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4: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初唐诗歌的总体特征;
2、
结合注解,解读诗歌大意;
3、
感受诗歌景物形象;
4、
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感表达的技巧。
学习重点:
1、
景物形象的分析;
2、
艺术技巧的把握。
学习难点:景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关系。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注音:
海曙(
)签署(
)暑假(

淑气(
)辣椒(
)菽麦(
)沾巾(
)粘贴(

2、词语解释
⑴宦游人:
⑵物候:
⑶淑气:
⑷绿蘋(pín):
⑸古调:
3、名句默写
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4、了解作者: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  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咸亨元年登进士科第,授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圣历元年,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后免官回洛阳。神龙二年武后召见,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卒。年六十余。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恃才傲物,颇为时辈所嫉。
5、文题·背景
“早春游望”揭示了季节特征及诗人的活动特征。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友人,其名不祥,时为晋陵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县(同属毗陵郡)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情感赏析】
本诗中最能揭示思想感情的词是?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艺术手法赏析】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很注重词语的铸炼和感情氛围的营造。(至少写出三种表现手法)
1、手法:

分析:

2、手法:

分析:

3、手法:
。分析:

4、手法:

分析:

【深度赏析】
1、诗歌景物的形象特征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诗人是如何表达这样的特征的?
答:

2、从表达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赏析“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两句诗。
答: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字形和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海曙(shǔ)
签署(shǔ)
署假(shǔ)
红薯(shǔ)
B.辣椒(jiāo)
菽麦(shū)
赎(shú)罪
蔬(shū)菜
C.粘贴(zhān)沾巾(zhān)毡帽(zhān)
饱蘸(zhàn)
D.悲催(cuī)摧残(cuī)璀璨( cuǐ)啐骂(cuì)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2.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
3.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答:
【课外阅读】
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虞世南
垂綏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綏,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綏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唱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涵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shǔ
shǔ
shǔ
shū
jiāo
shū
zhān
zhān
2、词语解释
⑴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这里指陆丞和诗人自己
⑵物候:指自然现象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
⑶淑气:指春天温暖的气候。淑,美好。
⑷绿蘋(pín):浮萍。 
⑸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诗。这里是赞美陆诗的情感基调有古人之风。陆诗今已不存。
3、名句默写
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⑵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课堂学习案
【内容分析】
首联:宦游惊物新。抒发感慨,表现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颔联:写新春伊始。
颈联:写游望。颔联、颈联写“惊新”,写出了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与中原物候不同,表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
尾联:回扣诗题,点明主题。“歌古调”是对陆丞原唱《早春有望》思乡心切,“古调”使诗人的感情如决堤之洪水,满怀悲痛,喷涌而的称许,游子伤别是古来诗人常咏的,“古调”当指此。“忽”言时间的短促。“归思”除指思归乡里外,还有思归京洛做官之意。“欲沾巾”道出了“归思”之情的深厚强烈,说明“归思”不得,伤心之极。
【领悟情感】
“归思”。手法:直接抒情,尾联直接道明情感。用乐景衬哀情,以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烘托出作为游子的诗人不能归家的苦痛。
【艺术手法分析】
1、手法:拟人和化静为动手法的运用,勾勒出一幅全方位、立体感的江南早春图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分析:第二联写“早春”,第三联写“游望”。“出”“渡”“催”“转”四字,用字奇妙,“可谓眼”。富有动势的动词,使静态的景物富有“生命”。生机盎然。云霞本在海的上空,“出”字写出了云霞海日腾升的过程;春色自江南而北,用一“渡”字把梅柳拟人化,使之更加形象精确;“催”字把“淑气”(温和的春气)拟人化,好像“黄鸟”又唱又跳是“淑气”在催促鼓励他;“转”字把“晴光”(明媚的春光)拟人化,好像“蘋草”有嫩绿变为深绿是“晴光”把它转变的。诗人妙用动词,化静为动,化景物为情思,使绚丽的朝霞、蓬勃的海日、温和的“淑气”、明媚的“晴光”以及怒放的梅花、柔软的柳枝、婉转欢畅的黄莺、泛溢晴光的“绿蘋”组合交织成一幅全方位、立体感的江南早春图,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2、手法:直抒胸臆。
分析:首联直抒感慨,情怀激烈。“宦游”,指因做官离家外游。“
物候”,应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自然景物。前面冠以“
独有”“
偏惊”二语,着重强调前后呼应,语气强烈:只有在外地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外地物候的变化感到触目惊心
。这两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构成强烈浓郁的抒情气氛。
3、手法:化用
分析:“淑气催黄鸟”化用了陆机“蕙草绕淑气,时鸟多好音”的诗句,“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晴光转绿蘋”化用了梁代诗人江淹的光转绿蘋”的诗句,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4、以乐景写哀情。
分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
【深度赏析】
1、答:“物候新”。
诗人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
拟人: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2、这两句诗回扣诗题,点明主题。“忽”言时间的短促。“归思”除指思归乡里外,还有思归京洛做官之意。“欲沾巾”道出了“归思”之情的深厚强烈,说明“归思”不得,伤
心之极。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A.署假-暑假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
3.(2)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2分)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2分)
【解析】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1)分析篇章结构之开头的作用。开头一般引出下文、统领全文,点明题旨。答题思路:赏析诗句(可从关键词入手),表现手法,描绘画面,表达效果(结构上,情感主旨上)。“独有”与“偏惊”在表达情感上看似矛盾,“宦游人”写作者奔走于仕途,“物候新”呼应标题“早春”一词,点明时令特征。(2)赏析表现手法之情与景的关系。情与景是诗歌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一般的,诗歌先写景状物,后抒情言志。二者的关系是衬托(正衬、反衬)关系。这首诗前六句写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尾联“归思”与“沾襟”表明了作者的归思不得的伤感。
【课外阅读】
4、答案:选D
【解析】虞世南的《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直接描写的就是蝉。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次句写蝉声之远传,令人想到蝉的清华隽朗高标逸韵。最后两句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在上两句基础上引出的议论——直接抒情,内容如C项所说。句中“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本诗托物寓意(言志),故D项“事、景、情、议融为一体”之说,与作品不相符合,且“议”便是直接抒情。
5、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