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客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6: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客至》共1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
4、熟背全诗。
学习重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
学习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花径(
)根茎(
)苍劲(
)盘飧(
)飨士卒(
)樽酒(
)鳟鱼(
)蹲着(
)遵守(
)旧醅(
)陪伴(
)培养(
)赔偿(

2、词语解释
⑴舍:

⑵但见:

⑶花径:

⑷缘:

⑸蓬门:

⑹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

⑺市远:

⑻旧醅(pēi):

⑼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名句默写
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诗歌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太薄只有陈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招待。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唤来喝尽余杯!
5、文题·背景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到达成都的,寄居在西郊院花溪北的草堂寺。次年即上元元年(760)春天便在浣花溪畔择地营建草堂。浣花溪四季有水,风景秀丽,林塘优美。诗人在这里过的是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杜甫是著名的诗人,来草堂相访的人不少。这些客人有慕名而来的官吏,也有知心朋友。在他接待的客人中有一位崔明府最使他高兴,于是他写了有名的七律《客至》。这位崔明府的过访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愉快,表现在诗里,情绪热烈,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艺术手法赏析】
本诗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大大增添了本诗的艺术感染力。(至少写出三种表现手法)
1、手法:

分析:

2、手法:

分析:

3、手法:

分析:

4、手法:

分析:

【深度赏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请赏析“群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的表达作用。
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这一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4、这一联中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答:


5、尾联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答:

6、简要分析该诗在构思和表达方面上的特点。
答: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花径(jìng)根茎(jīng)苍劲(jìn)脖颈(gěng)
B.盘飨(sūn)飨士卒(xiǎng)犒赏(kào)饕餮(tiè)
C.樽酒(zūn)鳟鱼(zūn)蹲着(zūn)遵守(zūn)
D.旧醅(pēi)陪伴(péi)培养(péi)赔偿(péi)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杜甫《客至》,回答后面的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答:

3.尾联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答: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5、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

6、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那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花径(jìng)根茎(jīng)苍劲(jìng)盘飧(sūn)飨士卒(xiǎng)樽酒(zūn)鳟鱼(zūn)蹲着(dūn)遵守(zūn)旧醅(pēi)陪伴(péi)培养(péi)赔偿(péi)
2、词语解释
⑴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⑵但见:只看见。
⑶花径:开满花的小路。
⑷缘:因为。
⑸蓬门:蓬草做成的门户,此指房子简陋。
⑹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离市镇较远,盘中食物味道单一。飧,熟食。
兼味,即重味,多种味道。
⑺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⑻旧醅(pēi):]指隔年的陈酒。醅,
一种没有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故杜甫以旧醅待客为歉。
⑼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探问语气。言客人如肯和邻翁共饮,就唤他来一同喝完我家的几杯剩酒。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取,语助词。呼取,叫,招呼
3、名句默写
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⑵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色彩淡远的水鸥图,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是田园特有的景观。
颔联:写迎客。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颈联:写准备酒菜。因远离街市,临时买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抱歉之情和竭诚尽意的盛情溢于言表。字里行间更充满了主客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
尾联:写准备喝酒。因两人饮酒有点冷清,就征询客人意见,是不是把邻居老翁叫来一起热闹热闹。客人虽是明府,即县令,但他是亲戚(一说是杜甫母舅,一说是杜甫表兄),诗人不太拘礼,想叫邻居老翁来陪客。这一细节,不仅表现出了主客之间诚挚直率的友情,也表现出诗人与邻居关系的亲近。
【情感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是全诗四联八句都是叙述描写,没有一句情语。作者寓情于事:首联写环境,点明时间,为后面热烈欢迎崔明府作好铺垫。颔联叙迎接,透露出对客人的高度热情。颈联写款待,简朴中蕴含真情。尾联写呼取邻翁同饮,更深化了诗人对客人率直诚挚的态度。总之,诗人喜悦之情,都自然的融会在全诗的始终。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透出了诗人对崔明府热烈欢迎的态度。
【艺术手法赏析】
1、衬托手法。
分析:首联写溪水满溢,草堂的前前后后都是春水,给水鸟提供了方便,诗人每天只能和一群一群的白鸥为伴,环境的清幽僻静,衬写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2、互文手法。
分析:颔联中的“不曾”“今始”是就“扫”和“开”来说的,意即前些日子既没有清扫花径,也没有打开蓬门;今天是即清扫花径,也打开蓬门。而且“客”与“君”对举,说明前些日子有客来,今日才有你这位稀客临门。
3、寓情于事。
这篇叙事诗,诗人喜悦之情,都自然的融会在全诗的始终。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透出了诗人对崔明府热烈欢迎的态度。
4、对比手法
诗的首联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深度赏析】
1、答: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答: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3、答: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4、答: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⑴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⑵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5、答: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而招饮,表现出一种直率纯朴的人际关系和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6、答:⑴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⑵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D(A.苍劲jìn—jìng;B.盘飨——飧C.蹲着zūn—
dū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3、答: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4、答: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课外阅读】
5、“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诗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即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6、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
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
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道“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