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将进酒》。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歌《将进酒》进行赏析指导;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变化,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诗仙”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杜甫有诗为证。(多媒体出示杜甫的诗《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范仲淹笔下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朗诵的翅膀走进李白的《将进酒》,去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
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就在琅琅书声中开始我们的新课学习,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诗歌大声读两遍。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读准下列生字(多媒体出示)
4、听配乐朗读
5、齐读
三、诵读感悟,体会情感
1、《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劝酒诗,“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旧题,李白借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2、题为“劝酒诗”为何诗歌在开篇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明确: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
隐含韶光易逝之意,这两句为了引出后两句。
3、那么这几句该怎么读?
朗读指导:“天上来”、
不复回”,均需重读。“高堂”两句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
生
悲的韵味。
4、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明确:“欢”“人生得意须尽欢”到“会须一饮三百杯”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设计此问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6、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明确:“钟鼓”以下六句为一层,“主人”五句为一层。
7、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多媒体出示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明确: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
8、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
9、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伟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例如:孔子、孟子
屈原
贾生等
10、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明确: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曹植是李白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惋惜,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11、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明确:明确: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实质上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小结: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诗歌本身的音韵美节奏美参差变化美,诗歌描写景物的波澜壮阔,主人公感受到的时间无情人生的短暂,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性情流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对自信,怀才不遇的愤慨,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自我安慰,酒酣耳热时的忘我狂态。今天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在朗读中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了李白诗歌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通过诵读再现一次那场欢宴。
五、拓展训练
1、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
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2、写一篇《将进酒》的鉴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