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学习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孤蓬(
)
帐篷(
)
萧瑟(
)
潇洒(
)
呼啸(
)洞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
自兹去(
)龟兹(
)滋润(
)慈祥(
)磁石(
)
2、词语解释
⑴孤蓬:
。
⑵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⑶萧萧:
。
⑷班马:
。
3、名句默写
⑴
,
。此地一为别,
。
⑵
,
。挥手自兹去,
。
4、诗文翻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
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文题·背景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情感赏析】
这首诗写的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研读全诗,简要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
。
【艺术手法赏析】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很注重环境的渲染和感情氛围的营造。(至少写出三种表现手法)
1、手法:
。
分析:
。
2、手法:
。
分析:
。
3、手法:
。
分析:
。
4、手法:
。
分析:
。
【深度赏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将“绕”字换成“流”字有何差异?
答:
。
2.“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答: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3.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答: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此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
5.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答: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答:
。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字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孤蓬(péng)
帐蓬(péng)
遭逢(féng)
缝隙(féng)
B.萧瑟(xiāo)
潇洒(xiāo)
呼啸(xiào)
洞箫(xiāo)
C.自兹去(zī)
龟兹(zī)
滋润(zī)
磁石(cí)
D.北郭(guō)
土蹾(dūn)
敦厚(dūn)
淳厚(chú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研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
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答:
。
【课外阅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5.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的
特点。
6.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
7.诗中作者想象的内容是什么?
答:
。
8.试说出该诗的用字精彩之处。
答: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孤蓬(péng)
帐篷(péng)
萧瑟(xiāo)
潇洒(xiāo)
呼啸(xiào)洞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xiāo)自兹去(zī)龟兹(cí)滋润(zī)慈祥(cí)磁石(cí)
2、词语解释
⑴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旋,借喻远行的朋友。
⑵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飘忽如游子行踪。落日缓缓,似故人依依惜别之情。
⑶萧萧:马鸣声。《诗经·小雅·车马攻》有“萧萧马鸣”诗句。
⑷班马:离群之马。《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杜预注:“班,别也。”
3、名句默写
⑴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孤蓬万里征
⑵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萧萧班马鸣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点出告别地点和环境。诗人用工丽的对偶句,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情”“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摹白水的动态。诗人与友人来到了城外,只见远处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背面;又有白水如带,波光粼粼,盘绕相随,向东城流过。此情此景,更显现出朋友将别时的情深意切,难舍难分。
颔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孤蓬”喻指离人将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飘转到万里之外音讯难寻了。
颈联:紧扣题目,直写离别的深情,抒发了二人,特别是李白自己的依恋之情。
“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是说
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尾联:进一步写缱绻情谊。“挥手”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和友人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萧萧班马鸣”是说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班马”离群的马。作者借马也因将要离开同伴而长鸣来烘托主客之间的缱绻情谊。
【情感赏析】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艺术手法赏析】
1、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句以“横”一“绕”,一静一动,精致传神,相得益彰,把山的庄重敬慕之姿与水的轻盈活泼之态跃然纸上。
2、比喻象征手法
“孤蓬”“浮云”“落日”运用了比喻手法,“孤蓬”“浮云”喻指友人将要象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表达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3、用典
“萧萧班马鸣”化用了《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和《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的诗句,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班”字烘托出缱绻情。
4、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深度赏析】
1.答:“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既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又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2.答: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3.答: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4.答: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5.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7.答: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B(A.
帐蓬—篷,缝隙:féng—fèng
;C.
龟兹:zī—cí;D.
土蹾—墩,敦厚:chún—dū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3、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答:“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课外阅读】
5.雄伟气势
6.夸张、比喻
7.疑是银河落九天
8.“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气势。比喻奇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又自然,新奇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