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0: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组别
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二《与诸子登岘山》


新授课
课标要求
从登高诗中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进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孟浩然平生事迹
过程与方法
赏析诗歌,理解内容,初步了解孟浩然的诗歌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人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孟浩然,赏析诗歌,理解内容,把握诗人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孟浩然的诗歌特色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由《过故人庄》引出孟浩然和其诗歌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作者孟浩然平生事迹2、赏析诗歌,理解内容,把握诗人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之情的3、初步了解孟浩然的诗歌特色三、作者介绍要求:结合课后注释和以前所学,把握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孟浩然
(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作诗。继漫游吴越,寻求出仕。四十岁时始入京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张九龄官荆州,引为幕府从事,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其“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人王士源对他的赞美。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忆襄阳》)。  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四、自学指导(一)内容:找出诗人登上岘山后看到的古迹以及其中蕴含的典故方法:朗读全诗,结合课下注解。时间:2分钟明确:(1)羊公碑,又叫“堕泪碑”(2)典故:见课后注释6五、自学指导(二)内容:
看完岘山的古迹“羊公碑”,作者生发了怎样的议论?方法:找出诗中相关的语句。时间:2分钟明确:“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首句揭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的变化着,寒来暑往,时光在不断地流逝,也正因为古迹中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所以我们登临凭吊,由古迹承今,引出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六、合作释疑(一)诗人为何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
?指导:联系典故和诗人自己的处境。时间:4分钟明确:诗人想到自己在时光飞逝,人事变迁中,却依旧只是一介布衣
,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羊祜担心自己会无闻,但其毕竟有所作为,百姓记着他的功绩,因此时光虽已过去百年,羊公碑依然存在,而自己又能留下什么呢,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此读罢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七、合作释疑(二)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指导:根据练字题答题步骤回答。时间:4分钟明确:“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八、点拨拓展古人借“登高”
抒发几重情怀?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亲之情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怀古伤今、贬谪之伤)杜甫《登高》3、对亲朋表依依不舍之心和遥寄怀念之情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九日送别》)
4、即景阔谈生活哲理(积极进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归隐山林、快意自足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6.
伤怀往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背诵全诗
课堂小结
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
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P8:知识积累、高考对接
板书设计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羊公碑
吊古
伤今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