。
C.南迁之初,客家人常与土著和盗匪发生冲突,这强化了他们的身份意识、宗族观念和居住方式。
D.这里每天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 000人次以内,但在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竟达到4 000人次以上。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主客颠倒,应为“我对很多植物和风景慢慢熟悉起来”。C项,“客家人常与土著和盗匪发生冲突”表意不明。D项,“达到4 000人次以上”前后矛盾,可改为“超过4 000人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⑥⑤② D.①③④⑥⑤②
答案:C
解析:【分析】③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①紧承③,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境超乎象”的说明。④承①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运用比喻使之形象化。⑥承④的比喻,⑤承⑥的“千姿百态”,⑥⑤同时回应③揭示的二者关系。②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0.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芳菲/绯闻 犒赏/手铐 处理/处方 B.慨叹/概念 校对/发酵 连累/累乏
C.祈祷/颀长 琢磨/拙笨 大厦/厦门 D.纤毫/翩跹 吝啬/掉色 模样/模型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fēi,kào,chǔ;B项,kǎi/ɡài,jiào,lěi/lèi;C项,qí,zhuó/zhuō,shà/xià;D项,xiān,sè/shǎi,mú/mó。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的“青春”冲击波余波未了,《小时代1》《小时代2》《中国合伙人》等“青春剧”又依次登台亮相,可谓蔚为大观。“青春”二字俨然成了2013年电影的关键热词。民众对“青春”的回忆与追寻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和跟风从众,貌似偶然间引发的“青春热”背后抑或潜藏着诸多的必然性。
A.余波未了 B.蔚为大观 C.俨然 D .心血来潮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形容事物美好繁多。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培养的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B.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项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C.道路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大程度地缓解交通压力,广州实施部分路段“限行”“限外”,这种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D.8月,延安市公开拍卖35辆超编超标公务车。在拍卖过程中,多辆年份较新、行驶里程较少的公务车竞争最为激烈,这些车最终以25万元左右的均价成交。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不合逻辑,“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面对一面。C项,宾语残缺,“实施”缺少相搭配的宾语,“部分路段‘限行’‘限外’”后应补上“的举措”。D项,不合逻辑,“均价”只能是定值,不能是概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因此,镬耳屋亦称“锅耳屋”。 。 ; 。 。 。
①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
②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③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④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⑤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
⑥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的镬耳山墙
A.③⑤④①⑥② B.③②⑤①④⑥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②⑥
答案: D
解析:【分析】③是领起句,介绍“镬耳屋”的得名;通过⑤中“防火”“通风”的顺序可以确定①④的位置;由②中的“还有”可确定其顺序在⑤①④的后面;⑥为总结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北京大学将在全校实施“学生学业会商制”,对符合其标准的十类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舆论的广泛争议。“会商制度”是否是洪水猛兽,尚未知晓。对于制度制定者而言,他们对思想偏激的学生的关注不是异想天开式的杞人忧天,而是有现实的必要性。当然,“会商制度”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当学生因为忌惮被“会商”而墨守成规,他们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生怕走到太“偏激”的地方。
A.洪水猛兽 B.异想天开 C.杞人忧天 D.墨守成规
答案: D
解析:【分析】A项,洪水猛兽:比喻极大的祸害。B项,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C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D项,墨守成规:比喻思想保守,抱住老规矩不肯改变。应为“畏首畏尾”(比喻疑虑太多,胆小怕事)。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成分赘余。可删去“联手”。B项,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D项,语序不当。应为“将在全国试行”。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2、填空题
16王英琦,1954年出生,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______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守望灵魂》______《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______(由西影厂拍摄)。
答案:安徽省|《求道者的悲歌》|《李清照》
解析:【分析】王英琦,1954年出生,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由西影厂拍摄)。
17.【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8.王英琦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______、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______《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
答案:日本|《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19.解析: 王英琦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20.王英琦创作上多年来坚持______和人道情感,主张文学应向______,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______、高阶美发展。她非常注重散文作者______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______与世界对话。
答案:人文关怀|多学科交叉渗透|多极性|人格的自我修炼| 整体人格
解析:【分析】王英琦创作上多年来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主张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阶美发展。她非常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9.《看社戏》是王英琦在______三年“体验生活”中写出的作品,记叙了自己在河南农村看社戏的经历。社,指______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豫剧,原名“______”,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______、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答案:河南|地神及祭祀土地神| 河南梆子 |常香玉
解析:【分析】《看社戏》是王英琦在河南三年“体验生活”中写出的作品,记叙了自己在河南农村看社戏的经历。社,指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③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答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夫夷以近|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3、问答题
21.阅读《看社戏》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个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早出“五服”了。看来这又是当地人的别出心裁,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如此编下去,包老爷不仅可以坐监,且能逃狱,乃至东山再起,挂帅讨征哩……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候极深,成熟到家。惜乎的是那些配角,不是唱得跟不上锣鼓眼儿,便是手脚动作不配套。好在这些小小的瑕疵,并不能打退台下看客的热情。豫剧毕竟姓豫。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⑴.作者对瞎编乱造的《老包坐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这么写?
答案:作者对这种“瞎编乱造”是不以为然的。写这个是为了下文说明豫剧不囿陈法、兼收并蓄的特点。
⑵.请概括豫剧“未见衰败蔫垮”“活得有滋有味”的原因。
答案:因为豫剧能“兼收并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
⑶.试概括节选部分的大意。
答案:阐述豫剧这一地方戏之所以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⑷.作者是怎样探讨豫剧长盛不衰原因的?
答案:探索豫剧长盛不衰原因,作者是从单一现象回溯、深入到文化历史渊源之中,以高峻的目光审视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探源式的剖析使文章摆脱了就事论事的浅陋,显示出她摒弃女性作家惯常的小女人散文的局限,铸炼自己豪放文风的惊人气魄。
解析:【分析】(1)作者对作品的胡编乱造并不是强烈的反对,因为作者的主题在于说明豫剧的不囿陈法,兼收并蓄的特点的;(2)因为豫剧是深受广大戏剧爱好者青睐的戏剧种类,,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才会“未见衰败蔫垮”“活得有滋有味”;(3)该题考查学生对所指定文段的大意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全文,然后进行概括;(4)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欣赏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学生可以从内容、所用的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艺术手法的探讨的能力。
2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如水的越剧
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很难想象近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的一种奇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的撒野,茂密火红的高粱田孕育了二人转的品格,温山软水的江南无疑就是越剧千回百转的河流和湖泊。
不仅如此,越剧的诞生更在江枫渔火、烟柳画桥,自古便以阴柔为美的江南,大大延拓了观美、享美的疆域,构建了审美、赏美的磁场。在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精华的同时,更构筑起一座美妙的岛屿,让所有热爱江南戏剧的芸芸众生,无不以登临为乐。
有道是女子是水做的骨肉,阴柔之美莫不以女子为甚。如果说三十年代前,男女混演的“绍兴文戏”已如一匹妩媚的绸缎,颇具阴柔之秀的话;那么1938年以后,旦、生、面、丑诸角色以女子出演的新越剧,更是一条女性的河流,顾盼流转千娇百媚里,将女子的阴柔之美、江南的阴柔之美,充盈铺张到了极致,流泻洒扬到了极致。
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深沉哀怨著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质。四工调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调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调作为越剧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无以复加的洒脱和柔美,则更似初夏时节新绿荷塘里孟浪的涟漪。
曲调和唱腔是如此,越剧的器乐无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江南丝竹本来便凝水的声色和精灵,在江南众多的戏剧里,这样的声色和精灵怕以越剧为最。
总思量江南地域里众多越剧的舞台常离不了水,或依偎于河边,或矗立于水中。这样的以水为伴,固然有江南水乡水路便捷的因素,但细细地想来,当委婉的唱腔贴着水面活泼泼地度向四邻八乡,当飘飘的水袖袭着水波妖娆娆地迭出片片倒影,甚至当娇嗔的眼波借着水光的映衬湿漉漉地愈见鲜亮,那份极至的柔美和水灵,又岂是远水的舞台所能比拟?所能打量?
如果说“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不无肤浅地概括了诸多越剧剧目故事主题、情节主线的话,那么哪怕在如此肤浅的概括里,越剧所演绎、所展示的情感审美,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审美,其内涵和形态也已如江南之水的绮丽和丰沛一样,是何等缤纷和华美了。《红楼梦》里焚稿葬花的林黛玉,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一部越剧大典,何尝不是水做骨肉的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情感的演示台、命运的演示台、人生的演示台?总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却让如水的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和地域上一坛情感的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
当一阵阵水样委婉的唱腔、一声声水样妩媚的娇嗔,在江南的乡野市肆间、在江南的谷场河流上悠悠沉浮的时候,那是如水的越剧在水样的流淌。自然的河流,让多雨的江南分外娇媚,而越剧的河流,更让多情的江南令人迷醉。
⑴.作者认为越剧诞生于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江南有适合越剧生长的风土人情和温山软水的地理环境。(只要从人文和地理两个角度答题即可)
⑵.在本文看来,越剧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新越剧全由女子出演,是一条女性的河流。(2)越剧曲调和唱腔以委婉柔美、深沉哀怨著称,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质。(3)越剧的器乐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4)越剧的舞台以水为伴。
⑶.请你简要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特点。
答案:文章大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开头提出越剧的总体特点,中间各段逐一分述,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解析:【分析】(1)本文主要从人文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介绍越剧;(2)越剧的主要特点是主要演员是女性、去掉和唱腔委婉柔美深沉哀怨以及器乐的天下绝响、舞台经常与水相伴;(3)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总结构,首先介绍越剧的总体特点,然后逐一分述,最后电梯,照应开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的概括等能力。
23. 2012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答案:(示例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示例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解析:【分析】一要切合推介所选书籍的内容与特色,二要表达简明得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否灵活地运用得体、简明、连贯的语言来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此种类型的题要多练习,提高做题效率。
24.将下列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连贯、通顺的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疏漏或改变原意。
在当前世界军事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将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物质技术保证的国防科技工业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上。
答案:国防科技工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物质技术保证。当前,世界军事科技迅速发展,我们必须将国防科技工业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上。
解析:【分析】变换句式时要注意,被分成的四个句子不能改变例句的原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母爱是人生的一幅画:责备是冷色,呵护是暖色,关爱是母爱的主色调。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诗:奋斗是内容,拼搏是结构,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答案:参考答案:成长是人生的一部小说:年华是顺序,理想是目标,酸甜苦辣是人生的内涵。
友谊是人生的一出戏剧:真诚是内容,信赖是结构,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题。
解析:【分析】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式要尽量保持一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