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列传》学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B.齐威王横行
C.今者臣从东方来
D.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B.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C.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D.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陛楯得以半更
半夜
②又恐受赇枉法
接受贿赂
③秦倡侏儒也
“倡”同“娼”
④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侪辈
⑤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四匹马
⑥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隐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②若无远有所之 ③恶能饮一石哉
④秦倡侏儒 ⑤陛楯者皆沾寒 ⑥抵掌谈语 ⑦威王大说
⑧赍以姜枣 ⑨微闻芗泽 ⑩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A.①③⑧⑨
B.②⑤⑥⑧
C.②③⑧⑨
D.③④⑥⑩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奢:奢侈
B.若亲有严客
严:敬重
C.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故:旧交情
D.革车千乘
乘:量词,相当于“辆”
7.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合尊促坐,男女同席
B.奉觞上寿
C.乐极则悲
D.后有遗簪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国大举侵略齐国,淳于髡劝说齐威王向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军听到消息后连夜撤了军。
B.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之事,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C.淳于髡虽然出身低下,但他口齿流利,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客。
D.淳于髡劝说齐威王“罢长夜之饮”的一段话采用了“赋”的手法,逐层递进,形象地说明了“乐极则悲”“极之而衰”的道理。
9.文章交代淳于髡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吏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 ①践更:服徭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依恃,凭仗
B.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稍稍、稍微
C.不可得,各厌其意
厌:满足
D.既已振人之命
振:挽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姐姐的儿子被人杀死,仇家未获,当郭解从仇家口中得知外甥是强迫他人喝酒而自招杀身之祸后,便不怪罪仇人而放走了仇人。
B.有人对郭解不敬,“箕踞视之”,他的门客要杀掉此人,郭解不但不责怪,反而嘱咐尉吏免掉此人的徭役。
C.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不听贤人豪士的调解,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等郭解离去后,洛阳的豪士再从中调解,才肯听从。
D.文中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如“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的情节,衬托出郭解声望很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测评
1.C [A项古义:询问数量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几何学。B项古义:率意而行。本句指齐威王称雄一时之事。今义:任意胡来,含贬义。D项古义:不问政事。今义:经过治疗无效(而死亡)。]
2.A [A项是判断句。]
3.C [A项竟然/相同;B项道歉,表示歉意/劝告;C项皆为率领;D项请允许我/请求。]
4.C [①两个词,半,一半;更,替代。③表演歌舞的人。⑤四匹马拉的车。]
5.D [①“尝”同“常”,②“无”同“毋”,⑤“楯”同“盾”,⑦“说”同“悦”,⑧“赍”同“剂”,⑨“芗”同“香”。]
6.A [奢:多。]
7.D [A项“促”,B项“上”,C项“极”都是词类活用。]
8.A [是齐威王主动派淳于髡去的而非淳于髡自己请求的。]
9.交代身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淳于髡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隐语的手段,规劝君王,在国家振兴中发挥了个人的积极作用。这卑微的身份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10.B [微:偷偷地,悄悄地。]
11.C [C项都是动词,到。A项介词,用,拿/连词,表并列。B项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大概。D项介词,给/表疑问的语气词。]
12.C [错在“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
13.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加罪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2)在家乡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
(3)(这个人)觉得奇怪(认为这件事很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徭役。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为见义勇为,在孝文帝时被杀。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他小时候阴险狠毒,心中愤慨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他为朋友报仇不惜性命,窝藏亡命之人,违法犯禁,四处劫掠,以及私自铸钱、盗掘坟墓,更是不可胜数。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就像是犯法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检点自己,用恩德报答别人的怨恨,多施恩惠而很少希望别人报答。但他自己喜欢行侠义之事甚于从前。救了别人性命,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阴险狠毒,突然因为小的怨恨而行凶还和以前一样。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灌人家。那人生气,拔出刀来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后,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你)却捉不到凶手。”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没有道理。”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有一个人独自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郭解的门客想杀了那人。郭解说:“在家乡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吏说:“这个人,是我急需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求他去。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徭役。这个傲慢的人就袒着上身去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作为。
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有人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连夜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勉强听从了郭解的劝告。郭解于是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很多尊者在这里从事调解,你们大都不肯听从。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话,我怎么能从邻县夺取当地贤德而有地位的人的权势呢!”郭解于是连夜离去,不让别人知道,说:“暂且不要听我的话,等我离去后,让洛阳的豪士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谨守恭敬,不敢乘车进入他们县衙办公的地方。他到别的郡和王国,替别人办事,事情可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使各方满意,然后才敢吃人家酒饭。大家因此十分尊敬他,争着供他使用。城中少年和附近县的贤人豪杰,半夜来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请求把郭解的门客带到自己的房舍去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