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将进酒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9: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进酒》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 十千” 、“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