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了解
1.
作者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永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今江西吉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永丰)人,自称庐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朝中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感情亦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
(二)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下列诗句或词句。
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老师问:这些句子从内容上来说都是抒发什么情感的?
学生答:离别相思
老师引导: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离愁的词作,欧阳修的《踏莎行》。
(三)学习过程
【学习上片】
1.读上片,填空。
上片前三句以
写景
为主,后两句以
抒情
为主,
离愁
一词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赏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1)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组织在讲义上,然后口头回答)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3.巧用意象
残梅:不能折梅寄远的离思之情
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
(2)细柳:忆及当初折柳赠别之离愁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
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
学生齐读:有关“柳”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薇》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草薰:最易牵惹出离愁别恨
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
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
【意象小结】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4.上片这三句描绘美好的春天有什么作用?
这美妙的春景,吸引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这“良辰美景”,对于远游他乡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因为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难免引起怅怅的离情别绪。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作用: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离愁,景越美,愁越重,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无限离愁。
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离愁”比喻成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行人的愁情。
你能想起哪些用具体的事物写“愁
”的诗词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春水喻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重,舟不可载)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以烟草、风絮、梅子雨喻之)
【齐读下片】
1.理解词语(口头回答)
2.学生思考讨论:下片写的是什么内容?
下片写行人想象中居妇的离愁。行人想象居妇因思念自己痛苦至极,劝她不要倚栏远眺,因为这样只会更添离愁。
这种通过想象,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更加深化了在外行人的离愁别绪。
(四)当堂训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读《邯郸冬至夜思家》一诗,诗歌三、四两句是怎样表达思家之情的?(写在讲义上)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三、四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六、全词学习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合理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七、比较阅读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