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短篇小说选读》选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课件(17张ppt)+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短篇小说选读》选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课件(17张ppt)+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2:20:4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导入:(屏展)(生齐读)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师:很多亲身经历文革的作家用他们的文字反思文革,呼唤美好的人性,比如巴金的小说《小狗包弟》。今天我们学习冯骥才的反思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屏展)
1、借助描写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2、把握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见长。那么本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活动三: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生1梳理小说情节:?一对夫妻因身高差异饱受非议?,女人生子仍受议论?;文革开始夫妻同受批斗屈辱;?丈夫入狱?女人忍辱等待;?丈夫出狱?夫妻团圆;?女人中风?丈夫扶持?;女人病故????丈夫鳏居 。
师:(语言再简洁些)
生2:讲述了外貌十分不相称的一对知识分子夫妻,经历了外人好奇的眼光和政治环境的压迫后依然相守的平凡却不平淡的生活。
生3习惯摧毁了一个家庭,文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师:在这篇小说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高女人、矮丈夫、裁缝老婆。那么你认为最精彩的人物是谁?
他们的悲剧命运又是谁造成的?
(屏展)讨论交流
最精彩的人物是谁?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
(屏展)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学案上(活动四:个性发现)的问题内部讨论交流,形成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水平的成果,至少一人记录并整理,5分钟后展示交流,要求展示时能结合文本,发言有条理。(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巡视,给予相应指导,1分钟后允许学习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其他人自主朗读描写人物的有关部分。)
5分钟后师生共同点评板书在黑板的第一个问题(人物形象)并通过幻灯片依次明确:裁缝老婆、高女人和矮丈夫两组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典型性、代表性。
活动四:个性发现
1、你认为小说写得最精彩的人物是谁?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形象特点。
学习小组代表板书,结合文本分析:运用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总结裁缝老婆形象特点;运用肖像外貌、动作、细节描写总结高女人、矮丈夫特点。(师简评明确)
(屏展1)裁缝老婆: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她有着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这是一个自私、卑劣、无聊、庸俗、冷漠、无知、愚蠢、恶毒、市侩的小市民形象。
(屏展2)她是街道积极分子,团结大楼居民里的佼佼者;更是封建积习、世态丑陋与无知无聊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个牺牲品。或许她对高女人夫妇本无敌意,然而其根深蒂固的男高女低的婚姻观念,使她在高女人夫妇不幸的命运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师(总结并板书):裁缝老婆身上集合了人性的弱点:假、恶、丑
师:能引起裁缝老婆高度关注的高女人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过渡到对高女人的分析)哪个组先来?
学习小组代表展示对高女人的分析(肖像、动作、细节),师点评。
师追问:怎样的男人值得高女人如此付出?生1展示(简洁些)
师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屏展)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图片,外人眼中的(图片1)“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但是(图片2)“他俩总在一起,形影不离”;即使死神无情地拖走了高女人(图片3)“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两个人的爱情超越了生死。
(屏展)高女人和矮丈夫:大胆追求爱情,努力经营幸福;夫妻间寂静相守、平静相爱、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一对善良、宽容,忠于爱情、精神至上、不愿落于俗套的知识分子夫妇形象。
(屏展)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是人类所拥有的真挚的情感,也是人性的优点:真、善、美。好比他们头顶的那把伞,在外人眼中撑得再滑稽也是坚贞爱情的见证;也像是高女人病后连接他俩的那根麻绳,虽然艰难缓慢总是无比坚韧。在小说中“伞”和“麻绳”都是温暖的存在。
师:如此坚信爱情、患难与共的夫妻却以悲剧收尾,是谁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屏展)裁缝老婆?团结大楼?(哪个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
2、文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 无聊的看客和社会
【明确】a邻居家的老爷子:吃团圆饭时,把一个细长的啤酒瓶和一罐矮墩墩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嘲笑楼下的夫妻俩,引得全家人哄然大笑,一直笑到饭后闲谈时。(好奇莫解)
b多嘴多舌的人:议论纷纷。
c一些闲得没事儿的婆娘们:对着他俩不相称的背影指指画画,难禁的笑声,憋在喉咙里咕咕作响。(嘲笑)
d有些孩子:一见到他俩就哄笑,叫喊着“扁担长,板凳宽”(哄闹)
e少数不爱管闲事的人:上下班碰到他们时,最多也只是点点头,打一下招呼而已。
f众人在批斗大会上的闹剧。
“团结大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时代的混乱、暴戾或不合理在其中
得到体现。在这特殊的环境中,人们喜欢窥视别人,喜欢猜测,散布谣言。高女人和矮丈夫在世俗眼里的不从俗引起团结大楼居民的歧视,使夫妇二人陷入了困境。
“文革”中,世道狂乱,人人失去常态,宁肯无知,宁愿心狠。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
悲剧性遭遇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他们的悲剧如此醒目、如此凄凉、具有代表性。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以及人们心理的恶劣习惯势力造成了这个悲剧。?
(屏展)小结:恶劣习惯、病态的世俗、扭曲的时代:摧残人性、毁灭自由、践踏人权、上演闹剧、炮制悲剧。
师总结:人本来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世俗、冷漠的一面,当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来临,人性中那庸俗的一面由“地下”转到“地上”,被合法化,导致人格缺失、人性扭曲。人性中的丑陋与罪恶在文革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制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促使人们反思文革、反思悲剧,这是人性的挣扎与复苏。
师生齐读:课本P84 28段“第二天一早”; P86上面一段“这情景奇异。可怜”6段“大楼里的人们”
活动五:质疑问难
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想与大家探讨?(摘录学生上交学案上的问题如下)
为什么对夫妻没有语言描写?2、裁缝老婆会有什么下场?3、落实政策后,矮丈夫
为什么还住在门房里? 4、为什么写高女人去老婆婆家接孩子?5、夫妻为什么不辩解?6、如何理解“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7、夫妇为什么不反抗或离开?
活动六:妙笔生花
(屏展)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触动?(1分钟准备,谁先来?)
【明确】(1)赞美高尚、纯洁、真挚的爱情。小说中的高女人和矮丈夫大胆追求爱情,努力经营幸福。夫妻间寂静相守、平静相爱,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是人类所拥有的真挚的情感,好比他们头顶的那把伞,在外人眼中撑得再滑稽也是坚贞爱情的见证;也像是高女人病后连接他俩的那根麻绳,虽然艰难缓慢总是无比坚韧的。
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生活中总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面对外人的冷眼和中伤“闻如未闻”,只愿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地相守一生。(双重压力下的执着坚守)
(2)批判卑微、污浊、丑陋的世俗心理。病态的世俗、扭曲的时代。团结大楼的人们的社会心理有着不健全之处,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裁缝老婆卑微、污浊的一面,这是一种社会心理习惯。世俗的病态心理加上“文革”这个颠倒黑白,混淆美丑,人性扭曲的非常时期,使得丑陋和罪恶竞相爆发,恶之花恣意开放,可以堂而皇之的摧残人性,毁灭自由、人权,不断地上演一幕幕荒唐的闹剧,炮制一幕幕凄惨的悲剧。
(3)恶劣习惯。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世界,尽力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这里的“习惯”指的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标准,指符合众人欣赏目光的事情。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在一个人无知无觉的时候,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的生活,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它。高女人和矮丈夫的婚姻正是受到了这种“习惯”的影响,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波折,他们身边的许多人怀着难解的甚至是带着敌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也是因为“习惯”。
(4)呼唤善良、同情、宽容的市民文化。(关注与忽略)高女人是一个普通的化验员,而她的矮丈夫是化学工业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拿着不菲的工资。邻里的窃窃私语愈演愈烈,也愈加恶毒起来,一切皆因他们俩那引人注目的身高对比,人们只关注他们不和谐的外表,却忽略他们平静的相爱。忽略了人性深处最感人的东西———爱情,同情,善良。
团结大楼里生活着一群愚昧无知又可怜可鄙可悲的人,他们缺少自主意识,随着外界的干扰起舞;他们带着阴暗的心理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竭尽所能地挖掘谈资;他们以自我或社会给予的标准生活。这种市侩心理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垃圾,也有极左政治的社会遗毒,它们的共通之处,是对人的不尊重,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漠视和践踏。这种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漠视,终于酿成了这对“反常”夫妇的悲剧。小说通过这个悲剧的产生,呼唤市民文化心理中的温情、善良、宽容。
【总结】(屏展) 冯骥才曾说:“生命是一种真实。只要真实,不被发现,不被注目,不被宠爱,都不必自怨自悔和自暴自弃。”
【老师明确】因为生命本身的真实,所以我们选择坦然面对,就像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面对别人的冷眼和中伤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彰显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无论外界如何纷繁复杂,我们都不能迷失自我。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呼唤美好的人性,对生命倾注全部热情,坚强而乐观地好好活着。
板书:
裁缝老婆 高女人、矮丈夫
︱ ︱
呼唤美好人性 假恶丑 真善美
挣扎 ︱ 反
文革
复苏 ︱ 思
悲剧
课件17张PPT。冯骥才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血淋淋的尸体,那么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冯骥才【学习目标】

1、借助描写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2、把握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最精彩的人物是谁?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
讨论交流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学案上(活动四:个性发现)的问题内部讨论交流,形成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水平的成果,至少一人记录并整理。5分钟后展示交流,要求展示时结合文本,发言有条理。裁缝老婆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
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
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
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一个自私、卑劣、无聊、庸俗、冷漠、无知、愚蠢、恶毒、市侩的小市民形象典型性她是街道积极分子,团结大楼居民里的佼佼者;更是封建积习、世态丑陋与无知无聊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个牺牲品。或许她对高女人夫妇本无敌意,然而其根深蒂固的男高女低的婚姻观念,使她在高女人夫妇不幸的命运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他俩总在一起,形影不离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大胆追求爱情,努力经营幸福。
夫妻间寂静相守、平静相爱、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一对善良、宽容,忠于爱情、精神至上、不愿落于俗套的知识分子夫妇形象。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是人类所拥有的真挚的情感,好比他们头顶的那把伞,在外人眼中撑得再滑稽也是坚贞爱情的见证;也像是高女人病后连接他俩的那根麻绳,虽然艰难缓慢总是无比坚韧。
代表性 裁缝老婆? 团结大楼?恶劣习惯

病态的世俗
扭曲的时代
摧残人性
毁灭自由
践踏人权
上演闹剧
炮制悲剧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触动?合作探究冯骥才自己曾说:“生命是一种真实。只要真实,不被发现,不被注目,不被宠爱,都不必自怨自悔和自暴自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