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4、熟背全诗。
学习重点:
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学习难点:
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接大荒(
)慌张(
)说谎(
)乱飐(
)毛毡(
)飕飕(
)薜荔墙(
)薛城(
)文身地(
)花纹(
)坟地(
)
2、词语解释
⑴接:
。
⑵大荒:
。
⑶海天愁思正茫茫:
。
⑷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出荔墙:
。
⑸江流:
。
⑹九回肠:
。
⑺百越:
。⑻文身地:
。
3、名句默写
⑴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
⑵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4、诗歌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5、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6、文题·背景
唐顺宗李诵即位那一年(805),支持王叔文集团革新朝政。可悲的是李诵是位病人,太子李纯又十分仇视革新,因此这次改革很快因顺宗禅位李纯(宪宗)登基而宣告失败。以柳宗元、刘禹锡为首的八个主要成员都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至宪宗元和十年(815),相继被召回京城。由于阻挠势力强大,又都被派往远州任刺史,名升暗降。柳宗元为柳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州市)刺史、韩泰为漳州(治所在今福建漳州市)刺史、韩晔为汀州(治所在今福建长汀县)刺史、史、陈谏为封州(治所在今广东封川县)刺史。柳宗元于六月到达柳州任所。柳州的荒僻,贬谪的痛苦,对好友的怀念,使诗人心情郁愤不平,登高远眺,写下了这首诗。诗题包括五个地方,五个地方代表五个人,“登柳州城楼”暗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寄漳汀封连四州”则写出诗人眼望四州,苍茫百感,纷纭万象,无不奔赴眼底,心中充满了万般愁绪。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艺术手法赏析】
本诗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大大增添了本诗的艺术感染力。(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手法:
。
分析:
。
2、手法:
。
分析:
。
3、手法:
。
分析:
。
【深度赏析】
1、 首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答:
2、首联创设了怎样的的意境?
答:
3、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答:
4、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答:
5、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
答:
6、“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
答:
7、颔联所写景物与下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答:
8、颈联写景很有层次,请同学们说说看,是从哪两上层次来写的?
答:
9、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答:
10、颈联上下句在逻辑上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
11、诗人不能与友人互通讯息的障碍是什么?
答:
12、尾联饱含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接大荒(huāng)慌张(huāng)
说谎(huǎng)
B.
乱飐(zhǎn)
毛毡(zhān)
飕飕(sōu)
C.
薜荔墙(bì)
薛城(xuē)
劈柴(pī)
D.
文身地(wén)
花纹(wén)
坟地(fé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完成4-6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接大荒(huāng)慌张(huāng)说谎(huǎng)乱飐(zhǎn)毛毡(zhān)飕飕(sōu)薜荔墙(bì)薛城(xuē)文身地(wén)花纹(wén)坟地(fén)
2、词语解释
⑴接:看见,目接。
⑵大荒,指偏僻边远的地方。
⑶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
⑷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出荔墙:这两句是写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暗含感慨仕途中险恶之意。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飐,吹动。芙蓉,即荷花。薜(bì)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⑸江流:此指广西柳州的柳江。
⑹九回肠]指愁思缠结。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⑺百越]即百粤,古代既是民族名,也是地名。古代南方的国家,以越国最大,自从越国被楚国打败,其子孙散处海上,江浙闽越之地皆为越族所居,故称百越。此处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⑻文身地: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3、名句默写
⑴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⑵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上句写景,下句写心情。“高”使人想到登高望远。“接”把城楼和四面荒野连在一起,点名身处之境的荒凉偏僻。这句是说诗人登上柳州城楼,逞目而望,望中所见是广大无边的荒野。“海天”写出了眼前宇宙的空旷。“茫茫”则写出诗人面对这大荒、这海天感到荒凉、寂寞、空虚,没有着落,只觉得心中茫茫一片,其愁苦难以名状。这一句是写独立高楼之上的诗人,面对海阔天空的宇宙空间正愁思茫茫。
颔联:写近景。进一步抒发作者因受强权压抑而被贬的愁思。
颈联:写远眺之景——岭树、江流。抒发浓浓的思念之情。
尾联:补足题目,点名愁苦的真正原因。
“共来百越文身地”是说他们无人都被贬谪到百越的文身之地。他们所处的五洲,当时都是十分荒僻的落后地区,流放充军的所在。环境十分恶劣。“犹自音书滞一乡”是说五处地方相隔甚远,音书难寄,只能留滞于各自被贬之地,无法送到。处境十分孤苦。因而作者只有“愁思正茫茫”了。
【情感赏析】
这是用七律形式写成的抒情诗,景中有真情,赋中有比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抒发了作者郁愤不平之情。
【艺术手法赏析】
1、比喻象征手法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两句,“惊”“密”“乱”“斜”是从诗人的感受上写景。这里不仅是写自然之景,也隐喻当时的政治局面。影射了政局的倏忽多变,斗争的残酷无情。“芙蓉”“荔枝”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荔枝”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受风雨吹打,怎能不使诗人感慨身世,产生联想,“愁思”弥漫于茫茫海天。此联的景中含情,赋中有比兴,有机结合,毫无斧凿之痕。
“江流曲似九回肠”一句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的满怀愁苦,加浓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有实有虚,实虚结合。
“岭树重遮千里目”一句点明了登楼目的:作者怀念其他四位被贬的好友,想登高楼望一望他们的所在,以慰相思之怀。然而事与愿违,游目纵望,则海阔天空;注目一望,则又有层层的岭树遮断了视线。想望也望不出去。“江流曲似九回肠”一句,写因为层层的岭树遮断了视线,看不到千里之外友人所在之地,心中的愁思就更增添了一层,觉得那弯弯曲曲的江流招惹的人肠一日而九回,愁不堪言。上一句直叙,下一句比兴,有实有虚,由实而虚。把对友人的思念又延伸了一步。
【深度赏析】
1、答:“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
2、答:辽阔荒凉。
3、答: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4、答: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5、答: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
6、答:凶猛、残酷。他们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打击,是作者愁思之一。
7、答:此处为近景,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颈联是远景。
8、答: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
9、答: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10、答:因果关系,之所以愁肠百转,直接原因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属于流水对。
11、答:“岭遮”“江曲”,音信难通。
12、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情感,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C(劈柴:pī-pǐ)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意对即可)
3.答: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阅读】
4、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5、《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6、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