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铃兰花》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赎罪/渎职 犬吠/肺腑 和面/曲高和寡
B.啜泣/辍笔 对峙/稚嫩 揣度/度德量力
C.纤细/阡陌 彤云/憧憬 抹布/转弯抹角
D.烙印/落枕 蓓蕾/胚芽 商贾/余勇可贾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xiān/qiān,tónɡ/chōnɡ,mā/mò。A项,shú/dú,fèi,huó/hè;B项,chuò,zhì,duó;D项,lào,bèi/pēi,ɡ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林丹获得华侨大学硕士文凭之所以受到些许质疑,应与他现役运动员训练比赛太过繁忙、无法按时到学校上课有关。林丹的论文《羽毛球世界战略论》听上去绝对不同凡响,若他写作论文的过程也如邓亚萍般艰辛与精彩,不仅人们对他的怀疑将涣然冰释,而且他还将成为另一个既是世界顶级运动员,又获得高等教育硕果的楷模。
A.质疑 B.不同凡响 C.涣然冰释 D.楷模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涣然冰释:形容(相互间)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A项,质疑:提出疑问。B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D项,楷模:榜样,模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多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表现”与“故事”不能搭配。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距离”或“的深入研究”。C项,暗换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幸福是什么 , 。
。 , , 。一旦人的精神需要、情感诉求和心理期待无法获得充分满足和应有尊重,幸福的天平就会在失衡中倒向失望、叹息和迷茫、无助的另一端。
①唯其如此,幸福才会不经意间来敲门
②它是实践付出和心理满足的和谐一致
③幸福固然包含着物质层面的拥有和满足
④所以,幸福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人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与人格实现
⑤但更多指涉精神层面的感受
⑥是健康、情感、财富和理想等生活要素的一种和谐共振状态
A.③⑥⑤④②①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⑥③⑤①④ D.②⑥①③⑤④
答案:D
解析:【分析】②⑥①总说“幸福是什么”,其中①是对②⑥的小结;③⑤④是一个多重复句,④句与后面的文字衔接紧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辍学/阔绰 纯粹/猝然 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 拘泥/忸怩 拗断/执拗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cì/chì,nì/ní,ǎo/niù;A项,chuò,cuì/cù,qiào/ké;C项,qiān/xiān,páo,pí/bì;D项,jī/jí,jū/zǔ,bǐn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家曾在1993年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餐厅之一的名店,是今天硕果仅存的不接受预约定位的名店,上自达官贵人(哪怕是总统),下至贩夫走卒,要吃小笼包,都得一视同仁,乖乖排队,这也是台湾民主发展至今天,人人平等的一个写照。
A.硕果仅存 B.定位 C.贩夫走卒 D.写照
答案:B
解析:【分析】C B项,定位:用仪器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应为“订位”。订位:预订座位。A项,硕果仅存:经过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C项,贩夫走卒:旧时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D项,写照:画人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幕降临,马德里灯光璀璨,全城200多家书店、图书馆、文化单位和40多位文艺工作者共同参加了这场盛典。这个夜晚,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之夜”。
B.有关部门习惯于将周末双休日与节假日“挪”在一起“凑”出小长假。节假日“扎堆儿”放假,往往导致“扎堆儿”出游,公众出游的质量难以保障。
C.我们可以从这次对李章洙赛后的采访中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球队的竞技状态很重要;二是只要拥有必胜的信念,也能以弱胜强。
D.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的一种常态教育。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不合逻辑,“书店、图书馆”也属于“文化单位”,三者不能并列,应改为“书店、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单位”。C项,搭配不当,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D项,语序不当,“训练的残酷”应该是“残酷的训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凡·高、塞尚和其他画家的数十幅名作可能因为博物馆和画廊的LED灯光而存在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的风险。 , 。
, 。 , 。
①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受到凡·高和塞尚等画家追捧的黄色颜料有一大弊端
②黄色颜料中富含的铬酸铅在灯光照射下易变色
③长期以来,LED灯被视为保护这些画作的最理想方式
④也提醒博物馆应认真对待基于LED灯的照明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⑤因为这种灯能够避免自然光和其他灯光对画作造成破坏
⑥这一研究发现,让绘画作品保护者陷入深深忧虑之中
A.①②⑥④③⑤ B.③⑤⑥②④① C.①②③⑤⑥④ D.③⑤①②⑥④
答案:D
解析:【分析】观察所给的六句话可知,③句和⑤句都在讲LED灯光,与横线前内容关系密切,应放在最前面;①句是转折,应排在⑤句后面;②句是①句的原因,应紧承其后;⑥句和④句承接“最新的研究”,应放在最后,故答案选D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9.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家长即使披肝沥胆,也难有所收获,甚至会事与愿违。
B.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C.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不合语境。B项,我行我素:意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C项,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合语境。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也意味着人们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B.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今年2月份楼市微露回暖迹象,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依然处于冬季,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仍会继续下降。
C.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人类的宇航员和机器人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握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D.很多人就餐时选择洋快餐,是因为洋快餐具有相对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多年积淀的品牌信誉,但是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却对麦当劳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可见,洋快餐并不一定安全。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价值观念”和“提高”不搭配,“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概念交叉不能并列。B项,成分残缺,在“仍会继续下降”前添加“房价”。C项,“首次”与“第一次”重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静默了半年多的姚明面对大庭广众宣布:告别NBA。这让习惯了在周六或周日的清晨早早起床,守候火箭队比赛的球迷们怅然若失。从现在开始,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多少人,看着他一步步从稚嫩的菜鸟到NBA球队的核心,从一个普通球员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俱乐部老板、孩子的父亲。9年间,伤痛、荣誉和责任如影随形,这个不再只属于他自己的名字,如何一步步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符号
A.大庭广众 B.怅然若失 C.举世瞩目 D.如影随形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大庭广众: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此处望文生义。B项,怅然若失:心中十分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的样子。C项,举世瞩目:全世界关注。D项,如影随形:比喻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由于“醉驾入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
答案: A
解析:【分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不肯在……方面”后加“多下功夫”;C项,句式杂糅,“对象是……”和“面向……”杂糅;D项,搭配不当,“提高”与“心理”不搭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3.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 。 ,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 。因此说, 。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③①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由“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可确定前一句是①,后一句是⑤,而且第④句是对“但”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应该放在“因此说”的后面。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肖复兴认为,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
B.十几年如一日归还失主钱物的“兰州好爷”赵国福,数年间一直坚持让老人、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的哥”蔡生武……他们虽然朴实无华,却呈现着内在的道德力量。
C.出国留学热持续升温,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美国大学正成为很多国家出国留学的首选。这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D.关外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搭配不当,把“呈现”改为“散发”;C项,成分残缺,“很多国家”后缺“的学生”;D项,句式杂糅,删掉“由于”“引起的”或删除“原因”“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就越快,社会就将越稳定。
②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从逐步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
③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状况专家大声疾呼,民众则不以为然。
④而公众则能够坚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众的安全。
⑤而在中国则是反之。
⑥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专家比百姓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安危。
A.①③④⑤②⑥ B.③⑤⑥④②① C.①③⑤⑥②④ D.⑥④②③⑤①
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这一点”“也能”“反之”“而”等词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2、填空题
16.普·沃兰茨(1893~1950)______社会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______》《纵火者》《______》《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______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斯洛文尼亚| 《与水搏斗》|《妙龄》|南斯拉夫
解析:【分析】普·沃兰茨(1893~1950) 斯洛文尼亚社会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与水搏斗》《纵火者》《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普·沃兰茨(1893~1950)______作家。原名______,生于科鲁什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______,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______的发起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 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答案: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洛弗罗·库哈尔|共产党|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
解析:【分析】普·沃兰茨(1893~1950)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原名洛弗罗·库哈尔,生于科鲁什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 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曹操《短歌行》)
③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④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② ,开国何茫然。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③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答案:(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蚕丛及鱼凫|尔来四万八千岁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4)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20《铃兰花》的艺术特点是: , , 。
答案:环境渲染,激发兴趣|人物描写,出神入化|“藏”“露”有致,匠心独具
解析:【分析】文章注重于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人物描写也比较突出,更重要的是虚实结合,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3、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答案:AD
(2)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答案:紧扣“古老”二字,把重点放在上津城一千多年来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的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进行述说,突现上津古城自古饱受战争创伤和在交通运输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3)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答案:(1)表现出了作者对怎样保护好上津千年文化古城的忧患意识。(2)作者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的方式,将千年的郧阳府城和均州古城的沉没与眼前的上津古城联系在一起,以表现自己情感上要“保护好上津古城”的忧患意识。
(4)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回信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
答案:白须仙翁的上津,童颜稚子的镇长,一老一小的鲜明对比,不仅说明千年古城的生命在延续,并且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继承和发展。这样的结尾,作者一扫前文中走在古城墙上“心中倏忽一颤”所流露出来的沉重的忧虑情思,展现出的是眼前从年轻镇长身上看到的千年古城将永葆青春的一片光明景象,透露出的是作者对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美好未来前景无比憧憬的开阔胸襟。
解析:【分析】 A项中“消除……误解”的理解不合文意。实际上引用这个成语是因为作者要对上津这座一千多年中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的中心议题来进行借题发挥。D项中“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的理解不合文意。作者的引用主观上无此意图,仅是诗中客观上反映了诗人的意向,本文作者要表现的是上津古城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重要语句、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把握能力。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
A.“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韭菜娇小、精致,能唤起诗人细腻、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唐朝的韭菜是不幸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唐朝的韭菜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D.杜甫之所以“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为什么要生产垃圾食品和创作垃圾文化。
E.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答案:AC
(2)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答案:在唐朝,韭菜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朴素本分、安静单纯、露水盈盈,就像一首精致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极为精致,就像没有受到污染的韭菜。
(3)请指出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答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写出唐朝的韭菜清清爽爽、自然本真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韭菜的赞美之情。
(4)请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在文中,作者把唐朝的韭菜、杜甫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如今的韭菜、今人对文学的创作态度进行了对比,抨击了今人急功近利、轻浮急躁的心态,
表达了作者对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纯朴的呼唤。
解析:【分析】A项,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是韭菜,而非杜甫的诗歌,故A错;C项,对唐朝的韭菜而言,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是一件幸运的事,故C错。学生可以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重要语句、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把握能力。
23.参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明月、渌水、白鹿,李太白携长剑一柄遍访名山。
答案:答案示例:乱石、惊涛、故国,苏东坡把美酒一尊还酹江月。
东篱、菊花、南山,陶渊明荷耘锄一杆守拙园田。
锦帽、貂裘、平冈,苏东坡持雕弓一张怒射天狼。
解析:【分析】仿写时要注意形似意谐,即句式上和例句一致,内容上和例句和谐。回答本题时还要注意例句中的前三个意象是诗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仿写时不能偏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掌握情况。把长句变成短句时,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弄清长句包含的所有要素;其次要求每个短句通顺、无语病;最后要涉及长句中的所有要素,不能有遗露。
24.为促进城市转型,彰显文化底蕴,市博物馆拟开设名人橱窗展,请你就下列材料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嵇康简介。
①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淮北)人。
②嵇康喜爱音乐,熟悉琴曲,著有《琴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③嵇康的诗歌今存60余首。内容上主要表现其“轻世肆志”的人生态度;形式上多受《诗经》影响,以四言诗为主。其代表作为《赠秀才入军》18首和《幽愤诗》。
④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⑤嵇康俊逸潇洒,伟岸有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被司马氏杀害,死时四十岁。
答案:答案示例:嵇康(223—263):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淮北)人,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伟岸有节。诗歌成就较高,另著有《琴赋》《养生论》等。
解析:【分析】从题型上看是人物简介,但从考查的知识点看,该题属于语段压缩。考生可以就嵇康的生活时代、身份、思想、成就等进行概括,提取出最重要的信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否灵活地运用得体、简明、连贯的语言来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此种类型的题要多练习,提高做题效率。
25.对下面的一则公益广告进行点评,不超过30字。
双面用,不丢面。(倡导节约用纸广告)
答案:采用了双关手法,倡导不弃用纸张的另一面,又指这样做不丢脸;语言整齐简短风趣,朗朗上口。
解析:【分析】作答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对这一则公益广告进行点评,先就“面”的双关意义进行解释,再从语言的简练和整齐上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否灵活地运用得体、简明、连贯的语言来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对此种类型的题要多练习,提高做题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